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什么是民间美术?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民间艺术作为艺术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分类,堪称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民间艺术与劳动人类的民俗活动密切相关,尤其民间美术是劳动人们在田间地头,劳作之余创作而成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而流传开来,是与百姓的起居生活及民风民俗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一种艺术门类。提到民间美术,我们自然联想到乡土文化一词,张道一教授就曾给民间美术下过定义——“民间美术是一个特殊的范畴,特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主要由深处、社会下层的普通劳动群众,根据自身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应用、欣赏并和生活完全融入的美术形式。”[1]中国的民间美术起源于农村,又遍布广大农村地区,呈现千姿百态的样式,例如剪纸、木版年画、泥塑、印染、石雕等。鲁迅先生把民间美术称之为“生产者的艺术”,[2]是因为民间美术相对于专业的美术来说,是以劳动者的美术,是民间生产者自己创造、自己欣赏或使用的造型艺术和实用美术。它是原始艺术的延续,直接继承了原始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由于民间美术长期根植于民间,它的创作离不开大自然,离不开乡土生活,因而成为最大众化的教科书,有着很强的率真性、原发性、地域性、广泛性和普及性。民间美术是民俗文化的载体,是民族认同感的具体体现。民间美术的率真性。民间美术是劳动者在劳动休憩时做在田间地头,信手拈来泥土或草,通过对生活的感知,简单的加以技术性的制作形成的作品。其创造理念来自于身边的生活,其表达内容来自身边的所见所闻。所以,在民间美术的创作过程中,对物体的造型单纯而大胆,具有突出的“率真性”。如同劳动者的性情,传达出人性之“真”。民间美术的原发性。
人们把民间美术称为“原生态”艺术,[3]是因为它是从远古走来,带有较强的原发性。民间艺人基本都没有受到过正规的美术技能训练和艺术基础理论的学习,是在平时生活劳动时看到或家族传承中学到的技能。记得有人曾询问过一位陕北的剪纸老人,她作品中的几只小鸟中有一只很小是为什么,她的回答很诚恳,就是因为纸不够了,只能剪出那么大一只小鸟了。民间艺术创作者的作品往往能跳出一般的艺术品要素限制,直接把现实和想象化为一体,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质朴渴望。民间美术的地域性。不同的地域皆因生活习性和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而呈现出不同的民间美术形态。例如南北方的泥塑,南方大阿福,制作细腻,体态富贵,色彩丰富艳丽,注重装饰。北方的泥娃娃,体态较大,制作拙朴,不注重细节的刻画,色彩简单而强烈以白色铺底多用大红或大绿。南方产丝绸,丝织品中的苏绣、蜀绣、湘绣等名扬世界。北方盛产棉花,织物中以鲁锦或老粗布为代表,形式多样、色彩多变,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例如济宁鲁锦,采用经纬织法,图案以方格图形为主,色彩经过逐渐演变,现多采用同类色,突显鲁西南地域的审美特点。民间美术的广泛性和普及性。是指民间美术具有大众性,这种美术形式的民众参与度和广泛性构成了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因此,它被称为最具有广泛性的艺术。
二、民间美术与美术教育关系的现状分析
有人说,民间美术是一种生活方式。民间美术的发生、发展和传承都和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随着数字信息化的现代文化浪潮涌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现代的生活方式逐渐西化,民间美术因为人们生活方式越来越西化而在人们的意识中一步步的被取代直至消失。目前的民间美术有许多已经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土壤,如民间年画由于印刷术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复制,皮影戏被精美的视频所排挤,正在濒临灭亡.......民间美术在当代已经失去了实用性的功能,尽管有不少当代的民间美术保护者致力于民间美术的研究和保护,把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学习着,但事实上,民间美术的发展却已经面临着一个严重的困境,它的传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1994 年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标准》中就指出:没有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反映了美国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和指导首先从国家开始。[4]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国外的学校课程设置虽然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有相对完善的艺术课程设置。如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要求学生修的艺术课程占到学生总学分的 25%,并规定艺术课程只能小班授课,每班人数原则不超过 25 人,同时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革新。
我国在开展素质教育的时候,也十分重视艺术教育的开展,有些美术教材的设置与民间美术相关,比如山东省教育出版社编制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教材中,《中国民间玩具》、《办年货》、《会飞的玩具》、《色彩的对比》等几课,让学生了解和接触中国民间美术,激发孩子们对民间美术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艺术鉴赏力和民族自豪感,并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虽然这些课程的部分内容和民间美术有所触及,但数量非常有限,实施效果也不尽相同。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美术基础教育常被当做可有可无的“副科”,农村美术教育则更为薄弱。2008 年济宁市中区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后,现中区包括三个乡镇。从那时起,我通过工作关系对农村学校美术教育有了全面细致的了解,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实现学校管理者在认识上不到位,认为美术课程“可有可无”。许多学校美术课程无法保证开齐开足。其次,农村小学没有专职教师,美术课就因此而停止或改成其它课程。其结果就是包含民间美术内容的美术教学处于空缺、不足状态。
二、民间美术与美术教育关系的现状分析..................2
(一)加强小学民间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3
(二)民间美术对拓展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与实践的意义 ............4
三、济宁市小学民间美术教学现状调查...............6
(一)调查目的 ............6
(二)调查对象 ..............7
(三)调查结果分析 ...............7
四、民间美术在济宁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策略和方法.............19
(一)优选民间美术资源 ..............19
(二)挖掘本土民间美术资源 .............20
(三)超越教材局限,拓展民间美术教学渠道 ............20
结论
第一,参与调查的学生都见过汉画像石,其中通过“教师教学”认识到汉画像石的学生比例远远高于通过“电视”等媒体了解。大部分学生对汉画像石的认知还停留在浅显的阶段。
第二,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可以发现尽管学生有点喜欢汉画像石的比例高达 89%,但很喜欢汉画像石的学生比例并不高。以上两点说明,运河实验中学的汉画像石教学并没有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要想使学生深入了解汉画像石,必须从现代生活用品的设计亲手制作入手,促使他们主动去查找料,进行多方面的探索。通过深入运河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进行随堂听课、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访谈以及学生问卷,能够从实证上对其艺术教育的实践进行质的发掘和研究,去探求民间美术在教学中的艺术教育,希望对中国的艺术教育有所启示。更希望通过对政策和艺术教育理论的具体实施和运用的研究,为实践数据库增添一些有用的具体案例和数据数据,这也是我国现代教育研究工作最需要充实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2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年版
3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年版
4 常宁生.艺术史与艺术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5 顾平.美术教育学导论.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年版
6 钟启泉 崔允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 王大根.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8 孔新苗.中西美术比较(修订版).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年 4 月第 1 版
9 潘鲁生.民艺学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10 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