第一章 调查方案的设计与执行情况
第一节 调查方案的设计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是通过在西北大学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西北大学在校学生对“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的了解状况、使用状况、使用原因及态度。运用对比分析法,分别分析因性别、学历、学科的不同,造成的对“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了解和使用情况的差异,并对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为网络拟亲属称谓语的规范与发展提供参考,并帮助教育者及时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价值观。
(二)调查对象的选择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 300 份,为公平配额,十分有必要了解西北大学在校学生的男女生比例、文理科学生比例、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比例情况。西北大学是陕西省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其中男女比例基本持平,文史类专业和理工类专业学生也基本持平,其中文史类专业主要分布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理工类专业主要分布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所以调查问卷分别在这两个校区进行发放。根据百度百科公布的数据,截止 2018 年 3 月,西北大学全日制在校学生共 25000 余人,其中本科生 13000 余人,研究生 7500 余人。了解到本科生研究生的比例后,为使调查结果易于整理,将调查问卷按二比一的比例发放于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具体发放情况为:性别方面,男女各 150 份;学科方面,文史类和理工类各 150份;学历方面,本科生 200 份,研究生 100 份。
(三)调查问卷的设计
在本次调查研究中,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向被调查者简单介绍什么是“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第二部分是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级、专业三个方面;第三部分则是围绕本次调查的具体内容设计,首先是要求被调查学生写出几个自己熟悉“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此外还有 7 个题,兼采用选择题的方式进行,除第六题外,每题均给出三或四个选项供被调查者选择。其中第一题是对西北大学在校学生对“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的了解程度的调查;第二题为多选题,是对获知途径的调查;第三题是对使用频率的调查;第四题为多选题,是对使用场合的调查;第五题是对使用原因的调查;第六题则是对“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在不同场合使用的态度进行调查,这一题通过列表的方式,列出了三种不同的使用场合,并分别给出了四种不同的态度进行选择;最后一题是对学生对该类称谓语态度的调查。
..........................
第二节 调查方案的执行情况
本次调查累计发放调查问卷 300 份,最终回收的问卷中有 9 份因个人信息填写空白,无法进行统计,故不在有效问卷范围内。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 291份,有效回收率为 97%,本次问卷调查取得了良好的结果。问卷回收的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
第二章 学生对“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了解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节 学生最了解的几个“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
在调查学生对“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了解情况之前,笔者首先在问卷中让被调查学生列出几个自己最了解的“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通过对问卷中学生的答案进行整理,统计出了出现频率最多的十个“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
凤姐:本名罗玉凤,自称“9 岁起博览群书,20 岁达到顶峰,智商前 300年后 300 年无人能及”,被网友戏称为“宇宙无敌超级第一自信”。曾在上海地铁站发过上万份征婚传单,并开出了苛刻的征婚条件,同时由于其各种雷言囧语层出不穷,引起了媒体和网民的广泛关注,被网民称为“凤姐”。
房姐:本名龚爱爱,陕西省神木县农村商业银行原副行长。2013 年 1 月 24日,一则有关“房姐”的帖子在网上热传,帖文称龚爱爱在京拥有 20 多套房产,总价值近 10 亿元。该帖引起了网民的广泛关注,龚爱爱也因此被冠以“房姐”的称谓。
犀利哥:原名程国荣,本是一名街头乞丐。2010 年 2 月 23 日,因天涯论坛的一篇帖子——《秒杀宇内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帅到刺瞎你的狗眼!求亲们人肉详细资料》,程国荣迅速在网上走红,因其衣冠不整,气场忧郁,眼神深邃,被人们戏称为“犀利哥”。
表哥:原名杨达才,原任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2012年 8 月 26 日,杨达才在延安交通事故现场因面含微笑被人拍下上传网络,引发争议后又被曝出其拥有多块名表,也因此被网友戏称为“表哥”。
大衣哥:原名朱之文,曾在山东卫视综艺频道“我是大明星”选秀栏目中,身穿军大衣演唱《滚滚长江东逝水》,因其嗓音如杨洪基原音重现,观众纷纷赞叹,朱之文也得到了“大衣哥”的称号。朱之文走红后更是登上了春晚舞台,并多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和热捧。
..............................
