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问题,是物质文明发展的结果,更是生态文明进步的推动力(苗洁等,2012;陈伯庚,陈承明 2013)。农业特色小镇是伴随新型城镇化建设而存在的新兴事物,也是在城乡一体化已经进入适应绿色经济的全面推进新阶段出现的新型城镇化的一种发展模式(苏斯彬等,2016)。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实现乡村振兴重要途径的特色小镇,其规划建设也是突破传统城镇化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
生态环境作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先决问题,其绿色发展可以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优质发展(曾福生等,2013;曹俊杰等,2014;陈昭,2017)。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王景新等,2018);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导致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缺乏持续性(张红利,2013);以及由政府主导的城镇化模式所带来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差以及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脱节等问题。如果上述问题未能得到很好解决,将严重拖慢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陈锡文,2004)。
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三者的持续发展,使得农业特色小镇也在不断兴起,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其出现是对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模式的一种有力补充(吴奶金等,2017)。不仅提供了兼顾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路径,而且也是绿色经济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杨梅等,2017)。因此,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业特色小镇各类发展要素的现状,找出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关键性要素以及优势要素和劣势要素,对于转变传统城镇发展模式,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曾江等,2016)。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约束理论构建次约束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比较、分析全国公布的第一批和第二批特色小镇名单中共计 131 个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在描述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整个指标体系采用次约束综合评价模型,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大背景下判别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关键准则层,有利于科学把握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整体大方向;从不同准则层下进一步提取出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关键性要素,有目的性规划其发展。随后再次基于整个指标体系,对其进行计算、推导,最终找出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优势要素和劣势要素。借此希望为政府提供一种决策工具,提出农业特色小镇可持续性发展的针对性政策建议。可以在农业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运营发展和绩效评估中科学地发挥主导作用,最终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1.2.2 研究内容
就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来看,可以将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特色小镇发展要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二是在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基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和农业现代化等五大准则层,判别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关键准则层;三是判别农业特色小镇发展中的关键性要素;四是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优势要素和劣势要素的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关结论和政策建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农业特色小镇发展要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考虑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国内外权威机构如世界银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1997)提出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状况等相关评价要素;结合联合国人居中心的城市发展指数;以及中国国务院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年—2020年)》和《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 2016-2020 年》等文件中所出现的高频准则层作为本研究指标体系构建的基准,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和农业现代化在内的五大准则层和 22 个三级指标。
(2)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关键准则层分析
基于文献参考和二手数据调查,从宏观层面上对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介绍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状况,通过熵权法对三级指标结合 131 个样本量进行分析,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来探究各个三级指标对各要素的重要程度。随后运用次约束综合评价模型找出五大准则层中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关键准则层。
......................
2 文献综述
2.1 农业特色小镇的相关研究
2.1.1 农业特色小镇的概念
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举措和产业转型升级重要途径的农业特色小镇,识别其概念的界定是打造建设小镇的第一要义(杨梅等,2017)。有的学者从理论和政策的角度讨论了农业特色小镇的概念,农业特色小镇是基于本区域内所拥有的特色农业资源,通过整合特色农业资源,并对农业区域进行合理开发多种功能,探索“三产融合”的新型农业创新创业平台(吴奶金等,2017)。有学者提出以农业发展趋势和农业新发展模式为出发点,农业特色小镇是有鲜明的农业特色,农业多种功能齐全,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并且 “适宜居住,适宜创业、适宜养生、适宜游玩”的发展空间平台(徐萍等,2016)。有学者认为,农业特色小镇是一个基于组织种群生态学理论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逐渐演变形成的组织。它的发展遵循组织种群生态学理论的规律(李冬梅等,2018)。有学者对农业特色小镇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农业特色小镇是农业综合发展平台,农业特色鲜明,功能多元化,农业文化融合,生态环境优美,公共服务良好(刘正道等,2018)。
2.1.2 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理论研究
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和发展模式是农业特色小镇,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策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王素斋,2013;董晓峰等,2017)。“新型城镇化”首次出现在与十六大“新型工业化”战略有关的文件中。该文件提出新型城镇化是一种包含农村地区的城镇化,是促进农村区域全面转型的城镇化(张引等,2015),涵盖农村,以统筹城乡和城乡一体化推动城镇化建设(杨仪清,2015),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随后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点。这是为了保持城乡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城乡平等机会,城乡资源和财富共享。逐步走上减缓和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社会和谐的道路(中国金融 40 人论坛课题组,2013;胡久生等,2015)。
.............................
