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引言
1.1论文结构
本文对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应用英语专业的15名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历时听力实验,探究影子练习和无笔记复述这两种训练方式分别以及组合后对口译初学者摆脱笔记束缚、克服口译就必须做笔记的思维定势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口译听力习惯的影响。
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综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论文结构。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基于图式理论和释意理论论述口译听力的特殊性及其与记忆的关系,重点介绍影子练习和无笔记复述对口译听力训练可能的作用。第三部分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手段和数据收集与分析等实验方法相关内容。第四部分对实验结果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解释,详细讨论了影子练习和无笔记复述这两种训练方式分别以及组合后的效果。第五部分总结了实验的结论、意义并指出了不足与后续研究的建议。
1.2口译听力
跟翻译研究相比,口译研究起步较晚,而关于口译听力的研究则仅始于21世纪初。总的来说,口译类听力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大块:(1)听力阶段理解和记忆过程的认知研究;(2)口译中听力障碍的总结及其应对策略;(3)从教学和自我培训角度探索口译听力的训练方式。其中第二块研究最多,第三块很少有人研究。为了设计出适合口译初学者且容易坚持的听力训练方式,有必要从图式理论和释意理论的角度分析一下口译听力的特殊性。
2.1.1口译听力的特殊性
图式可以定义为“一组知识,人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是过往经验的抽象代表,就好像是电脑的录入和存储功能”。当新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结构产生联系时,它就会有意无意地激发适当的图式。根据图式理论,人们在接触新事物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和自己原有的相关或相似的图式作比较,并加以调整,从而不断修订和完善己有的图式。如果新信息和已有图式完全重合,我们就会进一步加强原有图式;如果两者有差别,我们就会调整和刷新原有图式,或增加或改写原有图式的内容,使它和新信息相吻合;如果头脑中还没有相关或相似的图式,我们就会主动构建。只有加工过的信息才能被较长时间地记住,因此所有的听力训练都可以被视为是在有意识地实现图式。
但最有效地在口译听力训练中实现图式的方式并非逐字紧跟原文,而是要调动起译员主动倾听、有意识地对信息进行分析与加工的能力。实验显示,“听母语的时候,听者会依其对讯息的预测而‘补’上部分的讯息,并不完全靠耳朵来听到所有的字词”。鲍刚则指出,“人脑的智力机制根本并不非要对所有的语音信号都做出分析,而仅抓住语音信号的某种‘主干部分’或重点部分’”就可以了,其余部分会像人类的许多其他认知状况一样自动地予以心理合成。因此,他认为,口译听力的关键是克服“需要清楚地听到所有的发音才能完成听辨”的心理预期,培养“自动地迅速弥补上自己未听清的语音”的技能。而译员“对实际缺失语音的‘幻觉’复原现象与对不清晰语音的补充现象在本质上还是相类似的,它们都是译员大脑在熟练的前提下启动双语语言长时记忆库中的语义经验和句法经验”,参照语言或语言以外的图式对原语声学剌激做出反应。
因此,从图式理论角度来看,口译听力的特殊性和口译听力训练的关键是让初学者不再迷信“听清”,不再关注于各个语音,而是主动、有意识地关注语篇整体,去捕捉语篇的关键部分,实现图式。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影子练习
文献调查表明,国内学者对影子练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对于英语教学的作用上并认为它的应用范围可以更广。孙菲菲指出,影子练习“目前主要作为口译专业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和记忆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但这种技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还非常局限”。张倩华则表示,“影子练习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运用于我的英语教学中,但是长期以来它的作用被人们低估了”。
但国外学者对影子练习对听力理解乃至口译的影响则并没有那么乐观。早在1990年,就已发现,如果在听或者读一段需要记忆的材料时,测试者被要求说着不相关的事物,那么语音回路就会被打破,这使得工作记忆无法正常进行,这又会进一步影响长期记忆。则在文中(指出,影子练习中的滞后时长会影响跟读者处理语篇信息的程度,跟读者可以紧跟语流,也可以以口译时比较舒适的滞后时长进行跟读练习。就曾将影子练习分为两大类,即片语跟读和音位跟读在进行片语跟读时,跟读者的发音会比源语输入稍微落后一些,但不至于对跟读者产生记忆压力,而音位跟读则是指跟读者立即重复他所听到的声音,无需等待一个完整的意群。
以上内容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影子练习没有被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和口译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学者们存在着这样一种担忧,即一来影子练习会让练习者不关注发言认知层面的内容,而去关注发言的具体措辞;二来即便完全不理解发言人想要表达的意思也可以把影子练习做的很好,因此影子练习的效果无从考证。
