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中镉污染的评价及其不同状态下的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935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前言


20世纪50年代,日本富山县神通川发生了闻名世界的“骨痛病”事件,人们从此认识到了重金属镉污染带来的严重危害。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社会工农业的飞速发展,重金属镉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也成为渔业环境污染的公害之一,威胁到我国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及进出口经济贸易,且形势十分严峻。
镉(Cadmium,简写为Cd)是1817年由德国冶金学家F. stromeyer发现的一种对人和动物健康具有严重危害的毒性重金属污染元素,生物体对食物、环境水、空气和土壤中的镉具有蓄积和放大的功能。镉进入人和动物体内的途径有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然后经血液到组织细胞与金属硫蛋白结合,主要蓄积于肝、肾中。镉一旦进入消化道,其吸收速度相当快,但在体内的降解速度却非常慢,生物半衰期达10年以上,在人体内的半衰期也可长达20~40 年,为最易在人体内蓄积的毒性物质,因此对其的危害更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镉会对肾、肺、肝、睾丸、脑、骨骼以及血液系统产生一系列损伤,当镉与蛋白质分子结合后,会使许多重要的酶系统受到抑制,改变机体的渗透调节能力并影响神经物质的传递,从而影响肝、肾的正常功能,还可使骨胳的正常生长代谢受到阻碍,造成骨骼疏松、萎缩甚至变形。镉已被确认为致癌物质,食用水和鱼类中的镉可能引起人类患前列腺癌。还有研究揭示镉具有一定致突变性。台湾己经发生了四起镉中毒事件,造成严重的损失。
日本学者认为,食用含镉的水、食物、海产品是造成人类“骨痛病”的主要原因。1931年Fox和Ramage首次在动物体内检出镉,1972年FAO/WHO联合专家委员会在关于食品污染的毒性报告中,指出镉中毒仅次于黄曲霉毒素和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84年提出具有全球意义的12种危险物中,镉被列为首位。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十七个优先研究的食品污染物中,镉仅次于黄曲霉毒素和砷而被列为第三位。美国毒物管理委员会(ATSDR)已将其列为第六位危及人类健康的有毒物质。1993年,镉已被IARC 归类为第一致癌物,是人类和实验动物肺癌的肯定致癌物,也能诱发实验动物前列腺癌和睾丸肿瘤。美国农业委员会把镉列为当前最主要的农业环境污染物[2] [3]。随着近年来世界各国对食品安全卫生普遍重视的加强,有关镉对生物体及其对食品安全性危害的研究就更显得意义重大。


0.1水产品中镉污染概况
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一大水产品养殖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养殖业发展迅速。到2005年全国海水养殖面积1694.53千公顷,养殖产量1384.78万吨,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5101.65万吨的27.1%,淡水养殖产量也连续15年来居世界首位。2006年,全国20个主要渔业省(区、市)水产品产量5250万吨,同比增长2.91%,渔业经济总产值达8200亿元,水产品出口超过90亿美元,均保持增长趋势。
国内对水产动物及水产品的镉污染情况已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水产品中镉污染情况已比较严重,特别是双壳贝类(如贻贝、牡蛎)尤其突出。早在1986年,吴玉霖[4]测定渤海的毛蚶及扇贝的镉含量就已经超过允许值。1998年,珠海市近海水域256份海产品和淡水产品受镉污染状况监测结果表明,镉污染超标率为22.66%,最大超标数为30倍,甲壳类和贝类显著高于淡水鱼和海鱼,而且超标率极高[5]。1999年,对葫芦岛市近岸海域水生动物重金属污染状况的监测表明,镉在海洋动物体内的残留量指数均大于1,并远远高于其他重金属,尤其软体动物和甲壳类,污染最为严重[6]。80年代全国海岸带调查期间,曾对我国沿岸海域海洋经济鱼类的镉含量作了调查,其中天津岸段全部鱼样的镉含量均大于或等于1.0 mg/kg,其中黄鲫、矛尾鰕虎鱼、鰶属鱼、黄姑鱼和鲻的镉含量均高于美国标准1~3.6倍[7]。2001年7月厦门筼筜湖的水生生态环境调查资料显示,蟹类体内的镉含量已超标[8];2001年,杨丽华等[9]对广州市场使用鱼和贝类重金属含量作了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贝类镉含量都超过“人体卫生消费标准”。2001年对山东省南四湖水产品中的有害元素( 铅、镉、砷、汞)作了调查分析,镉的含量及砷在鲫鱼、鳊鱼、鲂鱼中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最高超标2.7 倍[10],表明淡水产品也已受到镉污染。2002 年全国污染物监测网对我国十个省市14个监测点进行1390个水产品中镉含量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水产品中镉的平均含量为0.06~0.53mg/kg,虽然我国水产品的镉污染全国平均水平并不严重,淡水鱼、海水鱼、软体贝类、甲壳类等水产品全国平均值符合我国的国家标准。但部分地区镉污染严重,平均污染水平超过国家标准,最高镉含量超过8mg/kg。甲壳类、软体动物类镉污染水平偏高,二类产品均超过了国家标准[11]。


1 部分地区水产品中重金属镉的含量监测


1.1引言
海洋作为人类污染物的最后聚集地,重金属污染对其生态系统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自然倍受关注。重金属的负面效应还会因其在生物体内的高富集能力和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作用而对高生态位的生物产生更为严重的毒性[,作为终极消费者的人类如果食用受到重金属污染的水产品,健康就会受到威胁。为更直接的了解我国主要水产品受重金属镉污染的情况,本研究分批分次从我国部分区域抽取一定具有代表性的,占人们日常消费量比例较大的水产品,测定其中的总镉含量,并运用最新的评价标准对其污染情况和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价。


3. 饲料中不同形态镉的检测分析.................................. 60-79
3.1 引言 ..................................60
3.2 材料与方法 ..................................60-64
3.2.1 材料及设备.................................. 60-61
3.2.2 实验原理 61
3.2.3 实验方法及步骤.................................. 61-64
3.2.4 数据统计分析.................................. 64
3.3 结果与讨论 ..................................64-77
3.3.1 有机溶剂提取有机镉实验 ..................................64-65
3.3.2 盐酸浸提法提取饲料中无机镉实验 ..................................65-72
3.4 本章小结 ..................................77
3.5 下一步工作建议.................................. 77-79


结论


⑴ 本研究项目计划中将有机镉的分析测定方法作为研究内容之一,但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测定方法研究的重点为萃取体系的选择,即既要将饲料中的无机镉浸提完全,又不会在浸提过程中对镉的形态造成危害(如有机镉的化合物不会分解成无机镉)的问题,而要达到这一点尚未摸索出有效的途径。
⑵ 本论文研究表明,有机溶剂浸提法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证明有机溶剂来萃取饲料中的有机态镉并不适用;盐酸浸提法,由于时间有限,也仅仅进行了初步摸索,证明了盐酸浓度,超声时间,浸泡时间对饲料中镉浸提效果的影响,但极不完善,仍需对提取条件及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分子量大小采用超滤离心管进行分离时,由于饲料中的成分极为复杂,所得结果与理论推测值相差甚远,仅仅摸索出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数据成果,此法还有待继续探讨。
⑶ 检测分析技术的解决是进行有机镉及其相关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目前为止,极少有文献报道有机镉的检测方法研究,涉及到饲料中镉的形态分析的研究,则几乎没有。由于两种形态的镉的毒性及蓄积规律存在争议,镉的有机化合物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分析成为有毒元素镉研究的重点和关键。根据不同形态镉的性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提取体系,在保证镉的形态不被破坏的前提下进行其形态分析,取得分离技术上的突破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