2.2 农业特色小镇发展要素的相关研究
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作为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全国城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农业特色小镇是作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特色化城镇发展模式推出的,这是农业发展新阶段提出的一种新的农业发展趋势和新的农业发展模式(肖振宇,2017)。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是对农业发展新模式和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填补(姚尚建,2017)。但是农业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存在资源利用不合理和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无法将小镇的特色突显出来。因此,在新型城镇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研究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要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牵涉到诸多资源要素,在参考了大量学术文献和国内外权威机构的指标后,本文采纳五大高频发展要素: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统筹城乡和农业现代化。
2.2.1 农业特色小镇经济发展要素的理论研究
中国小城镇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小城镇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根据平均人口实际福利增长的过程,它意味着质量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Munphy,1957;Jorgenson,1961;吴传清,李浩,2005;程强,武笛,2015)。总的来说,经济发展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经济数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这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二是经济结构的改善和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的变化,如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和人口结构等(Lewis,1954;AkamaJ.S,2012;BrücknerM,2012;Yeetal.,2015)。为了更好地度量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学家通常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叶裕民,2001)。衡量经济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倡使用由几个具体指标组成的综合指标体系来衡量和评估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如:经济增长率和产业结构等。除了关注小镇特色经济,还要注重小镇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实现城乡商品流通、交通运输、工业布局等一体化建设(董梅生,2014;吴一洲等,2016;朱雪欣等,2017)。
.............................
3 农业特色小镇发展基本情况.................................. 14
3.1 农业特色小镇发展概况...........................14
3.2 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类型....................................14
4 基于次约束发展要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构建..................................... 19
4.1 农业特色小镇发展要素指标体系的构建........................19
4.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19
4.1.2 发展要素评价指标的筛选..........................19
5 次约束综合评价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25
5.1 指标评分...................................25
5.1.1 正向指标的评分.............................25
5.1.2 负向指标的评分.........................25
5 次约束综合评价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5.1 指标评分
5.1.1作为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密切相关。只有农业实现“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整个国家和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才能有保障。生态环境发展的好坏之所以对农业特色小镇的影响如此之大主要是源于第一,自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是注重经济,轻视生态环境,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忽视农村生态与社会的可持续性的状态,由此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农业产量也因此受限;第二,21 世纪是生态文明的时代,中国的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也开启了转向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新时期,如果中国不能解决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那么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将止步不前,很难提高到理想的水平;第三,就中国目前农业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农业与生态环境良好融合发展的生态农业只是初具规模,它仅占 10%左右的比重,在整个农业产值中只占一小部分,因此尚未成为中国农村与城镇经济发展的主导战略与基本模式;第四,目前中国的生态农业建设存在诸多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虽然加入 WTO 后,对中国的农业提出了高度商品化和高度生态化等要求,但是,中国的农业发展和生态农业建设经营规模较小,劳动投入较高,产业化水平低。不完整的技术体系,落后的技术理念使其与西方精准农业的差距很大,使得无法跟世界更好接轨。
鉴于中国农业发展和生态农业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将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等任务当作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的第一要义。在农业特色小镇运营时大力发展该区域的生态农业,力争改善本区域的农业生态环境,加大对优良农业生态可持续经营的支持力度,持续推进中国新时代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的发展。
.......................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1)农业特色小镇的生态环境状况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并不一致。对 131 个小镇发展要素的研究分析表明对小镇农业生态环境中的自然资源进行适度的利用和开发,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 但倘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会给自然环境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严重时会导致生态环境系统的失衡,并使其抑制农业经济的发展。一些小镇为了谋求自身农业经济的发展,以牺牲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资源为代价,导致“生态保护红线”不断被打破,并未在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经济的发展实践中,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也没能使二者成为互为促进的关系,建立生态友好型的农业经济成为一纸空文。
(2)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状况与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从 131个小镇的发展要素分析结果来看,排名幅度的变化说明对于这些小镇来说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会带动小镇整体排名的上升,是小镇自身发展的助推器。小镇经济的发展与小镇自身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过程。小镇经济的发展可以加快小镇自身发展的进程;反过来,小镇自身的大力发展又可以推动小镇经济的发展。
(3)农业特色小镇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状况与统筹城乡发展状况仍未达到完全一致。就 131 个小镇来看,并不是一个小镇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好,其统筹城乡情况就会比较理想,由于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不同于发达国家,在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着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大的压力和更高的目标。农业现代化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不仅关系到农业自身,更直接影响到中国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在不断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同时,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使之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