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选题背景
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一个恒久不变的话题——发展,经济增长是各国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一个国家或地区要想发展就必须先让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的因素是什么呢?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从影响经济增长的外生因素到影响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如劳动力、物质资本、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结构等,各有千秋。对于这些因素的研究,大量的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时期进行了理论、实证等研究,在最近20多年间,城市化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因素,开始慢慢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附属品,因此,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经济增长使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集中,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上升,也就是城市化水平上升,同时城市化水平的上升又通过扩散效应使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使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提高。所以,城市化水平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城市化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意义是重要的,它曾被定义为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两大关键因素之一,即会对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产生影响,这是在我们刚踏入21世纪时被诺贝尔经济奖获得主斯蒂格列茨定义的。到目前为止,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己经走完,我们提出了在第二个十年,中国人的50%应该居住在城市,到第五个十年,至少应有75%的中国人居住在城市里,毋庸置疑,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城市化依然是经济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
1.2文献综述
从理论方面来看,对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国外研究的很多,在实证方面,运用大量数据对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国外学者都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城市化在1867年被提出来之后,到1986年,Romer采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首次提出城市化促进经济增长;Lucas (1988)提出城市化通过影响人力资本和知识积累,进而影响经济增长,这是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而得出的结果;Bertinelli和Black(2004)通过建立一个特殊的模型来对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该模型考虑了技术创新水平、生产率、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等很多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研究了一个城市化特有的因素拥挤成本的影响;AiminChen (2005)认为城市化是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Polese (2006)研究出了被众多经济理论所认同的结果,即城市化及城市增长是生产率及收入水平长期持续增长的自然结果;Henderson(2007)分析的结论引起了学者对不同规模城市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的争论,即知识外溢对大城市的技术增长有影响,而对小城市没影响;Yuki (2007)指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及产业化相关联。在1867年的时候,有一个西班牙的叫A.Serda的工程师,在他的著作《城市化基本原理》一书中出现了城市化一词,开始被引入中国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城市化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过程的衍生品,因为它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晶。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许多经济学家已经意识到了城市化的重要性,特别是对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之意,因此,各个发展中国家都把城市化的实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伴随而来的当然是探讨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学者越来越多,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成为热点问题。
……………
2发展中大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
2.1发展中大国的概述
本文的实证分析个体是根据综合国力选取的11个发展中大国,其中有亚洲的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欧洲的俄罗斯、非洲的南非、埃及、美洲的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综合国力是指国家各类战略资源的总和,包括经济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知识技术资源和军事实力资源等,总的来说,是国家战略资源的一个分布组合,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所以,根据国家综合国力来选取的国家,在政策建议中更具有现实意义。
………………
2. 2城市化的概述
2.2. 1城市化含义
城市化一词是20世纪70年代末被引入中国的,受到经济学家、地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关注,由于纵口难调,到目前为止,四大学家对城市化一词概念没有统一的解释,不同学科对城市化一词有不同的解释。其中,经济学家是从生产力和经济结构、产业的聚集等经济要素方面考虑,把城市化当作是经济从农村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城市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地理学家从地域空间区位的变化角度考虑,把城市化当作是居民从农村地区转到城市地区的迁移过程;社会学家从人类的生活方式角度考虑,把城市化当作是在农村过着农村生活的人口迁移到城市过上城市生活的一种过程,也可以说是户口从农业转变为非农的过程;而官方是这样对城市化进行定义,把城市化当作是三种转变过程,一是人类生产从农村生产转变为城市生产,二是生活方式从农村生活转变为城市生活,三是原来是农村人转变之后成了城里人,同时城市本身也在城市化过程中不断发展并完善自己。总的来说,各个学科从自己的学科角度出发来定义城市化的概念,都是正确的,笔者自己总结出了一个对各个学科都适用的城市化概念,即城市化是一种变化过程,具体表现在城市经济组成元素的变化、城市居民总人数的变化和城市生活形式的变化等;具体的表现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移动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使城市人口数量变多,同时为城市经济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使城市经济要素发生变化,同时移动的居民入乡随俗,生活方式从农村的生活方式变为城市的生活方式,这一定义涉及了经济学、地理学和社会学,所以本文所定义的城市化概念是,城市化是一种变化过程,具体表现在城市经济组成元素的变化、城市居民总人数的变化和城市生活形式的变化。
……………
3发展中人国城市化与经济增的协整.........15
3.1变的选取与计算.........15
3.2协整检验过程与结果.........16
3.2. 1协整概述.........16
3. 2. 2平稳性检验.........17
3. 2. 3协整检验.........20
3.3面板数据模项检验过程与结果.........21
3. 3. 1面板数据模项概述.........21
3. 3. 2面板数据模耶分析.........21
4发展中人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多层统计.........24
4.1多层统计模项介绍.........24
4 4.2多层统计模项分析的过积与结果.........24
4.2. 4分析结果.........35
5结论与政策建议.........36
5.1主要结论.........36
5. 2政策建议.........38
4发展中大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多层统计模型分析
4.1多层统计模型介绍
多层统计模型的建立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也可以称为随机效应模型、混合模型或经验贝叶斯模型等。多层统计模型是分析和处理具有层结构数据的有力工具,在我们生活生产的社会中,具有明显层结构的数据非常多,用传统统计模型来进行分析,具有很多局限性,因而,它作为国际统计学研究中一个新兴而重要的领域,在近二十多年来,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方法的应用方面,多层统计模型发展非常迅速,并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科学各领域。由于传统的统计模型需要假设线性、正态、方差齐性和独立,其中方差齐性和独立很难在现实中成立,因而使得传统的统计模型所分析出来的结果可靠性降低,多层统计模型就这样顺应时代的要求而出现。对于多层统计模型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与传统统计模型的对比来深入理解。对于具有层结构间的协方差的估计值,使用传统方法无法分析不同单元间差别形成的原因,同时可能会过度地估计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及影响程度,多层统计模型通过层结构间的协方差的估计值,能够弄清不同单元之间的差别形成原因,能分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层次结构,通过调节数据的聚类性质,从而得出的参数估计更有效更科学,还能提供正确的标准差、回归系数的置信区间和显著性检验等。多层统计模型的具体含义是,有阶层一和阶层二两个层级的方程,在数据方面,也是有第一层数据和第二层数据。首先以第一层的变量建立一个回归方程,接着把该方程中的截距和斜率作为因变量,第二层的变量作为自变量,与截距和斜率建立阶层二方程,通过这种分层处理,可以得出不同层面变量对阶层一因变量的影响。多层统计模型适用于有平稳过程的数据类型,对于非平稳的,得经过特殊函数处理优化后才能进行分析。下面通过模型的建立,来更好的理解多层统计模型。
……………
结论
本文根据11个发展中大国的1990-2009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协整检验、面扳数据模型及多层统计模型,对发展中大国城市化率与GDP的关系进行了动态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面板数据模型中估计结果显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正向相关作用,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因素;而在多层统计模型中,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化没有通过劳动力总人数和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产生间接影响,城市化与高等教育入学率一起能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具体的结论归纳如下几条:通过协整检验得出,马来群岛、阿根廷和埃及这三个国家的劳动力总人数是二阶单整,其他8个国家的劳动力总人数都是一阶单整,11个国家的城市化率、GDP和资本形成总额都是一阶单整,所以在ADF检验之后,只选取了城市化率和GDP进行了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即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均衡的关系,虽然本文选取的是11个发展中大国进行的协整检验,但结果表明,跟其他选取一个国家、选取一个国家的所有省份和选取一个省份的学者的分析结果一致,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具有长期均衡关系。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