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生产性服务业最初由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而来,生产性服务以中间投入的形式为生产过程及商业活动提供专业化服务,服务对象以私人公司及政府实体等机构为主,一般不用于消费者直接、独立消费。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制造业实力雄厚,劳动力素质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国际竞争力高的生产性服务贸易。我国在改革开放 40 年来,不断深化同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服务贸易相较于货物贸易呈现出后来者居上的姿态,其体系逐渐完善,行业结构有所优化,由改革开放初期以旅行、运输和建筑等为主的低技术传统服务转变为当前以保险、金融和电信等为代表的高质量新兴服务,在多项专业服务领域竞争力增加,树立起全球范围内的良好品牌形象,近年来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特征。2018 年中国经济经历了稳中向好、稳中有变的发展格局,一年以来中美关系备受世界瞩目,两国在贸易方面平生波澜、争端不断。然而,中美两国健康、稳定的经贸关系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社会普遍对健康、和谐、稳定的中美关系充满期待并持乐观态度。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下全球化浪潮仍将持续,生产性服务贸易将会在全球贸易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给各国提供开展对外贸易的新思路。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人口、资源、文化、地理优势,能够灵活同世界经济接轨,带动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吸收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在“一带一路”的经济背景下,开展生产性服务贸易也有助于增进中国同沿线各国的经济往来,树立中国贸易强国的姿态,引领各国经济发展,其作用不容小觑。2017 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为 6783.24 亿美元,同比增长 4.36%,其中生产性服务贸易总额达 3585.10 亿美元,同比增长 9.65%,占服务贸易比重为 52.85%。在当前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情况下,生产性服务贸易有望再创新高。
.............................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学者研究现状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和学习,了解到国外学者大约从 20 世纪中后期开始关注生产性服务贸易,学者之间对其认识不尽相同,大多将生产性服务当做工业生产的中间投入要素,利用一般均衡、垄断竞争等经济模型研究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章分别着眼于生产性服务贸易整体、具体部门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从以上两个角度对已有研究进行整理。
1.2.1.1 基于生产性服务贸易整体的角度
Marrewijk、Stibora、Vaal(1996)建立一般均衡模型对两国贸易进行研究,如果一国具有完善的生产性服务贸易运作市场,而另一国完全由企业自身开展生产性服务时,市场的开放使得第一个国家通过生产性服务的出口换取货物的进口,第二个国家通过生产性服务的进口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这样对两个国家的经济福利都有积极影响。[13]Markusen、Rutherford 和 David(2005)构建垄断竞争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贸易与劳动者收入的关系,认为生产性服务是制造业生产要素的补充,生产性服务人员将比普通服务人员获得更高收入,其收入的增加最终得益于制造业的发展。[6]Xia 和 Zhang(2014)在研究中表明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开展促进了产业升级,有助于工业化水平提升,同时认为中国应当发展现代化农业,引导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聚集,提升国内服务水平。Antonelli, Geuna, Steinmueller(2000)认为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等都属于知识性服务,服务的投入能提高制造业效率。[3]从生产性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角度出发,以上学者研究的结果都表明生产性服务贸易有助于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1.2.1.2 基于生产性服务贸易具体部门的角度
Khoury、Savvides(2006)从电信、金融服务部门出发,使用 60 个国家面板数据构建回归模型,探讨两部门的开放程度分别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电信服务部门可以提高物质资本的生产效率,有助于促进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而金融部门对服务人员知识技能要求较高,对于服务人员工资回报高,能够刺激高工资水平国家的经济增长。[2]Mattoo, Rathindran, Subramanian(2006)认为电信、金融服务的开放对经济的长期增长具有重要影响,这两个行业完全开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比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高 1.5%。[1]Felix Eschenbach 和 Bernard Hoekman(2006)对金融、电信、交通服务部门进行研究,认为三部门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提供生产性服务,能够促进其生产效率,并且生产性服务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大。
............................
