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视角下农民工留城意愿的经济影响因素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2126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农业大机器时代的到来,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被闲置。同时,由于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需要,城市非农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民工这一特殊的群体的迁移成为潮流,逐步融入城市。 然而大量农民工受户籍制度及二元结构的影响,进城生活的社会保障享有,以及劳动力转移给城市管理带来的诸多压力等问题,使得他们的城市融入现状不容乐观。城市如何有效化解农民工进城带来的压力?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化?成为解决城镇化问题的重中之重。此外,在新时代背景下,两代农民工的差异日益明显,老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绝大多数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相比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则更注重自我感受,接受教育的层次不同,对待城市的态度想法也不同1。因此,要提高社会对农民工代际差异的关注度,对农民工问题分类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更好的引导农民工融入城市,加快城镇化进程。理论意义: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借鉴了国外劳动力迁移相关理论以及城市化经验。农民工问题作为城镇化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各大研究领域的专家们从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人口学、心理学和政治学等学科角度,对农民工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国内大部分学者研究农民工问题,均采用整体来研究,忽视各地区各省份农民工的自身差异。

.......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民工问题,强调以人文本的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工相关的各类问题也成为学术界密切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顺利进行关系“三农”问题的有效落实,对解决农村土地少人口多的窘境有现实意义。随着代际转换,农民工群体内部也出现了分化、分层,因此,要使农民工成为真正的城市人,必须要弄清影响两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因素。本文在借鉴其他研究者成果的基础上,以山西省太原市为地域限制,了解两代农民工的生活工作现状和对未来期望与计划的差异,对不同代际的农民工的留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为有关部门制定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政策提供参考建议。 本研究以多个学科为基础,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两代农民工在个体属性、家庭属性、城市工作情况属性、政策制度属性、心理属性五大方面存在的代际差异与留城意愿,从而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资料法:借助山西财经大学图书数据库、学术期刊、网络搜索等工具,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归纳和综述。特别是关于农民工代际差异和留城意愿的文献,为下文研究提供夯实的理论基础。

.......

第 2 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回顾

2.1 概念界定

2.1.1 农民工

1978 年以来,原有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发生巨大转变,户籍制度的约束被打破,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形成了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但是不同的研究者对于农民工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界定。1983 年,社会学家张玉林教授首次在《社会学通讯》上提出“农民工”一词,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许多初期的研究集中在社会学范畴,将农民工看作是一种职业,活跃于城市边缘。从经济学范畴讲,农民工被定义为流动于城市和农村之间,保留耕地且拥有农村户籍,在城市务工的人群(李晓阳,2009)。 结合以上研究,本文将农民工界定为:从农村流入城市,以“离土又离乡”为特征,在农村有少量承包地,拥有农村户籍,从事第二、三产业以维持家庭生活的外出务工人员。

2.1.2 代际差异

代际差异指的是第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之间的差异,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二者出生和成长的时代环境不同,差异主要体现在个体属性、家庭属性、城市工作情况属性、政策制度属性和心理属性等五方面,农民工群体内部同质性减弱。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两代农民工在上述五方面上的差异,以判断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并进一步分析是否存在不同因素影响农民工的留城意愿。 本文界定新、老两代农民工的标准,遵循学术界的主流标准,时间上以 1980年为分界点,即 1980 年之前出生的进城务工人员为第一代农民工,而 1980 年之后出生的进城务工人员为第二代农民工,也称为新生代农民工。

........

2.2 劳动力迁移相关理论回顾

国外关于人口流动和劳动力迁移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认为,工业化大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其在农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后必然会引起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过剩,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转移。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是人口转移的根本动因。“社会分工使得不同的人来分担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它需要劳动力的转移。”列宁进一步指出,劳动力从工资低的地方向工资高的地方流动并具有梯级流动的特征;劳动力流动的规模和经济发展正相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郝伯尔(Herberla)正式提出了推拉理论,迁出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活条件等限制及迁入地较多的就业机会和优渥的设施条件等优势,促使劳动力向更高生活水平和更好就业环境流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博格(D·J·Bogue,1959)在郝伯尔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推拉理论,更为明确的提出了导致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主要作用力是: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共同作用(邹新树,2005)。但是郝伯尔和博格的研究仅关注于迁移过程,忽视了农民工自身及内部的复杂因素。1966 年,伊沃里特·S·李(E·S·Lee)在郝伯尔和博格的研究基础上,引入个体因素对劳动力迁移理论作了重要补充。李(Lee,1966)将影响劳动者流动行为的因素概括为 4 个方面:与迁入地有关的因素;与迁出地有关的因素;个体因素;迁出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因此,劳动力迁移过程的顺利进行,一是发挥迁入地的拉力作用,二是克服流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阻力(盛成运,2005)。

........

