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1.1 研究背景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一种十分稀缺、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面积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 7%,而人口却占世界总人口的 22%,这就表明我国耕地资源相对短缺。耕地问题既影响国民经济也担负着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稳定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使命。目前,中国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提高,土地利用变更频繁,城市用地不断向外扩张、蔓延,非农建设用地增长迅速,耕地被陆续征用为市政建设用地过程中,一方面致使其原有的生产能力失效,也就意味着具体耕地不再具有相应的农业生产价值,另一方面相关耕地环境恢复等的生态价值和向农民提供社会保障的价值也要丧失,建设用地的效益是以丧失农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代价的。从对耕地保障社会安全和生态系统地权衡做出评价的必要性出发,在耕地转用过程中,必须对耕地的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进行评估。据统计,1986—2002 年间,全国每年约有 16.84 万 hm2的耕地转变为非农利用[1]。2010 年国土资源公报表明:1996—2010 年,全国耕地面积由 13013.33万 hm2减少到 12171.59 万 hm2,14 年间,减少了 841.74 万 hm。耕地资源价值的研究受到重视的背景有两个:一是不合理分配耕地资源,直接导致了耕地向非农用地的无序转变,二是人们重新认识自然资源环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环境和人类获得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合理的管理机制,掠夺性开采的环境问题产生,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如何保护和维护自然资源和其他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再现。国家于 2003 年先后出台了《农用地分等规程》,《农用地定级程序》以及《农用地估价程序》(以下简称以“估价条例”),这三个相关行业标准的功能主要就是作为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估价的核心依据。但是,在进行土地估价的具体实践中,相关标准仍存在一些缺陷。首先,它们并没有充分重视被征用农田的外部,具体来说,估值秩序的规则,收益法,剩余法,市场比较法,成本逼近法的评级估值方法,参考块法等相关方法,但上述方法大多集中围绕溢价要素展开,对相关的社会因素却没有足够重视,忽略了资源消耗,环境破坏和其他费用,用 GDP 衡量的后果是导致社会和生态功能的耕地减少或缺乏;第二低估经济价值的其他农业及生态用地。
在实际落实工作过程中,作为具体土地估价法基础的收入法往往是基于现存相关耕地所对应的利用情况来核算土地的相关经济价值的。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地区的年轻农民的劳动是很常见的,农村地区的老人,妇女以及儿童参与农业生产,其相应的技术以及其他投入实际上都相对较少,而如果根据这些标准来核算土地的收益,那么将大大降低土地转让价格虚高。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供应基地,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2010 年末黑龙江省耕地面积为 1191.72万 hm2,人均耕地占有量 0.31 hm2,均居全国首位。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耕地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哈尔滨市规模大幅扩展,市政等相关建设征用农村耕地,林区建设和发展也促使很多坡耕地都转化为林地,耕地面积日益变小,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更严峻的问题还在于这一矛盾在该市城市化以及工业化建设推进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并未得到缓解,但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截至 2010 年,全市有 992.02 万人,占黑龙江省总人口的 25%,耕地面积为196.50 万hm2仅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4.57%,人均耕地面积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从 1999-2010 年,哈尔滨市耕地总面积由 133.93 万 hm2增长到 196.50 万 hm2,然而粮食播面单产却由 7085.49 ㎏/hm2减少到 6169.91 ㎏/hm2,可见全市的耕地生产能力在逐渐减弱。耕地资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的粮食需求,鉴于相关背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哈尔滨在进一步深化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实现对耕地的有效保护,同时切实促使农民增收,充分挖掘农村耕地的潜力并推进耕地资源的优化利用。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十世纪,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资源属性、数量、质量,以及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从资源非常宝贵的资源概念的深化人类认识到市场的想法,试图科学的自然资源和资产的角度来看,合理的管理预期可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资源价值和其市场价格的核心资产管理资源,土地资源。对耕地资源进行综合价值测算的目的是为土地管理服务,为耕地完全补偿提供基础依据。耕地价值是耕地流转中价值补偿的重要依据。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但由于耕地的农地的经济是远远低于其他行业,导致大量的土地资源,非农业用地减少,使耕地的数量和耕地质量下降,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危机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土地资源。因此,要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土地资源,需要科学的评估价值,这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有利于科学的界定耕地征用价格,调节和控制耕地资源的非农化,实现耕地资源资产管理并促进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黑龙江省人多耕地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政府不断征用耕地用于非农建设,因此支付征地的补偿费用,事实上,这些补偿费用的组成没有体现在严格意义上的土地价值,而是一种特殊的土地价格(即征地价格)。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征用价格刚性和土地价格之间的耕地价值偏离不会导致土地供应和需求随着市场的变化和征地补偿费低速耕地变化已经成为一个“催化剂”,从而减少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的下降。因此,土地资源价值进行科学计算是必要的,并按照必要修订现有耕地征用价格的真正价值,或重新定义。
(2)有利于提高土地出让市场。农民和承租人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耕地产出效率有很大的区别。现有的农用土地评估程序,在具体实践中,多数认为现有的经济产出利用率水平和影响因素只属于其中的一部分,而并没有对粮食供求关系的相关情况、具体耕地所具有的区位优势、耕地的开发利用方式以及其他相关要素予以充分重视,所以这一不够科学的农业用地评估程序,促使土地出让市场的完整性缺乏互信。显然,农地的价值,以建立多因素系统模型和土地的价值的合理估计作为交易各方的价格上的参考,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具体交易的成本,并能够有效维护土地流转具体市场的良好秩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农村耕地走向的市场炒作,致使农村耕地囤积劳动力的现象日趋严重,不仅使其交易成本上升,还不利于农村耕地的承包经营,造成土地使用效率低下或废物的人。
