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中国古代社会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自然经济占据社会经济的统治地位,一直到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特权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大规模的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和对农产品的掠夺给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了猛烈的冲击,而此时国内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加据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经济化,包括粮食生产的商品化和经济作物的扩种。
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園家,近代时期却从外国大量进口粮食,这一显著的经济现象,引起学者的关注。粮食成为中国市场上的一种主要商品,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初歩解体。据许漆新先生和吴承明先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的估计,鸦片战争前中粮食作物的商品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10%,而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产粮食商品量1总产量的15.8%。而粮食生产的商品化也促进了粮食在画内各区域间以及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关于地区性粮食进口的研究徐晓領'在《洁一民国福建粮食市场的变迁》中,系统地分析了福建缺粮的主要原因是山于农民大量种植商品作物所致,而民国时期福建粮食市场的萎缩,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福建经济的衰退。
第二章1903-1919年间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状况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以农立国的社会,粮食问题始终是贯穿整个社会的核心问题。但是在清王朝统治时期一直到鸦片战争以前,不论粮食丰余还是短缺,基本是通过"平准"原则利用民间和官府的仓储体系"以余补缺"进行内部调剂。而对外贸易进出口粮食的经济活动基本没有大规模的开展。直到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I860年之后,在外国列强的逼迫和国内需求的双重推动下,通商口岸不断开放,中国对外贸易数额也开始逐年增加,农产品对外贸易也在这一时期迅速而畸形的发展了起来。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开始,中国出现了粮食进口贸易,最初从事迹n贸易的港口比较少,粮食贸易的规模也很小。近代以后,粮食的进口贸易开始不断扩大,而出口贸易却始终没有大的进展。因此,近代中国粮食对外贸易,大部分时处于入超状态。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粮食进口贸易的规模急剧扩大,达到很高的水平。
第三章1903-1919年间中国主要粮食进出口贸易分析………………15
3.1稻米的进出口贸易………………………………15
3.2小麦的进出口贸易………………………………20
第四章海关粮食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25
4.1对腹地经济的带动作用………………………………25
4.2对区域内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26
4. 3对商业的影响………………………………31
………………………………
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伴随着互通有无的交易现象,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都占据主导地位,但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开始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并大量掠夺农产品,粮食也不可避免地卷入流通领域。可以说,粮食参与流通既是社会经济进歩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1903-1919年间,虽然国内外政治环境比较动荡,但中国对外贸易却F1趋活跃,粮食进出口贸易量也不断扩大。通过以上对粮食进出口贸易问题的研究,主要可得以下结论:首先,从数量上看,粮食进口贸易以稻米进口为主,其他可以忽略不计,稻米主要通过香港中转,或直接从越南、缅甸、印度、泰等输入中国,输入口岸集中在福建、广东等省份,出口方面以小麦为主,出岸集中在东北地区,主要运往俄国和日本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