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艺术语言学的创立及贡献
王渝光,王兴中教授在其著作《语言学概论》中指出:“现代语言学,一般指 20世纪以来,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为代表的语言理论体系,以及其他各种新出现的语言学流派。占主流地位的有: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
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问世,标志着中国现代语法学的诞生;胡以鲁的《国语学草创》是中国第一部理论语言学著作,标志着中国理论语言学的诞生;加上高本汉著,赵元任、罗长培、李方桂翻译的《中国音韵学研究》,以上三部奠基性著作,都对语言文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马氏文通》为始源,形成和造就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如吕叔湘、朱德熙、王力、陆俭明等等,他们不断进行新的开拓,开创了中国现代语言学研究的高潮。
20世纪90年代,骆小所教授创立了艺术语言学,推动了现代语言学的研究与发展,开辟了现代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全国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吴礼权指出:“艺术语言学,是由骆小所教授建立的一门语言学新兴学科。这门新学科的建立以骆小所教授1992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艺术语言学》为标志。21世纪伊始,骆小所教授以他的新著《艺术语言再探索》深化了艺术语言学研究的理论。本书从理论上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艺术语言研究的重要意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和现代修辞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其理论恢宏,视野开阔,具有前沿性和深刻的思辨性,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学术专著。”
第二节 选题背景
目前,国内对艺术语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观点。
一是张晶教授实体艺术语言论。相对于艺术语言的“变异论”,张晶从文艺美学、心理学的角度,阐释了“实体艺术品”在思维层面上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艺术语言是唯一的生成途径。他把艺术语言理解为一种思维方式,用于指导艺术作品的创作。
二是王志敏教授的《电影语言学》。从语言学、符号学入手,深刻反思了“语言”的本质,提出电影是一种语言,并且是一种可以更好的开发电影手段自身表现力的艺术语言。
三是骆小所教授的艺术语言学观点。骆小所教授可以说是《艺术语言学》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几十年来,专著等身,论文无数。他分别从艺术语言与修辞学的关系,艺术语言的创造过程,内部生成机制,心理基础及其功能,学术体系,弹性美,文境美,形式美,神韵之美,人文精神,意象的内在生成及外化,主体审美心理的外化,情感体验解读等几十个角度,深刻而系统的研究了艺术语言的方方面面。笔者经过认真学习思考,决定从艺术语言的表述功能这一论题,来分析和探讨一下,权当抛砖引玉。
第二章 艺术语言六大表述功能
艺术语言在实现其表述功能的过程中,表述主体在感情强烈,激动时,就会不自觉的寄情于物,通过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拟,夸张,排比等),艺术化的表达着审美主体的情感判断(如:认为审美对象是“真、善、美、假、恶、丑”等);体现着审美主体的情绪变化(如:“喜、怒、哀、乐,愁,忧”等);混合着审美主体的心理感受(如:“酸、甜、苦、辣”等);传递着审美主体的创作态度(如:“嬉笑怒骂”);同时鲜明的表明审美主体的情感立场(如:“正、反、中”);更丰富的表述复杂混合的“合”的审美情感。
第一节 表述“真、善、美、假、恶、丑”等情感判断
艺术就是情感。言为心声,艺术语言就是一种情感语言,艺术语言的表述功能,主要通过它的审美功能来实现。审美功能,通俗的说,就是人们对艺术语言表述出来的“东西”,进行“真、善、美、假、恶、丑”的情感判断。人们会强烈的肯定,追求“真、善、美”,会无情的否定,抨击“假、恶、丑”。
本文所说的“真”,指的是艺术语言在实现表述功能的过程中,所体现的艺术语言表述主体的“真情实感”,体现表述主体真挚强烈的情感;“善”,指的是艺术语言表述主体的“善心善行”,体现表述主体善良而强烈的情感;“美”,指的是艺术语言表述主体“丰富多彩的美”,体现表述主体美好而强烈的情感;本文所说的“假”,指的是艺术语言在实现表述功能的过程中,所体现的艺术语言表述主体的“虚情假意”,揭露表述主体“虚伪而可耻的情感”;“恶”,指的是艺术语言在实现表述功能的过程中,所体现的艺术语言表述主体的“凶恶,丑恶,恶言,恶行”;“丑”,指的是艺术语言在实现表述功能的过程中,所体现的艺术语言表述主体的“丑言,丑行”,体现表述主体与“真”相悖的情感。
