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然后、后来、以后”的本体研究
第一节 “然后、后来、以后”的语义分析与对比
一、语义分析 (一)“然后”的语义分析
1. “然后”的词性
关于”然后“的词性界定主要有三种说法:
(1)连词说。如吕叔湘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然后”一词的解释为:连词,指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邢福义在《词类辩难》中对“然后”的释义:连词,表示事情的连贯性,即情况发生的前后紧接,跟“于是”的意义相近;《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例 201 例》:然后,连词。表示的是一个动作或情况发生后紧接着发生另一动作或情况(强调发生的顺序性)。此外,将“然后”界定为连词的还有《当代汉语词典》、《汉语教与学词典》、《现代汉语逆序词典》、《汉语水平考试 HSK(基础大纲)》、《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等。 (2)副词说。在《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中,对“然后”的界定为副词,表示的是一个动作或情况的先后发生;《现代汉语倒序词典》也把“然后”界定为副词。 (3)兼类词(连词兼副词)。《现代汉语词典》、《应用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大词典》等都认为“然后”是一个兼类词。
2. “然后”的语义
“然后”在古代汉语中的出现与演变始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然后”只是个短语,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动作或者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特别强调情况发生的条件关系。如:
(1)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 ——《周易》
“然后”在这里既说明了时间先后也表明了事物发生的条件关系。“有天地”,在“万物生”之前发生并且是“万物生”的前提条件。
........................
第二节 “然后、后来、以后”的句法分析与对比
一、句法分析
(一) “然后”的句法分析
1.句法功能
“然后”具有很强的连接能力,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甚至是段落之间都可以连接,但“然后”一词在这些短语、句子、段落中不作任何句法成分。如:
(1)我认为善良、聪明、漂亮、大方,然后财富、地位这些虽然都很重要,但真正能让人感到幸福的是内心的平静与充实。(词语与词语的连接)
(2)昨天下午放学后,老师把小明留了下来,因为他没完成作业。然后,老师给他的妈妈打电话让他妈妈来学校一趟。(句子与句子的连接)
(3)小红进门后看到正在流泪的李梅,吃惊地问道:“怎么啦?哭成这样。”
李梅非常气愤地回答:“你问他。”
然后她开始向小红诉说自己的委屈。(段落与段落的连接)
........................
第二章 “然后、后来、以后”的偏误统计及分析
第一节 偏误统计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与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偏误语料的统计。原因是:(1)由于个人能力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此次调查问卷的样本量较小,调查对象的国别也比较单一;(2)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语料不显示相应学生的汉语水平,无法了解不同阶段的学生对这三个词的具体掌握情况。而两种方式的结合可以互为补充,弥补彼此的不足之处,使统计的结果更为科学、全面。
一、调查问卷统计
(一)调查对象
本文的调查对象是卢安夏诚信学校孔子课堂的学生,他们的官方语言为英语,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80 份,包括Ⅰ卷 68 份,Ⅱ卷 12 份。汉语水平为初级阶段的学生有 47 人,中级阶段 21 人,高级阶段 12 人。最终回收有效问卷 74份,其中Ⅰ卷 63 份,Ⅱ卷 11 份。
(二)问卷设计
考虑到各阶段学生的汉语水平有一定差距,为了更为准确的了解不同阶段的学生对这三个词的具体掌握情况,调查问卷分为Ⅰ卷和Ⅱ卷两种。Ⅰ卷针对初、中级学生,包括选择、填空和判断三种题型,各 8 道,共 24 道题。Ⅱ卷针对高级阶段的学生,在前几个题型的基础上还增加了造句,共 27 道题。
........................
第二节 偏误分析
一、偏误类型分析
(一)误用
在图 3-4 中,“误用”在所有的偏误类型中所占比重最高,为 46%,是一种最为普遍的错误类型。误用的产生一般是由于词语在意义和用法上非常相似,而说话人又不能清楚地区分它们,于是就把本该用甲词的地方用成了乙词。
1.“然后、后来”的误用
(1)那段时间,父亲经常提醒我们一定要把学业搞好,后来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要盲目地向前走。(×)
那段时间,父亲经常提醒我们一定要把学业搞好,然后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要盲目地向前走。(√)
(2)它先跟老鼠玩一会儿,后来就捕杀。(×)
它先跟老鼠玩一会儿,然后就捕杀。(√)
(3)首先学习拼音,后来学汉字。(×)
首先学习拼音,然后学习汉字。(√)
上面的三个句子都是本该用“然后”却用的是“后来”。“然后”和“后来”都具有连接作用,都可以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但“然后”连接的前后两个动作是紧接着发生的,而“后来”连接的两个动作之间间隔较长,具有一定过程性。例(1)中“搞好学业”和“明确目标”之间时间间隔较短,所以应该用“然后”;“然后”可以与“先、首先”一起搭配出现,构成句式“......先/首先......然后......”,而“后来”是不可以这样使用的。所以例(2)和例(3)中,应该用“然后”而不是“后来”。
............................
第三章 “然后、后来、以后”的学习及教学建议 ........................................ 36第一节 学的方面 ................................ 36
一、采用适当的学习策略 .......................... 36
二、提高使用汉语的频率 .................................. 36
第二节 教的方面 .............................. 36
一、教学建议 ................................... 36
二、教材编写建议 ............................ 39
第三章 “然后、后来、以后”的学习及教学建议
第一节 学的方面
一、采用适当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指的是为了更加有效地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而采取的某种方法或手段。适当的学习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习得过程中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1)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2)不仅要掌握词语在课本中的释义,还要查阅它的具体用法以及近义词之间的差别;(3)背诵记忆相关语句,增强自己的语感等。
二、提高使用汉语的频率
在缺乏目的语语言环境、对目的语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和做题的情况下,达到使用目的语进行正常沟通与交流的程度是很难的。以我们国家的学生学习英语为例,一个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直到大学,长达十几年,但他仍然不能像说普通话那样用英文进行流畅的表达。原因就是缺乏英语语言环境,他们只有在上英语课的时候才会说到英语,平时生活中基本用不到。而对于来中国学习的留学生来说,他们虽然拥有汉语的语言环境,但他们除了课堂上应老师要求以及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而说汉语外,是很少说汉语的。他们更倾向于使用母语跟本国的学生进行交流,也有使用英语同外国留学生交流的情况。因此,想要更快地学好汉语,就要多说、多练、多用汉语进行交流,利用好所处的汉语语言环境,积极主动的融入进去。
..........................
结语
笔者以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和调查问卷为本论文的语料来源,对近义词“然后、后来、以后”在本体上的研究做了归纳与总结,并对留学生在习得这三个词的过程中产生的偏误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结论如下:
1.“然后、后来、以后”三个词在留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交流中经常会用到但也很容易用错。它们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1)“然后”和“后来”都可以连接先后发生的两个动作,但是“然后”连接的两个动作之间时间间隔较短,是紧接着发生的。而“后来”连接的两个动作之间时间间隔比较长;(2)“然后”和“以后”可以搭配使用的对象不同,句法功能和句法形式也不相同;(3)“后来”和“以后”的差别主要是能否用于将来以及能否与其他词搭配使用。
2.对留学生使用“然后、后来、以后”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主要的偏误类型有误用、遗漏、误加和错序四种。其中,最为常见的偏误类型是三个词之间的误用。
3.这些偏误,除了是由于三个词本身在意义和用法上比较相似,确实不容易区分外,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规则的泛化、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师的讲解、以及教材的编写等也导致了偏误的产生。
4.在对偏误类型及原因做了总结和分析后,笔者针对前面得出的结论,提出了“然后、后来、以后”的相关学习和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