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数量逐年增加,垃圾成分日趋复杂,垃圾处理难度日益加大。截止至2013年底,我国农村共有6.5亿常住人口,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1. 1亿吨,相当于每天产生30.13万吨生活垃圾,其中有0.7亿吨未做任何处理。全国58. 8万个行政村中,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仅有21.8万个,仅占37%;有14个省还不到30%,有少数省甚至不到10%,形势相当严峻。随着云南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农业生产及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不断增大,工业污染、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长期以来,受重城市环境保护,轻农村环境保护;重工业点源污染,轻农业面源污染;重改变村舍外观形象,轻农村“两污”处置工程与管理的思想的影响,农村环境突出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深刻认识和足够重视,解决办法不多、措施不力。据测算,全省农村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1.5万吨,生活污水160万吨,生活垃圾和污水几乎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周围环境中,严重污染农村生产生活环境。2013年云南省对5618个行政村开展了村庄整治行动,仅有424个行政村进行了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云南大部分村庄没有垃圾存放点,垃圾随意倾倒现象较为普遍。“污水乱拨、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垛、畜禽乱跑、露天厕所乱建”仍是云南许多村庄的真实写照。农村生活垃圾组成主要以有机物成分(如厨余、果皮等)为主,随着农村的发展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生活垃圾组成成分越来越接近城镇生活垃圾,无机含量、易堆腐垃圾和可回收废品数量持续增长。近年来由于农村生活垃圾中塑料含量越来越高,致使这些垃圾被填埋地下数年,难于降解。受到城市垃圾处理的启发,云南的许多乡镇和部分农村开始尝试采用回收、焚烧、填埋、转移等现代化方式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实施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治理,是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村容村貌的有效手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
……….
第二节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研究起步比较早,主要集中在农村生活的垃圾分类回收、垃圾利用方法和垃圾处理市场化等方面。垃圾分类回收方面:Vining and Ebreo (2006年)学者研究发现,有些家庭对污染物的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的积极性不高,是因为居民对环境改善中获取的环境效应较少,要想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需要对他们进行更大的利益刺激气Clark、Hasit和Warner (2012年)等也对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管理等作了相应研究。Barr (2013)研究发现分类垃圾箱的提供以及垃圾箱与居民住宅楼的距离对居民决定是否实施循环利用行为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且分类垃圾箱提供的水平几乎与居民循环利用行为的实施成线性关系?。Macey(2012年)等研究认为,可靠持续的收集运输过程对于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垃圾利用方面:英国学者对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研究较早。1870年,英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焚烧炉,学者研究重点在于研究利用生活垃圾发电,在英国农村的数百座垃圾处置场,利用生活垃圾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发电,并接入国家电网,约占全国电力的5%,垃圾焚烧发电是卓有成效的方法,对节约土地资源、缓解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起到了积极作用。1895年,德国汉堡第一个建成了固体废物发电设备。美国在纽约建成了第一座利用城市垃圾和煤共同焚烧的发电厂。C
……….