黄禧凤曾在2009年对“同声传译影子练习对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的听力策略提高的作用”做了一个共144人参与的实证研究,并称“影子练习似乎对于非英语专业低水平学习者的听力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于非英语专业高水平学习者的促进作用似乎并不明显”。但她对于低水平学习者和高水平学习者的划分只局限在特定样本中,并不具有普遍推广意义;而且对于口译初学者的听力训练方式而言,口译质量的常规评判方式并不全面,更多地应从听力习惯和听力模式的培养以及可坚持性等方面综合分析。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历时实验结合练习者的反馈深入探讨影子练习的效果及其对于口译初学者听力训练方式的作用。
2.2无笔记复述
鉴于影子练习对于初学者的效果可能如同鹤鹤学舌,且口译初学者在初始阶段’应摆脱对笔记的依赖,因此笔者在实验设计中又安排了无笔记复述组和两者结合训练组,以求探索适合个人坚持的高效听力训练方式。
无笔记复述是口译培训中常见的练习,初期可以是同一种语言间的复述,后续则可以过渡到从源语到目的语的复述。这个练习不是考验口译员重复信息的能力,而是要发现并培养他们在不曲解发言人原意的情况下,听、记和辨别特定发言核心观点的能力。顾名思义,无笔记复述的特点就在于无笔记和复述这两部分,而它对于口译初学者听力训练的作用也可以通过这两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笔记对于口译的辅助作用应以练习者熟练掌握笔记方法为基础,对于口译初学者而言,无笔记口译练习反倒有助于其脱壳。刘敏华指出,在做交替口译的时候,“注意力应该是快速地在听与记之间来回的跳动”。要是口译员技巧不够成熟的话,他也许会“拼命地补记,却忘了继续听”。在记忆能力有限的前提下,“记笔记这个动作显然对听是会造成妨碍的”。此外,无笔记有助于口译初学者克服“心”译和“回扫”的不良听力习惯。梅傲雪指出,很多学生在听的同时,总是下意识地把听到的英语译成汉语或下意识地回想过去了的某个词语或结构,去寻找相对应的字词结构记下来,并因此顾此失彼,“出现大量的听力空白”。她认为,译员的注意力应紧跟讲话人的声音,从整体上把握语义,“一两处不很清楚的地方并不影响整体理解”。
其次,复述训练可以让口译初学者意识到,口译的对象不是语言形式,而是语言所表达的内容。这种方式可以训练学生的长时记忆,让他们及时抓住信息的要点,在整合分析之后对原文内容进行储存和表述。谢春辉认为这是因为,就母语而言,“听话人一般并不全神贯注地去听每一个词句,而常常主动遗忘或蹄选掉某些信息,使工作记忆处理的信息量减少,质量提高”。而听外语时,听话人不能像听母语那样随心所欲运用自如,而往往关注更多的词句,“力求听得更清楚’些,这就必然增加工作记忆的信息处理量,使本来负荷沉重的短期记忆,更显得能力不足,从而影响听力理解”。而复述让听者可以忽略一些细节,从而更好地提炼语篇的逻辑和主旨,提高口译质量。
第三章实验方法............9
3.1实验目的...........9
3.2实验对象..........9
第四章结果和讨论...........11
4.1实验结果..........11
第五章结论........21
第四章实验结果和讨论
4.1实验结果
本实验历时30天,按每组5人计算次数(满额参与为30*5=150次),以下为三个小组的参与总人次和参与率情况(每天听力训练材料的主题和具体参与人数见附录二。
由以上参与率可以看出,虽然笔者在挑选材料时尽量选择有意思且相对简单的材料,但在自愿的原则下,学生还是存在偷懒不做练习的情况,其中第一组只进行影子练习学生的完成情况要明显优于第二组和第三组。这可能与影子练习给学生的印象较为简单,且因为没有复述的压力,学生更容易投入、全身心地听并对文本进行总体把握有关系。
第五章结论
兼顾实验结果以及学生的反馈,笔者认为影子练习有助于口译初学者摆脱口译必须记笔记的思维定势,相对较轻松地坚持,形成不过分拘泥于个别词句,从整体上把握语篇内容的良好听力习惯,并逐步提升口译听辨相关的自信和能力,因此应作为口译前期听力训练的一种形式推荐给口译初学者进行自我练习或纳入为口译初学者开设的前期课程。
但正如部分学生反映的那样,本实验仍存在一些不足:1、为保证听力材料难度一致,笔者直接从欧盟口译语料库中挑选,尽管己经挑选了难度最低的材料,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难度还是过高,在材料的挑选上,语速和篇幅的问题应该注意;2、一个月对于监测听力能力而言过短,实验结果和结论有待进一步考证。
后续研宄可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2、在材料的选取上,选择难度系数更低、更接近高职院校学生未来从事工作实践的材料,进一步研究影子练习的成效以填补‘实证空白,比如陈文杰(就建议,“为帮助学生建立将来口译工作图式,教师要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及相关行业的知识,熟悉学生未来从事外事活动的流程,在口译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各种话题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整理和总结行业的专业词汇或常用话语,建立起职业场景图式”;2、探究如何将听力练方式进行组合,在可操作的前提下更科学地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如何在影子练习前,对背景材料和相关知识进行介绍,便于学生更好地调动图式,将练习材料内化为自己的长期记忆图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