(3)有利于形成科学的征地补偿相关机制。众所周知,农村耕地一方面能够在农业生产中创造相应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又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并在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相应作用。只是,农村耕地所具备的社会和生态环境方面的价值往往并未直接体现在市场环境中。所以,利用耕地未能实现正的外部性,加上现有有关耕地补偿值明显较低,其目标是难以扭转农业效益低的情况。因此,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可作为耕地补偿机制的具体价值的参考依据。
2 耕地资源价值相关理论···········11
2.1 耕地资源价值相关概念界定··········11
2.2 理论基础·········13
3 哈尔滨市耕地资源利用现状 ···········16
3.1 研究区概况·········16
3.2 哈尔滨市耕地资源现状及利用状况 ··········18
4 哈尔滨市耕地资源价值测算 ·········20
4.1 耕地资源的经济价值测算··········22
4.2 耕地资源的社会价值测算·········24
4.3 耕地资源生态价值测算 ········25
结论
常被作为主要生产资源的耕地资源,具有保护国家粮食安全、保证农民基本生活的重要作用,而且具备了保持气候、净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环境要素作用。传统的资源价值观将耕地资源价值片面理解为经济价值,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环境价值也是至关重要的,应被纳入国民核算体系,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耕地在不断地非农化过程中被大量占用,耕地价值将损失掉。其根源是,我国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资源价值体系,目前的土地用途仍是传统的想法,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土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配置。
所以,要达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防止耕地大量流失,保障社会的稳定,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关键在于阻止开发利用土地者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大量无序的开垦土地,也要杜绝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相互勾结,共同谋取利益的现象。而这一切的根本出发点在于让人们真正全面认识到耕地的价值,应当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的价值。哈尔滨市土壤肥沃,有机质深厚,是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本文以哈尔滨市为研究区,在界定其耕地资源价值内涵基础上,借鉴资源经济学的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及成果参照法等研究方法分别对耕地资源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进行了测算,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对耕地资源价值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耕地资源价值本质上是满足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是由耕地资源效用、稀缺性和可控性决定的。耕地资源价值是指具有稀缺性的耕地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要求的意义,进一步来说,是耕地的属性和功能满足人们需要的效用。本文综合考虑耕地资源经济、社会、生态方面的功能,将耕地资源价值界定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以持久的发挥土地养育功能来保持耕地资源经济价值,利用耕地上的农作物的产量产生经济效益。耕地资源社会价值指耕地资源具有保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作用的价值,它包括两个方面,既社会保障价值和粮食安全价值,其中,又可将保障价值划分为基本生活保障价值和就业保障价值。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指耕地在气体调节、水源涵养、净化环境、土壤保持以及维护生物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价值。
参考文献
[1]曲福田等. 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5.
[2]David A King and, J A Sinden. Influence of Soil Conservation on Farmland Values[J]. Land Economics,Volume64(3) ,1988,P242.
[3]Alfons Weersink, Steve Clark,Calum G Turvey, Rakhal Sacker. The Effect ofAgricultural Policy on Farmland Values[J]. Land Economics, Aug 1999. Vol of 75.Issue 3.
[4]Harpinder S. Sandhu, Stephen D. Wratten, Ross Cullen,et al. The future offarming: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conventional and organic arable land.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Ecological Economics, Yblume 64, Issue 4, 1http://sblunwen.com/zykflylw/February 2008,Pages 835-848.
[5]Chicoine David. Farmland Values at the Urban Fringe:An Analysis of Sale Prices[J].Land Economics, Volume 57 (3), 1981, P353.
[6]Paul C. Sutton, Robert Costanza. Global estimates of market and non-market valuesderived from nighttime satellite imagery, land cover, and ecosystem servicevaluation. Ecological Economics, Volume 41, Issue 3, June 2002, Pages 509-527.[7]Gordon Iren M,Knetsch,Jack Consumer's Surplus Measures and the Evaluation ofResources [J] Land Economics, Volume 55(1), 1979. p1.
[8]Brook shire,David S, Eubanks Lany S, R and all Alan Estimating Option Pricesand Existence Values for Wildlifes Resources [J]. Land Economics, Volume 59 (1),1983.
[9]Frank Merry, Gregory Amacher, Eirivelthon Lima .Land Values in FrontierSettlements of the Brazilian Amazon.World Development, Volume 36, Issue11, November2008,Pages 2390-2407.
[10] Matthias Dieter. Land expectation values for spruce and beech calculated withMonte Carlo modeling techniques.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Volume 2,Issue 2,June2001,Pages 757-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