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与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8921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通过对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分析,以及对我国 FDI、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与实证分析,不仅考察了我国三大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而且对我国 FDI 与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了更好地理解 FDI 与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经了 40 多年的高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产业结构低级、产业比例失调等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不断凸显。因此,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十九大报告中继而提出要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由此可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通过产业结构升级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
但在全球化的大浪潮下,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不可能脱离国际市场独立进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制度、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我国成为了外资流入大国。外商直接投资(FDI)不仅直接弥补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缺口,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为国内企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间接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FDI 除了为我国带来利好之外,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于相当比例的 FDI 集中在我国第二产业,而第二产业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近年来,我国的雾霾现象日益严重,在耶鲁大学公布的《2018 年环境绩效指数报告》中,我国的环境绩效指数在世界上位列第 120 名,空气质量排名倒数第 4,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身体健康[1]。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此引发了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担忧,促使我国政府实施了日益严格的环境规制。环境规制的实施导致一些污染密集型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因此这些企业选择向环境规制较低的地区转移,或者追求技术创新以降低污染,环境规制通过这种方式影响着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
............................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产业结构升级概念界定
产业结构主要指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产业结构升级的概念最早可溯源到罗斯托的经济成长理论中,他认为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在不同发展阶段之间变动的关键因素。有关产业结构升级的概念内涵,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解析。从宏观上来看,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可理解为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变迁至高级形态[2],Kaplinsky,R 从价值链的方向进行分析,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可以理解成全球价值链由低级向高级的转变[3],陈明森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应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和高效化三个方面[4],李钢等则通过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进行比较,指出并非第三产业比例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增加值高于第二产业就代表产业结构升级,应该用劳动生产率来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第二次产业生产率长期低于第三产业,反而会成为一个国家衰落的预兆[5]。从微观层面上来看,学者们从生产要素和企业层次作为切入点对产业结构升级进行研究分析。有学者通过对制造业进行研究,提出产业结构升级其实就是一个企业从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向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转变过程[6],也有学者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可理解为由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要素从效率较低的部门向效率更高的部门转移的过程[7]。由此可见,产业结构升级的概念在不同的经济层面上有着不同的解释,但不管是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来说,产业结构升级都不可避免会表现出生产要素从效率较低的部门向效率更高的部门转移的现象,因此文章认为产业结构升级是生产要素从效率低向效率高的部门转移的过程。
(2)环境规制内涵
关于环境规制的定义,目前学界并未达成一致。Kahn 认为环境规制是用来维持环境的高绩效作为目标的一种政府干预手段[8]。李红利将环境规制定义为为了保护环境而实施的各种环境政策及法规[9],董敏杰等将环境规制定义为企业新增污染物的预防与治理[10]。虽然对于环境规制的相关解释和定义不尽相同,但是总体而言,文章认为国内外关于环境规制的解释主要是基于环境保护为目的,通过制定环境政策对社会各个主体的环境污染行为进行干预和管制,以期减少环境问题,实现绿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双赢。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产业结构相关理论
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不同的经济实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产业结构是各不相同的,其贡献也是不同的。产业结构理论揭示了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的相互关系、产业结构的演变等,考察产业结构理论的演进过程,对研究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自 17 世纪产业结构理论萌芽产生以来,许多经济学家做出了很大贡献,这里将重点介绍产业结构演进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配第-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发展和霍夫曼定理。
2.1.1 配第-克拉克定理
在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出版的《政治算术》[65]中,他研究了英国农民和船员的收入,得出商业收入多于工业收入,工业收入多于农业的结论,因此他认为劳动力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即配第定理。1940 年,科林·克拉克出版了《经济进步的条件》[66],他研究了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的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投入产出。不管是从同一国家或地区的时间序列出发,还是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一时间的截面出发,都印证了劳动力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这就是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理,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同会影响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第一、二产业的劳动力逐渐转移至第三产业,产业结构沿着一、二、三的产业顺序依次演进。
........................

