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2066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1 引 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癌症,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是 21 世纪全球公认的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给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担[1]。近年来,癌症病例人数不断增加,已成为人类死亡的第一杀手,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报告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污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而呈逐年上升趋势,仅2015 年我国有 429.2 万新增肿瘤病例和 281.4 万癌症死亡病例,在居民死亡原因中居第一位[2],而在农村地区,居民不同年龄的肿瘤整体发病率(213.6/10 万)和死亡率(149.0/10 万),显著高于城市居民的肿瘤整体发病率(191.5/10 万)和死亡率(109.5/10万)[3, 4]。随着现代肿瘤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治疗技术的不断精进,以及精准医学、多学科团队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 therapy,MDT)的兴起,医生和患者对肿瘤护理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2011 年国家教育部颁布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6],护理学从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分化出来成为一级学科,随着学科概念和内涵不断扩大,伴随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护理学的知识体系也逐渐扩大,护理人员难以应付本专业内的所有问题,因此,护理专业领域进一步细分、深化,在学科之下按照一定的标准建立亚专业,或称为专科[7, 8]。早在 2007 年,卫生部办公厅印发《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的通知[9],首选重症监护、手术室、急诊、器官移植和肿瘤五个方向进行专科护士培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护理方向的专科护士培训也在各省市、地区逐步开展,护理学呈专科化发展趋势。王会梅等提出[10]以专科护理为导向培养 MNS 研究生,这既可以区别科学型护理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也可以突出 MNS研究生的临床价值;初钰华等[11]的访谈研究表明研究生层次培养肿瘤专科护士,可以提高护士的教育、管理及科研能力,是护理学一级学科发展的有效途径。MNS 研究生的教育作为医学教育体系中毕业后教育的一部分,承接院校教育和继续教育,其最理想的培养状况是,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专科护士资格证书。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于 2011 年 3 月公布了对专业学位的新定义:“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19]。《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中规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热爱护理专业,愿为护理事业而奉献,直接参与临床护理实践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19]。培养模式也称“教学计划”、“培养计划”,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 21 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培养模式是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这种结构的实现方式,它规定了人才培养特点,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教育思想和观念[20],是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1973 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在《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书中正式提出[21],胜任力是在某一个特定的工作岗位,知识、技能、自我概念、动机及特质的总和,但目前大部分学者比较认同的是 Spencer 夫妇于 1993 年提出的概念[22],它是任何可以被测量或计数的,能明显区分优秀者和普通者的个人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态度或价值观、自我形象、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

........

2 肿瘤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拟定

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肿瘤方向 MNS 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研究生教育,作为医学教育体系中“毕业后教育”阶段,为进一步向护理更高层次的发展,成为专科护士或者临床护理专家奠定基础。MNS 研究生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应该区别于本科教育,在深入掌握科研思维的基础上,巩固临床实践,继而迈向护理专科领域,实现护理硕士专业学位“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构建肿瘤方向MNS 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既要求护理专硕生掌握临床基本的护理实践,又要在此基础上掌握部分肿瘤专科护士培训的内容,以达到全科和专科兼顾,完成肿瘤方向 MNS 研究生的培养,这与《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培养相一致。

2.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本课题为完善我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特色护理文化引导护理人才成长模式研究》,以规范化培养护理专硕临床实践为目标,在导师的带领下分设各个方向,为保证肿瘤方向 MNS 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研究小组由 5 名成员组成,分别为护理管理专家 1 名(教授职称),护理教育专家 1 名(副教授职称)和肿瘤护理临床护理专家 1 名(副主任护师),他们已从事护理相关领域多年,在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临床护理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另外 2 名为研究生,其中一名的研究方向为肿瘤专科护理。研究小组的工作为:查阅、讨论并确定指标条目,编制咨询问卷;确定专家的遴选标准并选择专家;对专家的意见及建议讨论修改;对问卷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

2.2 文献研究及结果

为保证肿瘤方向 MNS 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内容全面、具体、科学,2016年 3 月至 2016 年 5 月 31 日,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了前期的文献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初步确立临床实践模式的构成要素。检索文献的数据库包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全文数据库、Pubmed、Medline、Ovid-biosis、Highwire-press 等中英文数据库,具体内容报道如下:本研究的目的是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构建肿瘤方向护理专硕的临床实践培养模式。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是个体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目标应具备的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分为内在动机、知识技能、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等几个方面,这些行为和技能必须是可衡量、可观察、可指导的,并对员工的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的成功产生关键影响[55]。

...........

3 肿瘤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构建............19

3.1 德尔菲法的实施........... 19

3.2 第一轮函询结果........... 20

3.3 第二轮函询结果........... 35

3.4 专家咨询可靠性分析............. 44

4 结果与讨论......49

4.1 研究结果............. 49

4.2 讨论........... 50

4.3 不足与展望......... 51

4 结果与讨论

4.1 研究结果

本研究通过半结构访谈法及 2 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最终确立了肿瘤方向 MNS 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细则,包含 4 个一级条目、15 个二级条目和 153 个三级条目,具体详见表 4-1。一级条目权重大小的顺位是:Ⅱ实践方法(0.2532)、Ⅲ实践内容与要求(0.2532)、Ⅰ实践目标(0.2506)、Ⅳ考核评价(0.2429),二级条目排在前 5 位的分别是:知识(0.0181)、技能(0.0177)、专科课程(0.0175)、病种护理及例数(0.0175)、操作技术及例数(0.0175)。论文题目由《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肿瘤)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研究》改为《肿瘤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研究》,结果强调肿瘤方向,凸显肿瘤护理的重要性,符合护理学科专科化发展趋势。目前,我国针对专科护士的培养虽存在地域差异,但总体模式都是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理论课程和临床实践的培训要求,考核合格后颁发国家级/省级专科护士资格证书,其不足之处在于培训时间短,在科研能力方面欠缺。此培养模式的目的是将 MNS与专科护士接轨,充分利用整合资源,院校联合培养,弥补专科护士的科研能力缺陷,补充 MNS 的临床实践能力不足,达到共赢;同时,这也与我国专业学位设置目标一致,培养高层次、专业型、应用型人才。

.........

结论

临床实践是 MNS 培养的核心与灵魂。是在培养 MNS 具备临床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入肿瘤相关科室,在临床实践导师的指导下,提前进入肿瘤专科护士的角色,对肿瘤专科有大概的认识,所以在临床实践中应掌握常见病种的护理,专科操作技术。本研究将病种的护理,专科操作技术进行细化和量化,以使其在此基础上达到质变的过程。同时,在临床实践中加入科研、教学及管理的培养与训练,旨在鼓励 MNS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从而进行科学研究,进而能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护理科研脱离临床、解决护理科研单一化的设计。不仅仅位于培养的最后环节,它是对实践过程、实践结局的监督和反馈,能保证实践目标的顺利完成。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最终纳入考核评价的方式包含理论考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专业课讲课和综合素质测评,考核内容包括护理专业知识、肿瘤专科知识、小讲课、护理病历 1 份(查房)、基础护理操作任选 2 项和 PICC维护技术。专家对其重要性赋值均数排在前 3 位的是 PICC 维护技术、基础护理操作以及肿瘤专科知识,表明考核的重点也是培养的重点在知识与技能,这与培养目标一致,而掌握肿瘤专科知识,能更好地与肿瘤专科护士接轨,从而区别于本科生的大范围培养,突出培养特色,突显 MNS 的职业价值。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