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某地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概述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331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1 导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我国林下经济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持续的行为,突出表现为林下开发与生态保护、短期效益与长期利益等的矛盾。具体表现方式为:一是零散开发多、统筹规划少,多数专家、学者甚至政府较多强调应发展林下经济,但对林下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技术研究较少,未深入、系统地分析影响林下经济发展的因素。二是多数林农只注重发展林下经济带来的经济效益,而政府应承担的生态影响分析评价等管理职能不到位。如何化解这些矛盾,是促进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目前,林下经济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过程中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典型示范作用也很难突出。另外,对于林下经济的研究大多是关注经济效应,而对其产生的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关研究较少,理论界对于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研究还不多,还不足以厘清上述矛盾的发生机理及解决对策。因此,在研究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有新眼界、新思路,才能更好地为相关决策提供支撑服务。那么,我们就必需解决几个问题:林下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影响因素是什么?其作用机理又是什么?如何选择林下经济发展的模式?
…………


1.2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研究拟在相关理论研究分析基础上,从福建省林下经济的发展实践入手,分析福建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潜力,以林药产业为例实证林下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提出推动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选择及相应的对策建议,为福建乃至全国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首先,对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理清研究思路和脉络;接着分析福建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为下面研究奠定实践基础;此后,以福建林药产业为例,实证林下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然后,分析影响福建林下经济发展的因素,探索林下经济发展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林下经济发展的模式;最后,在以上理论与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研究技术路线图如图 1-1 所示。本文中的林下经济主要是指在生态经济学理论和林业经济学的指导下,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本文主要研究林下种植业,即在林下种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植物物种,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合理分配空间资源,还可以起到水土保持的效果,与此同时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


2 理论基础和研究综述


2.1 林业经济理论
在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林业经济是属资源经济学的范畴,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出发点来研究林业产业的收益和效用最大化问题。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国外林业经济学家们更加认识到林业是一个多功能、多效用的产业,它不仅向社会提供林产品,还向社会提供生态功能、美学功能。林业的目标函数也逐渐由利润最大化转向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我国,林业经济是一门应用经济科学,属部门经济学科,传统的林业经济是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其作用的产业经济。长期以来都是走以木材生产为中心、重采轻育及木材采运为主的林业经济发展道路,但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以采伐森林资源为前提的传统林业经济模式,开始显露出弊端。由于传统林业经济属于资源性的产业经济,局限于林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及各环节的相互联系,只搞森林培育、木材采运和木材加工利用,即主要是木材生产,而其他产业都处在不被重视的副业层次,林区由于发展单一的林业经济,而导致了可采森林资源消耗过度,不仅因为森林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森林资源匮乏,木材生产任务逐年削减,使得林区经济危困加剧,更是引起专家学者对森林资源危机所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担忧。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随着对森林各种功能认识地提高和需求的转变,日益凸显出林业在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行业性质上,林业既是一个产业,更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在产业定位上,既是国民济的组成部分,更是生态建设的主体。
…………


2.2 林下经济理论
作为林业经济发展和林业生态文明的连接点,发展林下经济有助于拓宽林业经济发展空间,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是林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以实现的关键性步骤(李近,2010)。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复合生产经营,达到农林牧各业的优势互补、循环相生、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的效果。发展林下经济的森林生态系统是一种受人为影响的生态系统,系统内物质流动和能量循环是时刻进行的,为了使该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和高效发展,应合理运用系统内物质流动和能量循环规律。根据种群生态学中生物种群的特性和生物间互利共生的关系组建合适的生态群,使其在时间、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结构规律,更加充分利用系统内的太阳能、水分和营养元素,达到物质和能量的最大输入;构建合理的可循环的食物链,实现系统内的物质多次循环利用,提高系统内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的利用率;适当合理的进行物质投入,保持系统中物质的含量和合理比例,防止物质的短缺及有害物质的产生。林下经济生态系统中,主要影响生态系统发展的环境因子有:地形因子、土壤因子、气候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等。林下经济生态系统正是建立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认识上得以发展的,包括形成林冠层的乔木,在林冠下层的灌木层,林地上的多种草本植物以及紧贴地表的苔藓和真菌类生物,这些生物的生存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各自分处不同空间高度上,彼此和谐的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利用着系统中适合自身生长的条件。此外,在各个不同空间层次上还存在多种昆虫和微生物,所有生物体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食物链,彼此相生相克起到相互调控的作用。
…………


3 福建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26
3.1 福建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26
3.2 存在问题.....293
3.3 发展趋势.....31
3.4 本章小结.....34
4 以草珊瑚、金线莲产业为例 .........35
4.1 三明市草珊瑚产业发展实证.........35
4.2 金线莲产业发展实证.........40
4.3 本章小结.....45
5 林下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47
5.1 林地.......47
5.2 劳动力.........47
5.3 技术.......48
5.4 资金.......48
5.5 政策.......49
5.6 市场.......49
5.7 本章小结.....50


6 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与模式选择


6.1 基本原则
发展林下经济的初衷就是使现有的森林资源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是在生态安全得到充分保护为前提的。在发展林下经济时,就要将生态效益作为首要的安全底线,如林下种植造成水土流失、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的污染、对林地进行清理时造成树木幼苗受损及在林下放牧、养殖时畜禽的践踏和啃食导致林下植被特别是幼树的损伤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林地表层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结构等方面的变化等均应在森林生态系统可承受范围内。同时,发展林下经济的最终目的是在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增加林农的收入。因此,无论是采取何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都应兼顾到经济效益,才有可能推动发展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结论


本文以福建省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福建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重点剖析草珊瑚、金线莲等已发展较好的林下中草药种植例证及影响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等。有关研究结论如下:林下经济的发展,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其发展是以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为前提,不但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生态效益,兼具营利性产业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双重属性。通过对草珊瑚、金线莲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发现,林下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的扶持至关重要,对资金注入、技术提升、市场开发等都起到推动作用。林下经济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产生,仅仅靠农户的推动难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需要有政府、其他生产合作组织进行推动和合理引导。同时,由于可开发利用的林地多处在偏远山区,林权制度改革后,多数林地已确权到户,林下种植多数较为分散,如果要让广大林农参与,需要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要大力推广“公司+农户”等形式。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