2.2 FDI 相关理论
FDI 是指投资国为了获取东道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权而将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要素从投资国转移到东道国的投资行为。1985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 FDI 定义成为了在国外企业获得持续收益的一种投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开始复苏,西方国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扩张,因此 FDI 的相关理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下面将介绍目前较为成熟的 FDI 理论,包括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和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2.2.1 垄断优势理论
加拿大经济学家斯蒂芬·赫伯特·海默主要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并且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之后在其导师金德尔伯格的补充和发展下,形成了系统的垄断优势理论。垄断优势理论认为由于跨国公司比东道国企业具有更多的垄断优势,例如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无形资产以及由于企业规模大而形成的规模经济优势等垄断优势,导致跨国公司能通过东道国企业进行投资来获得更多利润。垄断优势理论不仅揭示了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投资以获取垄断利润的横向投资,还揭示了跨国公司将其部分生产工序转移到其他国家的纵向投资,例如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工序。该理论打破了传统的贸易理论框架,使得 FDI 相关理论成为了独立的学科,并且肯定了无形资产在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性。但是该理论存在的局限性在于不能解释不具有无形资产优势、规模经济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也在迅速增加的情况。

.........................

第三章 我国 FDI、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分析.........................18
3.1 我国 FDI 现状分析..............................18
3.1.1 我国 FDI 利用规模分析................................18
3.1.2 我国 FDI 的产业分布情况..........................19
第四章 FDI 与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34
4.1 空间计量方法简介.......................34
4.1.1 空间权重矩阵...........................34
4.1.2 空间相关性检验.......................34
第五章 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46
5.1 结论.................................46
5.2 政策建议..............................48

第四章 FDI 与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空间计量方法简介
空间计量经济学(spatial econometrics)是关于空间经济计量的研究分析,即研究如何处理截面或者面板数据中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等空间效应发展而来的模型构建、模型估计及检验诊断等方法的计量分支学科,其研究的核心是空间相关性,使用较多的模型有空间自回归模型(SAR)和空间误差模型(SEM)。
4.1.1 空间权重矩阵
空间计量与传统计量不同的标志之一是在建立空间计量模型进行空间分析研究时,需要先设置空间权重矩阵(W)来表示空间中的事物或者现象在空间上的相互关联,这直接关系到空间模型的解释能力。用来衡量地理空间关联的准则主要有两种:邻近准则和距离准则。

.....................

第五章 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5.1 结论
本文通过运用 DEA 模型的 Malmquist 指数法对我国三大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解,以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 SAR 对 FDI 与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自 2000 年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第一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波动趋势,其平均值为 0.96,表明第一产业的 TFP 年均下降了 4 个百分点,即我国第一产业对投入要素的利用效率处于递减的状态。其中,技术效率下降了 2 个百分点,表明我国第一产业的技术效率水平出现了衰退趋势,技术进步下降了 1 个百分点,规模效率不变。我国第二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 2000 年至 2011 年呈现出上升趋势,在 2011 年达到最高,其后呈现出下降趋势。其均值为 0.95,即我国第二产业的 TFP 年均下降了 5 个百分点,表明第二产业对投入要素的利用程度不够充分,其中,技术效率下降了 4 个百分点,技术进步水平下降了 1 个百分点,规模效率整体趋势不变。第三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向好趋势,表明第三产业对投入要素的利用率在逐年提高。但其均值为 0.93,表明第三产业的 TFP 年均下降了 7 个百分点,其中,技术效率下降了 5 个百分点,技术进步水平和规模效率分别下降了 1 个百分点。但从第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第三产业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能实现投入要素的充分利用。
第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水平、FDI 与环境规制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在一定程度的显著性水平上,产业结构升级指数的 Moran’s I 值在 2000-2017 年间大部分年份均大于 0,表明存在相当程度的空间正相关性。FDI 的 Moran’s I 在 10%的显著性水平下均大于 0,ER 的 Moran’s I 值显著为正,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水平、FDI 与环境规制在空间地理分布上呈现出显著的趋同现象,即呈现高值与高值集聚、低值与低值集聚的状态。实证分析中的空间自回归系数为正,且在 1%的水平上均显著,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即该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水平不仅受到区域内FDI、环境规制等相关解释变量的影响,还受到周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