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政治-经济差异下的村庄政治生态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951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基础

开弦弓村原本是太湖东南岸盛产鱼米蚕丝,名不见经传的村落。自从20世纪30年代,由于费孝通先生的著作《江村经济》问世,开弦弓村渐渐成为集名人、名品、名村"三名"效应于一体的中外闻名的村庄。现在,很多中外学者都络绎不绝地来到村里进行调査研究,它已经成为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了解中国农村的一个窗口,与此同时,许多记述江村的论文和专著也争相出版。综观所有关于江村的后续研究,都是围绕江村农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进行的,关于农民的政治生活涉猎的很少。自2009年7月起,笔者在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百村调査组的安排下,连续三年的寒暑假都在江村进行零距离观察,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经过观察,笔者发现江村的贫富差距较大,不同阶层农民参与村庄事务的情况也不甚相同。开弦弓村由于地处我国经济较发达的苏南地区,社会现代化的过程起步较早,因而很早就出现了社会阶层的分化。这种分化的根本动因在于工业文明和市场机制进入了农业社会。无论是上一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前期乡村集体工业的兴旺发达,还是九十年代后期至现在的私营企业的蓬勃兴起,都使得这个村庄农民的社会劳动、经济来源、收益水平和对资源的占有等,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这一变化过程对每个农民而言,并非同步的、均等的,是受到家庭和个人条件、市场机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因而同一个村的村民所处的经济和社会位置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多层次的分化,笔者认为,村民的政治意识形态与他们的经济状况是密切相关的。这一点是笔者撰写此文的思考雏形,意欲将村庄的经济和村民自治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而对农民——村民自治的主体进行社会分层的研究,便可深刻地揭示当今农村社会生活的内在规律和特点。也就是如布.马林诺夫斯基在为《江村经济》写的"序"中所说的:"通过熟悉一个小村落的生活,我们就如在显微镜下看到了整个中国的缩影。

第二章温饱户:政治生活中的边缘人

温饱户,顾名思义,就是家庭成员的收入和支出差不多,盈余比较少甚至没有的家庭。笔者经过调査,根据他们的生活情况,将该村的雇工和农业劳动者纳入温饱户阶层。开弦弓村的雇工群体是伴随着私营企业和家庭作坊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村里大多数家庭都有人给别人打工,有的一户有3人打工。一般来说,这一群体在经济上的地位处于中等以下,他们的年收入有3000-15000元不等;在教育程度上多为小学毕业,少部分具有初中学历。这一阶层在经济、文化资源的占有上是较低的,组织资源的占有更是没有他们的份。在开弦弓村,农业劳动者的概念不只是从事粮油作物种植的农户,还包括从事植桑养蚕。蚕桑是这里绵延不断的传统经济。与苏南地区其他村庄一样,开弦弓村的大多数"农业劳动者"都兼及其他职业,倘若将6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农桑活动的人界定为"农业劳动者",这个群体大约有600多人。这个村里既不办厂、又不打工、也不开个体作坊或搞其他副业,专业从事种田、养蚕的只有极少数。在有关统计资料中,大约只占全村农户的6%左右,他们的人均年收入差距最低的只有1500元,大部分人的收入在2000-3000元之间,在村里属于收入最低的阶层。由于除了种田没有其它资源可资利用,使得他们在村中的整个社会地位处于底层。当今的纯农户,无论是在开弦弓村,还是在其他地方,都成为低收入的困难户。

一、温饱户:经济底层的边缘人

走进开弦弓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里的村民生活水平挺高的,村道两边除了商店外,看不见平房,都是新盖不久的楼房,还有几处别墅夹杂其间,甚是气派。但是,在村里多走了几遍后,笔者发现,村里不仅有平房,还有茅草房,贫富差距如此之大,让人不免有些吃惊。因此,笔者特别好奇,住在这些平房里的农民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他们没有钱盖房,他们的生活到底过得好不好?

第三章小康户:经济受益的政治核心……………………14

一、 村庄的政治核心……………………14

二、 小康户的政治参与:拼命靠……………………18

三、 利益驱动下的政治意识……………………19

……………………

(农户经济条件的不同往往产生农村内部不同层次的农户类型,这种类型不是人为的,而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自然分层。通过江村的调査,我们不难发现小康户、富裕户和小康户每个层次内部具有相似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的动机。所以,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也有着惊人的相似。经济条件或者经济客观环境的不同往往通过微观的生活对比和农户的自我定位形塑成不同的政治认知体系,而这种政治认知体系能否发展成为现实的和运动中的政治参与过程,就需要利益机制在其中发挥作用。而不同层次农户的利益机制的基准和内容又是不同。所以才会出现,一个层次内部多数参与和其它层次的少数参与或者不参与。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民主的研究长期以来过多注重横向层面的关系分析(如村民之间、村民与村干部之间、村民与组织之间等)与社会文化层面的分析(如传统文化与民主、宗族与民主、组织与民主),而对于纵向的分层关系、经济与民主的发生关系分析较少。本文只是以这样一个案村的简单分析来尝试拓展农村基层民主的研究视域。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比如江村,它的不同层次村民的政治参与状况,和他们本身的经济条件、经济地位以及经济地位形塑下的心理素质有关。这种关联性的核心纽带是真实的物质利益。当利益机制在经济与政治参与之间发生作用时,政治参与的程度和广度就会比较高。当利益机制没有发生作用时,政治参与就很难发生,人们更多的原意采取逃避、远离或者冷漠的方式"被动参与"或者不参与。因此,利益到了哪里,民主就延伸到那里,民主跟着利益走。同时,村庄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也是通过这种利益机制联系的。没有这个机制,经济条件与政治参与(或者民主)之间就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这种观点能够很好回应经济与民主之间争论问题。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