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基于影响因素的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8919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笔者通过分析我国的一些具有代表性商业银行样本在经营管理尤其是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所面临的复杂而又多变的影响因素,并分别从机构特征微观、金融市场发展中观、经济发展宏观三个层次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使用 R 语言软件建立面板模型对样本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开展了研究,根据上文对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针对新形势下流动性风险的特性,从监管和商业银行自身两个层面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提出建议。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商业银行是国家金融发展的基础与核心,而流动性又是商业银行审慎经营的的基础与核心,在银行―三性‖中占首要地位,是维系商业银行持续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可以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及时应对银行支付以及客户提款的需要。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不仅关系到银行自身的经营安全,也关系到整个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金融市场的紧密联系导致风险的传递更加迅速,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或能撼动全球金融市场。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来源主要为各类存款,使商业银行天然处于宏观流动性过剩的条件之下,它掩盖了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资产质量不断下降、不良贷款增加等诸多问题;在特殊国情的背景下,政府信用背书使得管理层对风险的认知不足,认为流动性风险管理仅为满足监管需要。现实情况中我国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较为松懈,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也较为单一,数据分析基础及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全球金融一体化经济形势下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金融市场得到了全面深入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向纵深发展,各种新型的理财产品如雨后春笋,银行的融资渠道较之以前更为丰富,批发融资成为市场主流,产品愈加复杂,业务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大体宽松的市场环境下,如不提高警惕则将为风险的发生提供了可乘之机。
........................

1.2 研究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次稳步推进,到从 1996 年年中到 2015 年秋,历时十年,改革进程基本完成。

利率改革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一是收窄了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二是使银行的间业务竞争更加白热化;三是促使银行不得不开展业务的转型与升级。
具体来说,由于目前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绝大部分的业务以及收入来源仍旧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以及相应产生的净利息收入,截止 2019 年底,净利息的收入约占我国商业银行整体营业收入的 70%左右。利率管制时代,非市场化的固定息差是一种政策红利;改革完成后,红利随之消失,资产以及负债的定价已经完全走向公开化,但我国现存的三百多家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相差巨大、品牌效应、获客能力以及盈利水平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势必有一部分银行以提高负债成本的方式保障业务规模,从而直接导致利润率的降低;这就使得银行必须开发新的途径来获取高额利润,这就为之后的资管通道业务、同业业务、银证合作业务的大规模扩张提供了内在驱动力,也埋下了流动性的隐患。
.............................

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2.1.1 有关流动性风险形成原因的研究
Diamond & Dybvig(1983)开发了一个模型来解释为什么银行选择发行比资产流动性更高的存款。他们专门调查了银行的流动性,发现缺乏流动性可能导致银行挤兑。银行挤兑是突然且出乎意料的银行存款提款需求增加。D-D 模型已被广泛用于理解银行挤兑和其他类型的金融危机,以及如何预防此类危机。
Benston(1994)提出,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受到到外部宏观环境和自身微观资本结构的双重影响。为了避免挤兑对银行造成重大损失,商业银行需要具备足够流动性;但过多的流动性也使银行面临较高成本,故此银行需具备更多资本来应对流动性风险。
对于银行为何会陷入―挤兑‖危机,Goldstein & Panzner(2005)也做了研究,他们在对美国银行业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银行保有的存款(主要是活期)协议的分散程度影响着发生―挤兑‖事件的概率高低。
21 世纪初,涌现了许多金融市场和流动性风险相互作用的研究文章。Adrian & Shin(2010) 研究发现,金融市场去杠杆化的过程对流动性具有破坏的放大效应。而 Acharya,Gale, and Yorulmazer (2011) 认为市场流动性不足会通过市场估值导致金融公司破产。
2008 年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和理论研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刷新了学界对流动性危机发生原因的认知,研究更加侧重于系统性风险产生的原因。流动性囤积理论逐步形成,如 Gorton(2012)认为商业银行之所以出现系统性流动性风险是出于预防性动机过多囤积流动性从而造成了去杠杆化。
...........................

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方面,由于历史因素,金融市场的发展时间尚不到半个世纪,针对金融机构以及流动性风险的研究与西方尚有差距,但是近年来也有不少理论观点不断涌现。
2.2.1 有关流动性风险形成原因的研究
姚长辉(1997)认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之所以产生的根源来自商业银行作为企业的逐利天性,既要保持足够流动性以应对风险又要追求盈利性,二者是矛盾的。
童频、丁之锁(2000)认为流动性风险的产生原因,一方面是是监管不够健全,另一方面是机构的管理意识缺乏两个方面共同引发的。
王维安、王旭祥(2003)对姚长辉(1997)的观点进行了拓展,认为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低效率的运转方式也促成了风险的产生。
何沐(2013)认为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与数量的增长速度不匹配是导致流动性风险爆发的原因。
解红(2014)着眼于同业业务角度,指出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商业银行的资金传导路径及高杠杆特性。
........................

3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理论及实践......................... 15
3.1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流动性风险 ........................... 15
3.2 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 ................................... 16
4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30
4.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形成机制探析 .......................... 30
4.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 ............................ 32
5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46
5.1 模型选择 .................................. 46
5.2 变量选择、样本与数据 ..................... 47

5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1 模型选择
面板数据(panel data),也被称为纵向数据,是通常从大量横截面单元(如个体)上随时间(通常是少量)的观测值中得出的数据。。面板数据如同时间序列数据一样包含按时间顺序定期收集的观测值;如果横截面数据一样包含对个人集合的观察。在计量经济学领域,面板数据通常是指涉及一段时间内测量的多维数据。
为较为全面体现我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风险,本文共选取工、农、中、建、交等有代表性的 17 家银行作为样本研究。截止 2019 年底,上述 17 家银行资产总额为 164万亿,占我国银行业总资产的 55.2%。
因数据可得性及报送规范性的限制,本文的样本研究区间为 2016 年 Q4 度-2019年 Q4,均釆用季度数据,一共 13 期。本文将运用―R‖软件对样本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建模分析。

..........................

6 政策建议、不足与展望

6.1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梳理了我国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轨迹,分析了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及管理的历史沿革,并结合在我国近年来所面临的新形势下的现状和趋势,阐明了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必须得到进一步加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在以上基础和背景下,通过分析我国的一些具有代表性商业银行样本在经营管理尤其是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所面临的复杂而又多变的影响因素,并分别从机构特征微观、金融市场发展中观、经济发展宏观三个层次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使用 R 语言软件建立面板模型对样本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开展了研究,根据上文对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针对新形势下流动性风险的特性,从监管和商业银行自身两个层面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提出建议。
6.1.1 商业银行自身层面
优化资产结构,提高存款稳定性。
存款对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水平有着显著影响,但银行为盈利机构,持有存款数量过多是非理性经济行为,也不符合银行业的发展规律,尤其是在新经济形势下,银行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竞争日趋复杂化,内部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升面临严峻的考验,商业银行亟需在保证自身流动性的前提下,持续优化和调整资产结构,提高资产效益,以期实现稳定而又持续增长的盈利性。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增加长期存款等稳定负债,减少短期存款等易变性存款等方式实现自身资产结构的优化。对于长期稳定的资金,可用于发放长期贷款或购买长期资产,尽量减少期限错配带来的风险;而那些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或者短期的资金,可通过调整、优化其用途比如开发成多种形式的面向不同客户群体的风险可控的短期流动性贷款或者符合国家政策性引导方向的特定贷款用途,在确保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