第二章云南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富源县案例
第一节富源县黄泥河镇案例村基本情况
富源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曲靖市东部,辖区总面积3251平方千米,全县总人口 80.46万人,全县辖中安镇、黄泥河镇、营上镇、老厂镇、富村镇、十八连山镇、和古敢水族乡等九镇一乡,161个村、居(社区)民委员会(其中]8个社区,]43个村委会),1782个自然村。黄泥河镇位于富源县东南部,与贵州省兴义市威舍镇同居一坝,素有"旱码头“之称,是云南进入贵州及两广的主要通道。黄泥河是富源重镇和滇东门户,是全省506个扶贫攻坚乡镇之一,2013年黄泥镇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7.63亿元,财政收入0.54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154元。而同期的富源县地区生产总值168亿元,财政收入32.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78元。云南全省的国内生产总值11720.91亿元,财政收入1610.6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41元。(如表1、表2,图1、图2、图3所示)龙井村属于黄泥河镇黄泥河村委会,位于黄泥河镇西南边,距离黄泥河村委会3公里。国土面积0.04平方公里,有耕地64亩,其中人均耕地0.49亩。全村有农户81户,有乡村人口 243人,其中农业人口 242人,劳动力17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27人,省外务工人数21人,省内务工人数22人。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8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30元。
………
第二节案例村垃圾处理现状
笔者于2014年4月12日开始入村调查,6月15日结束本次问卷调查。共向所选村庄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8份。被调查者男性占20%、女性占80%;年龄分布为:20?30岁的80人,占40%; 30?50岁的120人,占60%;学历分布:受访200人中,文盲者50人,占样本人数的25%;小学文化程度105人,占52%;中学40人,占17%;大专及以上5人,占3%;调查问卷共14道题,包括单选、多选。内容主要为1、生活垃圾分类;2、农村生活垃圾的构成;3、村民环保意识;4、村民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5、村庄垃圾回收点的建设等方面。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出三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实际情况。对于生活垃圾的分类是按照其组成成分的不同来进行分类。第一类是农村居民每天都会产生的生活垃圾,比如菜叶、剩菜剩饭、瓜皮果壳等,这类生活垃圾存在着含水率高,易腐烂,且所含的垃圾热值较低,容易生物降解等特点;第二类是日常买消费品所产生的垃圾袋,如买菜、买衣服等,主要是塑料包装袋,这类生活垃圾存在着易燃、热值比较高,且不容易生物降解等特点;第三类是一些可回收利用的食品包装,比如易拉罐、罐头盒、塑料瓶等,这类生活垃圾存在可循环利用的特点,农村居民一般都自觉分类收集,卖给回收站;第四类是农村居民家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是报纸、书本、包装纸等纸制品,这类生活垃圾存在着回收利用的特点;第五类是居民日常清招产生的垃圾,比如清扫垃圾;第六类是危险垃圾,比如电池,这类生活垃圾存在着单独放置,单独处理的特点。
……….
第三章案例村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8
一、垃圾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增大........18
二、村民环保意识淡薄........18
三、政府监管不到位........19
四、环卫基础设施严重缺乏........19
五、处理方式落后........19
六、农村沼气普及率低........19
第四章案例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的原因探析........21
一、缺乏针对农村垃圾处理的政策法规........21
二、农村居民文化素质低........21
三、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缺失........22
四、政府主导的农村垃圾处理行动滞后........23
第五章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的政策研究........24
一、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24
二、健全制度管理的体制机制........24
三、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建设........24
四、加快推动农村塑料垃圾治理........25
五、推广农村沼气建设........25
六、加强宣传教育,建设乡村........26
第五章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的政策研究
一、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农村生活垃圾乱倒、乱丢现象时有发生,屡见不鲜,生活垃圾废弃物污染问题日趋严峻。生活垃圾污染物种类多、排放量日益增长,乱排范围扩大,严重威胁居民的身心健康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活垃圾问题越来越成为民生关注的社会问题。当前,为了有效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省、市、县、乡镇必须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保证农村环保工作有法可依,在农村环境保护过程中,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理农村环境,将农村垃圾处理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中去。一是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列入地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成立省、市、县、乡镇各级政府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推动形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体系建设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建设,层层负责,层层落实,注重实效;二是建立健全乡(镇)一级环境保护机构建设和环保人才队伍,把环保机构建设和环保人才队伍建设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保障农村垃圾整治专项资金的投入,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村委会(社区)或自然村聘用环保协管员,加强监督,推进基层环境监管水平和成效;三是全面落实农村环保“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政策和推动“生态文明村”建设试点工程建设。
……….
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初考察云南时说“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土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因此,要建设山青、水美、人富裕的美丽乡村、美好家园,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环境问题,必须从抓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做起。本文通过对云南富源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的深入观察和研究,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有更进一步的思考,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第一,需要逐步完善云南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农村垃圾回收体系等。
第二,必须加强农村环卫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从农村基层组织到村民共同参与的农村环卫队伍,把关心自己的农村像爱护自己的家庭一样使之干净、整洁、美丽。
第三,加强对村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改变大多数村民随意乱丢垃圾、环保意识薄弱,意识不到生活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现状,因此农村的发展建设不仅包括生产、生活条件现代化,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村民环保素质的现代化。
第四,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运用,改变云南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落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的局面。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