第二节 学生对“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的了解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对“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的熟悉度调查结果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问卷的第一题便是对学生对“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的熟悉度的调查,并给出了三个选项供学生选择:A.很熟悉,能明白大多该类称谓具体所指;B.一般熟悉,能知道部分该类称谓所指;C.不熟悉,不太了解该类称谓。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在所有受访者中,很熟悉,能明白大多“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具体所指的人数为 104 人,占总人数的 35.74%;一般熟悉,能知道部分该类称谓所指的人数为 148 人,占总人数的 50.86%;而不熟悉,不太了解该类称谓的仅有 39 人,占比 13.40%。根据很熟悉和一般熟悉的人数所占比超过 85%,我们可以看出,西北大学在校生对“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还是比较熟悉的。我们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从时代大背景来看,21 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随着互联网普及力度地不断加深,各种网络社交媒体日益丰富,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一旦有什么新鲜事便会很快成为新闻,迅速在各种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再者,从研究对象来看,“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沿用了传统的哥/姐类称谓语言形式,却又在意义上加以创新,它的新颖性也会提高人们对它的关注度;第三,从被调查者本身来说,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一代,对各类新式的语言现象敏感度较高。
............................
第三章 学生对“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使用状况调查结果分析.................24第一节 学生对“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使用状况调查结果分析................24
第二节 学生对“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使用频率的性别差异............... 26
第四章 学生对“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的使用原因及态度 ....... 31
第一节 学生对“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使用原因的调查研究 .................. 31
第二节 学生对“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态度的调查研究 .....................33
第三节 小结 ....................... 35
第四章 学生对“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的使用原因及态度
第一节 学生对“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使用原因的调查研究
在本次调查中,问卷的第五题是对学生对“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使用原因的调查,问卷中给出了四个选项供选择:A.跟随潮流;B.觉得好玩时髦;C.使用简洁方便;D.周围人都在用,便于大家交流。具体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在对西北大学在校生对“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使用原因调查中,使用该类称谓语是为了跟随潮流的有 24 人,占总调查人数的 8.25%;觉得好玩时髦的有 33 人,占比为 11.34%;认为使用简洁方便的有 118 人,占比为 40.55%,周围人都在用,便于大家交流才使用该类称谓语的有 116 人,占总人数的 39.86%。我们可以看出,占比最高的使用原因为“使用简洁方便”和“周围人都在用,便于大家交流”,而觉得好玩时髦和跟随潮流的学生人数很少。说明大学生对该类称谓语的使用是出于交际目的而选择的,是理性的选取,而非出于追赶时髦或随大流的目的。笔者经过多方面的资料搜集,总结出了“使用简洁方便”和“周围人都在用,便于大家交流”这两个因素占比最高的原因:
............................
结语
自 2010 年“犀利哥”走红网络后,网上相继出现了大量的“X 哥/姐”类称谓,以至于但凡有人具有典型的言语、行为或其他特征就可以随时被冠以“X 哥”或“X 姐”类称谓。时至今日,“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依然是一个热点话题。作为一种典型的语言现象,该类称谓语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就目前来看,学界对“X 哥/姐”类称谓的研究主要是探讨“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的属性、特征、流行原因,或是对其蕴含的文化意义进行挖掘。然而,对于大众实际运用“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的状况及他们对这种称谓的态度方面研究成果颇少。本文在借鉴前人丰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侧重于实践方面,即以言语社团及社会语言学“异质有序”的语言观为理论基础,以西北大学在校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具体调查了解学生对“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的使用状况及态度。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在了解情况上,西北大学在校生对“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有着较高的熟悉度,且学生对该类称谓语的认识和了解途径主要是微信、QQ 等社交软件和日常交谈。通过对不同性别、学科、学历的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后,我们发现,女生对该类称谓语的熟悉度高于男生,文史类专业学生的熟悉度高于理工类专业学生,研究生对该类称谓语的熟悉度高于本科生;
2.在使用情况上,西北大学在校生对“X 哥/姐”类网络拟亲属称谓语有着较高的使用频率,且使用场合主要是网络交谈和日常生活。同时我们也发现,女生对该类称谓语的使用频率低于男生,文史类专业学生的使用频率高于理工类专业学生,本科生使用频率高于研究生;
3.使用原因及态度上,学生使用该类称谓语最主要的两个原因是使用简洁方便和周围人都在用,便于大家交流。在使用态度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该类称谓语在网络聊天上使用还是比较恰当的,同时对该类称谓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也很宽容。而认为在作业或其他书面形式等正式语体环境中使用则不太恰当。在情感态度方面,接近一半的学生对该类称谓语表示出“很喜欢,可推广”的态度,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此持“无所谓”态度。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