第2章 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2.1.1 贸易总额增长较快
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但目前中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处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国家发展面临诸多经济问题。当前汽车、钢铁、装备制造等工业属于我国支柱产业,工业的进步能够直接创造 GDP,对经济增长有重大贡献。随着工业的发展,中国货物贸易逐渐增加,在对外贸易当中占较大比重。近年来,中国“人口红利”降低,劳务成本相较改革开放初期上涨明显,工业原材料价格逐年增加,阻碍了货物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然而,服务贸易在新时代背景下迅猛突破,取得了良好成绩。本文从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数据库(UNCTAD)获取了采用 BPM6 标准统计的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2005-2017 年的服务贸易数据,将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趋势与其余 5 国进行对比。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均属于发达国家,在 2005 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均大于中国,具有较强代表性。表 2.1 为各国服务贸易进口原始数据,根据其绘制图 2.1 增长趋势图,从中能明显看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从 2005 年倒数第一跃居至 2017 年第二,赶超德国、英国、法国、日本服务贸易进口,除 2008-2009 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有小幅下降外,其余时间增长显著,12 年来进口额从 83971 百万美元增长至 467589 百万美元,增长了近 5.6 倍。在此期间内,美国服务贸易进口增加近 1.8 倍。我国对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大,但国内无法满足全部需求,服务贸易进口增加,国内市场广阔。
............................
2.2 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2.2.1 部门贸易不均衡,国际竞争力低
参考已有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对贸易的国际竞争水平进行研究时,较多测算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其中 TC 指数能较好体现国内单个外贸部门在国际市场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因此本文通过 TC 指数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本文第一章依据《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将其中 8 类服务行业作为研究对象,为保证模型准确性,本章在研究时将行业数据进行整理并重新分类,发现维护和维修服务以及金融服务进出口趋势接近,保险和养老及服务以及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趋势接近,且数值相差较小,故将以上四个行业归为对应的两类进行分析。进行计算时,X1 至 X6 分别为六类生产性服务行业,EX 代表各部门出口数据,IM 代表各部门进口数据。各变量表示方法如表 2.7 所示,进口变量原始数据及出口变量原始数据分别如表 2.8 及表 2.9 所示。
.................................
3.1 调整资源配置结构,促进企业专业化分工........................26
3.2 转变外贸增长模式,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27
第 4 章 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总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29
4.1 样本选择与变量定义...........................29
4.2 构建模型及检验................................30
第5章 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具体部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34
5.1 样本选择与变量定义.........................34
5.2 模型检验............................34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外贸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贸易后来居上,贸易体系逐渐完善,行业结构有所优化,由低技术传统服务转向高质量新兴服务,在多项与制造业相关的专业服务领域发展迅速,形成生产性服务贸易。由于统计机构的差异以及统计标准的变化,国内外学者对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分类不一致,本文结合 BPM6 统计标准对其包含的具体部门形成创新性划分。认为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贸易总额增长较快、成为服务贸易主体、长期存在贸易逆差、部门贸易差异较大、对外贸易依存度低等现状,存在贸易竞争力低、技术含量低、方式不灵活等问题,认为生产性服务贸易可以从调整资源配置结构、促进企业专业化分工,转变外贸增长模式、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提升服务承接水平、增加高素质人才就业三个方面对经济增长带来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进口和出口整体都会促进经济增长,但各部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差较大。其中加工服务贸易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保险和养老金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服务贸易竞争力极弱。维护和维修服务、金融部门进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逐渐增大,运输部门整体能够发挥出对经济增长的重大作用,而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产生贡献较小,其他商业服务进口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大于其出口的促进作用。因此,有必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情况,从具体服务部门出发,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议。
...............................
在当前全球多元化经济格局及我国“一带一路”经济背景下,开展生产性服务贸易有助于增进中国同沿线各国的经济往来,给各国提供开展对外贸易的新思路,树立中国贸易强国的姿态,其作用不容小觑。本文在理论分析部分对生产性服务贸易进行概念界定,总结了对该问题的已有研究并展示了部分研究结论与学者观点,随后以事实数据为依据,描绘了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实证部分对生产性服务贸易整体及具体部门灵活划分,选用变量年度、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计量模型,量化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尽管实证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进出口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但不可否认将服务贸易具体至部门后,各部门进口及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别较大,并非完全产生显著正效应,有的甚至存在一定抑制作用。本文最后依据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提出政策建议,认为我国可以通过选择发展行业部门、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发挥产业辐射效应、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等进一步提升生产性服务贸易给经济增长带来的积极贡献。
从学术角度考虑,本文在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能够采用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不拘泥于常规,对今后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现实角度考虑,本文基于当前经济形势和时代背景,以经济增长的视角对生产性服务贸易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观察,并结合本人生活经验与工作实践提出对问题的看法及建议,可供有关机构学术研究及政策制定参考。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