一、表述“真”的情感判断
艺术语言的核心,实质上是审美情感的真实性。什么是审美情感的真实性呢?我们认为,它必须是主体自己亲身体验过的真诚的情感;同时,也必须具有客观意义上的正确性。所以,艺术语言的真实,也就是情感和客体达到高度统一的境界的真实。这种“真”的情感判断,同时可能混合着“善、美”等很多其它方面,相互渗透,交织在一起。本文尝试性的对“真”的情感判断,作探讨性的分类,将其分为“七个方面”,并加以粗浅分析。
第二节 表述“喜、怒、哀、乐、愁、忧”等情绪变化
表述人们“喜、怒、哀、乐,愁,忧”等情绪变化,是艺术语言的重要的表述功能之一。“喜”和“乐”是有区别的,“喜”多表示欢喜,高兴。“乐”表示快乐。“喜”相对缓和一些,是浅层次的,表面的,而“乐”更加强烈,多包涵精神层面的东西。“愁”,多表示个人的担心,个人的情绪变化,如离愁别绪;而“忧”多表示超越个人情绪之外的情绪变化。如“忧国忧民”。
一、表述“喜”的情绪变化
一个人高兴时,情绪强烈时会眉开眼笑,眉飞色舞,会手舞足蹈,欢呼雀跃。艺术语言,在表达“喜”的情绪变化时,往往借助大量修辞手法,尤其是夸张用的最多。
(1)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春风得意”,使用了双关和拟人的修辞。
可以理解为:春风也懂得我的心情啊(吹开了万紫千红的花朵)。春风,既可以指自然界的春风,又可以指金榜题名,皇恩浩荡如春风。得意,是不辜负我一番苦心,深得我心之意。既指心情上称心如意,也指进士及第之事。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一日看尽长安花”应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此时之长安,春风轻拂,春花盛开。可诗人不留连于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觉上的“放荡”: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还要“一日看尽长安花”。在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怎容得他策马疾驰呢?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又怎能“看尽”呢?然而诗人尽可自认为,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尽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这是强烈情感冲动下的艺术直觉,虽无理却有情,因为写出了真情实感,也就不觉得其荒唐了。
第二章 艺术语言六大表述功能···············7
第一节 表述“真、善、美、假、恶、丑”等情感判断···········7
第二节 表述“喜、怒、哀、乐、愁、忧”等情绪变化··········31
第三节 表述“酸、甜、苦、辣”等心理感受················40
第四节 表述“嬉”、“笑”、“怒”、“骂”的创作态度···············47
第五节 表述“正、反、中”的情感立场··················50
第六节 表述“合”的复杂审美情感···············54
结语····················59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艺术语言的研究现状及问题,表述了骆小所先生提出的“艺术语言的语言特点及精神特质”。在此基础上,尝试性的提出艺术语言的表述功能的论题。对其做了粗浅的分析。紧紧围绕“艺术语言的表述功能,主要体现和反映表述主体的审美情感。”这一核心观点,本文从文学赏析的角度出发,应用《艺术语言学》,《现代修辞学》的科学理论作依据,紧紧把握住表述主体的情感判断,情绪变化,心理感受,创作情感,情感立场,情感体验,充分发挥语料库的作用,应用文献分析,演绎归纳等方法,对大量的文学作品,时事资料及个别网络词汇,进行了详实,精简的分析。首次提出艺术语言的六大表述功能,并对以下六个方面加以重点论述。
一、表述“真、善、美、假、恶、丑”等情感判断
二、表述“喜、怒、哀、乐,愁,忧”等情绪变化
三、表述“酸、甜、苦、辣”等心理感受
四、表述“嬉笑怒骂”的创作情感
五、表述“正、反、中”的情感立场
六、表述“合”的复杂的情感体验
总之,通过对艺术语言表述功能的探讨与研究,能使我们充分体验到学习艺术语言的重要性,加强艺术语言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分析和欣赏艺术语言的能力,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使用和创造艺术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略)
艺术语言的表述功能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艺术,语言,的,表述,功能,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语言学论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