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为代表的各种高科技创新层出不穷,给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带来了巨大影响,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目前全世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竞争也日趋激烈,一个国家的知识创新能力成为衡量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依据。高等教育是人类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它是生产创新知识、传播整合知识的主要途径,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紧密,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是影响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反之,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会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更新和更高的需求,并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经济保障,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面对新经济时代提出的要求和带来的挑战,如何把握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既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一项艰巨任务。
目前,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已成为国内外研究教育与经济领域的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从国外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只有相互协调才能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在我国,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也明确指出要实现区域经济、教育、科技和文化的协调发展。现阶段我国某些经济发达的区域高等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如广东省和山东省;而某些高等教育发达的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却相对缓慢,如陕西省和湖北省;也有某些区域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都处于较低水平,如青海省和云南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高等教育水平可能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也可能出现截然相反的情况。然而,从总体上看,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才是最终实现双赢的最佳途径。山东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各省份前列,但是高等教育水平无法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的地位相匹配,这种现象暴露出了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2012 年山东省普通高校的数量为 124 所,总数位居全国第二,但 211 院校仅有 3 所,总数在全国排名非常靠后,山东省整体教育水平位居全国第 18 名。而山东省 2012 年 GDP 总量为 50013.2 亿元,仅次于广东省和江苏省位居全国第三位,人均 GDP 为 41147 元,位居全国第 8 位。因此,迫切需要在山东省建立起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的“高等教育-区域经济”复合系统,以实现山东省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1.2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位置,但高等教育水平全国排名比较靠后。山东省内十七个地级市的高等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也体现出了明显的不协调。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教育、科技和文化的协调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对山东省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目前学术界关于教育与经济的发展关系的认识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观点:①教育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观点,该观点认为,教育发展要落后于经济的发展;②教育与经济同步发展的观点,该观点认为教育发展要兼顾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需要,两者同步发展;③教育优先发展的观点,该观点认为应先发展教育后发展经济,要发挥教育的培养人才、科研和服务社会经济的职能。不同的观点在特定的条件下都有其成立的依据。经济的不断积累促使政府以及个人对于教育投入的增加,不断增加的教育投入会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与规模的扩大,最后,教育的高度发展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劳动力和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通过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的研究,能够比较深入地揭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揭示两者之间的发展规律,进而实现高等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促使经济发展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提供更为坚实的动力和物质保障。
(2)在经济管理和分析实践中,常常需要依据统计指标对有关经济活动或经济状况进行评价。协调性评价是通过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不同系统及其特定现象的多方面数量表现进行高度地抽象综合,进而以定量形式确定各系统内部、系统间协调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山东省十七地市实际情况建立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得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研究更加具体化和实用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
第 2 章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动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们的结合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本章尝试着对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相关的几个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已有的关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性评价方法的文献进行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的核心概念,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它可分为狭义高等教育和广义高等教育。狭义的高等教育是指普通高等教育,即包含本科及以上的高等教育;广义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具体包含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院校、民办高校等所有教育机构及其教育教学行为[28]。高等教育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生教育,教育形式多种多样。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对高等教育进行了不断的调整、改革和创新,我国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层次、多形式、高水平、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更加合理,向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精尖人才,国家集中力量实施“211 工程”计划,即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 100 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提高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力争在 21 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本文所提到的高等教育是指广义高等教育。
第 3 章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评价指....17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采用.....17
3.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与作用..........17
3.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构建方法........18
3.2 山东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评价指标......19
第 4 章 山东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性..........24
4.1 数据来源 ..........24
4.2 数据标准化 ......24
4.3 Pearson 简单相关系数分析........25
4.4 因子分析 ..........33
4.5 相关性分析 ......44
4.6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的测度.....45
第 5 章 山东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47
5.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领先程度较大的城市的对策..........47
5.2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发展.......49
结论
本文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1)本文对国内外关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关系、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性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评述及比较分析,并结合山东省十七地市的特点,对区域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的影响因素和条件进行了探讨
(2)本文构建了山东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包括反映高等教育发展的高等教育规模、高等教育投入、高等教育产出三个二级指标和 12 个二级指标;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实力、经济运行质量、国民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潜力、科技实力、国际化的六个二级指标和 16 个三级指标。基于相关分析、因子分析、Spearman 分析和 Kendall 分析,构建了高等教育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
(3)利用构建的评价模型对山东省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山东省十七地市的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从 2006 年的不协调逐渐发展到 2010 年的较为协调。不协调的城市从2006 年的 6 个减少到 2010 年的 4 个。
参考文献
[1]Caffry J.,Isaacs H..Estimating the Impacts of a http://sblunwen.com/jjfzlw/ College or University on the LocalEconomy[M].Washington DC:Amre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1971,P56.
[2]Bluestone B.An Economic Impact Analysis[J].The Economic Journal,1993:78-83
[3]William E.Becker,Darrel R.Lewis.Higher Edu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M].Kluwer AcademicPublishers,1993,P45.
[4]David Chpman,Don Adams.The Quality of Education:Dimensions and Strategies[M].AsianDevelopment Bank,2002,P35.
[5]Michael Harloe,Beth Perry.Universities,Localitie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The Emergence ofthe Mode 2 Univers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2004(1):86-93.
[6]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7]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刘前冬.教育经济相关关系与协调性认识[J].东方企业文化,2011(5):247.
[9]王红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6):106-108.
[10]阎升光.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J].经济与法,2012(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