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研究的理论基础
财政属于价值分配范畴,一收一支两方面的政策是同价值范畴和价值规律相联系的。财政政策属于国家政府行为,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相关,财政政策理论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经济学界对于财政政策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各学派对财政政策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
一、马克思的财政政策理论
马克思对财政问题做过研究和讨论,他从财政的角度研究政治问题,提出过许多深刻的观点。马克思指出:“赋税是官僚、军队、教士和宫廷的生活源泉,一句话,它是行政权力整个机构的生活源泉。强有力的政府和繁重的赋税是同一个概念”。这是马克思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研究基础上,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得出的结论,揭示了赋税的本质,同时也揭示了国家运用赋税这一财政收入政策维国家统治的本质,他告诉我们研究财政问题离不开研究国家本质,财政政策归根结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只有全面的了解政策与国家、政策与时代的关系,才能科学解释财政政策的实质。马克思在研究财政问题时,结合当时的历史,从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着手,通过研究赤字的后果与解决措施,解释当时社会的深层问题。他在对法兰西二月革命的描述中这样提到:“临时政府又日益被有增无已的财政赤字压得直不起腰来。它恳求大家为爱国主义做出牺牲,但是毫无用处。只有工人才给它一点施舍。于是它只得采取英勇手段——开征新税。”可见马克思认为增加税收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形式。同时,他认为发行公债也是解决赤字问题的途径之一
第二节古典经济学的财政政策理论
财政政策理论的研究始于资本主义形成初期,英国重商学派倡导者托马斯•曼提出的“国防财政论”提到了财政的观点,威廉•配第在《赋税论》中对财政收入与支出、税收和收税方法等作了不少具体的描述,对西方财政政策理论研究影响重大,这正处于古典经济学形成初期,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步发展而来的。一、亚当•斯密的财政政策理论对财政理论科学系统的研究始于18 世纪中叶,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 年所著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被认为是财政理论的基石,在《国富论》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中,亚当•斯密系统地论述了国家财政收支、税收和公债等问题,首次将财政理论归入经济领域进行论述,可以说开创了西方财政理论先河。亚当•斯密推崇自由主义经济,崇尚市场调节,他把市场调节比作“看不见的手”,认为“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有效的配置资源,维持经济的健康运行,在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人们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可以带来市场的高效运转,他反对任何形式国家干预,主张完全的自由竞争,宣扬自由经济,发展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认为应最大限度的减少国家对经济和市场的干预和影响,“最好的财政计划是节支,最好的赋税制度是税额最小”。国家在经济生活中只起到“守夜者”或“城市警察”的作用就可以了,国家的财政支出应被限制在非经济生产领域,如维护机关运作费用、国防费用、司法经费以及公共设施建设维护费等。国家财政收入来自于君主财产及国家财产收入或税收收入,税收以地租、利润和工资收入作为课税依据,他提出了税负公平、确实、便利、节约四大原则。《国富论》的问世,标志着科学财政理论由零散的观点到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是财政理论发展的基础,亚当•斯密本人也被后世誉为财政理论的鼻祖。
第二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及财政政策变迁
马克思对农业生产有这样的理解,他认为农业生产“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一切会的基础”,足以见得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列宁曾经认为:“粮食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基础”,粮食的问题是最基本和影响最大的问题。粮食的问题属于农业问题的范畴,农业发展的好了,粮食问题得以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人们才会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农业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是生存的源泉,它将最原始、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提供给人们。农业生产是基础的生产活动,农业为社会的其他生产部门提供最基本保障和支持,是社会其他部门发展的前提。现今社会中,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承受着众多制约,农业本身的“弱质性”决定着农业发展需要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果政府对农业提供支持不足,投入不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危及到社会的稳定。
第三章农业财政政策绩效及影响机理分析.............................35
第一节农业财政政策绩效范围及测评方法..........................35
一、农业财政政策绩效范围...................................35
二、农业财政政策绩效的测评方法.............................37
第二节农业财政政策的作用......................................38
一、农业财政支出的作用.....................................38
二、农业财政收入的作用.....................................39
第三节农业财政政策绩效的形成机理..............................41
一、农业财政支出政策绩效的形成机理.........................41
二、农业财政收入政策绩效的形成机理.........................43
本章小结.......................................................45
第四章中国农业财政政策绩效的实证分析.............................47
第一节变量选择、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介绍........................47
一、变量的选择.............................................47
二、数据的选择与处理.......................................48
三、分析工具...............................................49
第二节中国农业财政政策绩效的计量分析..........................50
............................
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财政政策绩效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政治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相关知识,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财政政策绩效进行综合考察,探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财政收支相关政策的绩效状况。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得出了农业财政政策在长期内对农业经济增长、农民收入提高和粮食产量提高具有显著效果的结论。最后,结合研究成果与实际国情,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下面对本文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