第 3 章 农民工留城现状分析 ......... 12

3.1 农民工整体规模 .......... 12

3.2 农民工基本特征 .......... 13

3.3 农民工留城存在的问题 ..... 14

3.4 农民工留城对农村和城市发展的影响 ......... 15

第 4 章 农民工代际差异分析 ......... 16

4.1 数据来源及变量介绍 ......... 16

4.2 两代农民工差异现状分析 ........ 17

第 5 章 两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 28

5.1 模型选择 ........ 28

5.1.1 Logistic 回归分析 ...... 28

5.1.2 模型建立 ............ 28

5.1.3 理论假设 ............ 28

5.2 变量设置与卡方检验 ......... 31

5.3 实证结果分析 .............. 33

第 5 章 两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模型选择

Logistic 回归分析,常见于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其它学科研究领域,指因变量为二分类或多分类的回归分析。例如:性别的男与女、人的生与死等,这类变量被称为二项分类变量(0,1)。不满足正态分布要求的二分类变量可以运用 Logistic回归分析。在一般多元回归分析中,以 P(概率)作为因变量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但是在运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有悖于 P<1 的不合理现象。为此,需要对概率 P做对数转换,即 log P=ln(P/1-P)。根据劳动迁移相关理论和样本数据特征,本文将从个体属性、家庭属性、城市工作情况属性、政策制度属性、心理属性五大方面全面分析影响两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假设。假设一:农民工个体属性对其留城意愿有显著影响。 从农民工的个体属性看,分为性别、婚姻状况、学历水平、技术培训情况四个方面。一般情况下,受教育水平较高且接受过相关技术培训的农民工会去城市寻找发挥其才能的工作机会,留在城市长期发展的可能性较大;因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生代农民工更加喜欢城市生活,更愿意留在城市定居。 假设二:农民工家庭属性对其留城意愿有显著影响。 从农民工的家庭属性研究,分为耕地处置方式、子女受教育情况预期、子女个数、家庭年总收入四个方面。一般情况下,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受教育情况预期较高,为了子女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更愿意进城居住;子女较多的家庭由于供养子女负担重,仅靠务农收入无法满足家庭支出,也会更倾向于进城务工来增加收入;家庭年收入高的农民工,会有更强烈的留城意愿。

......

结论

农民工是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本文通过研究两代农民工在留城意愿,分析该群内的代际分化,并通过深入分析两代农民工在个体属性、家庭属性、城市工作情况属性、政策制度属性、心理属性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总结出影响代际差异及留城意愿的差异,进而提出促进农民工进城定居的政策建议,协调多方力量,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平稳进行。 对调研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后,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相比老一代农民工有较强的留城意愿,比例达到 82.4%,两代农民工的留城意愿均受到个体属性、家庭属性、城市工作情况属性、政策制度属性、心理属性等的影响。其中,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因素主要有技术培训情况、希望居住地、子女个数、家庭年收入、工作取得渠道、行业类型、住房来源、务工合同期限和对目前收入的满意度,影响老一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因素主要有学历水平、希望居住地、务工时间、是否有工伤保险、是否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和对目前住房的满意度,影响留城意愿的因素不尽相同,而且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 实证分析发现,在影响因素中,“希望居住地”、“子女个数”、“家庭年收入”、“住房来源”、“务工合同期限”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有正相关关系,且符合上文假设;“技术培训情况”、“工作取得渠道”、 “对目前收入的满意度” 与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呈负相关,且与上文假设一致;实证结果显示“行业类型”与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呈负相关关系,与前文假设不一致,主要是由于行业类型变量属于名义分类变量,通过回归检验得出的结果可能出现偏差。影响老一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因素中“学历水平”、“希望居住地”、“务工时间”、“是否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与老一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呈正相关,且与上文假设一致;“是否有工伤保险”、“对目前住房的满意度”与老一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呈负相关,且与上文假设一致。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