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文化建设思考——以广西M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2799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学论文,笔者认为学校可以从更新教师研修活动,实现主体性与自主性相统一、激活班级文化建设,实现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和优化课程体系,实现传承性与创造性相统一这三个方面来寻求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文化建设的创新,从而使学校文化更加有益于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让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的效能不断增强,使得壮汉双语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阐释

(一)理论基础
1.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
滕星教授通过多年对国内外民族教育理论和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潜心研究与分析,提出“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也称为“多元一体化教育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的教育,在担负人类共同文化成果传递功能的同时,不仅要担负传递本国主流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而且同时也要担负起传递本国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32]“多元文化整合教育”对象不仅包括少数民族成员,也包括主流民族成员。[33]“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的内容,除了包括主流民族文化外,还要含有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34]少数民族不但要学习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也要学习主流文化,以提高少数民族青年一代适应主体文化社会的能力,求得个人最大限度的发展。[35]主流民族成员除了学习本民族文化外,还应学习少数民族的文化。[36]“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的目的是,继承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多民族大家庭在经济上共同发展、在文化上共同繁荣;在政治上各民族相互尊重、平等、友好和睦相处,最终实现各民族大团结。
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实施的壮汉双语教学就是落实壮汉双语教育双重目标——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与融入主流社会的重要手段。壮汉双语教学是其学校文化建设的特殊背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教师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而展开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也应该以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为指导,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除了饱含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还需富有现代先进文化的气息。此外,根据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路径,只有先实现群体内小范围的“整合”才有易于完成全校内大范围的“整合”。学校可将承担壮汉双语教学实验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探索契合学校自身发展的办学之路。因此,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是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

(二) 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1.有利于提升学校效能,促进壮汉双语教育发展
学校效能是学校合理的利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目标,并能不断满足系统内其他各方面的要求,进而使学校及其成员和社会得到相应发展的特性和有效作用。[40]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要在承担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任务的同时有效保障学生使用本民族语言接受教育。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自身效能提升的有益之举,也是保障全区壮汉双语教育稳健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全区基本形成了自治区、市、县三级壮汉双语教育管理体制,为各级的壮汉壮语教学实验学校开展壮汉双语教育实验提供了充分有力的制度保障。但壮汉双语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这种自上而下的纵向发展,还要寻求自下而上的改革之路。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汉双语教学示范基地建设方案》[桂教(2018)6 号],广西已进一步明确了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的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并希望通过基地学校的建设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因此,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亟需考虑如何进行基于壮汉双语教学实验的特色文化建设,争取在改革中实现各片区学校的横向联动发展。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学校效能,促进壮汉双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 有利于凝聚集体力量,促进教师发展
学校文化需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创造者、见证者,更是传承者。教师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主体作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教师作为学校具有先进思想的文化群体,引领着教育教学发展的新高地,而教师的才华能否真正施展,则离不开学校文化这片精神“土壤”的培育,教师文化的自觉有利于凝聚集体力量,促进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教师队伍整体上较其他学校复杂,除普通专任教师外还由特岗教师、全科教师、壮汉双语教师等多重身份的教师组成。教师群体本身就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差异,只有积极地开展学校文化建设,逐渐消解教师群体间的文化冲突,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才能融合教师的集体智慧,保证学校教师队伍的生命活力。因此,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最大范围内关系学校领导和教师集体内部上下联动的重要工程,有利于凝聚集体力量,促进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
............................

二、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学校概况
1.历史沿革
学校创办于 1936 年,早年为公立 M 地区 S 高等小学,经过历史更迭,1992 年,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M 乡人民政府在原 S 联中校址上筹建 M 乡第二初级中学并将 G 小学(壮汉双语实验小学)迁出,2003 年 5 月,更名为 M 民族中学,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正式确认其为广西壮汉双语教育实验学校。M 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壮汉双语教育的 30 所民族中学之一,也是该校所属市唯一一所进行壮汉双语教育的初级中学。
2.办学规模
M 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占地面积为 37612 平方米,校舍面积为 6580 平方米,为乡镇级公办寄宿制初级中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备案的重点扶持的 23 所民族初级中学之一。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完备,拥有教学楼一 1 幢,综合楼 1 幢,学生宿舍 2 幢,集分餐厅和用餐厅于一体的学生食堂 1 幢。教学设备齐全,拥有理化生实验室各 1 间,多媒体教室和电脑室各 1间,电脑 60 台。此外,闭路电视教学系统、校园网等现代教学设备一应俱全。学校运动场地宽阔,体育设施齐全,有 1 个 3000 多平方米的运动场,4 个标准篮球场,标准排球场和羽毛球场各 1 个,一个 300 米环形跑道,20 多张乒乓球台,单双杠、跳远、跳高沙池等体育设施达到农村一类学校标准。
目前,学校初一至初三每个年级 5 个教学班,共 15 个教学班,在校生 1123 人,其中壮族学生 1098 人;教职工人数 92 人,其中教师 81 人(含壮文教师 9 人)。学校招生服务范围是壮族聚居的 M 乡 S 片区 7 个村公所 26 个自然屯。(2013 年以后,这 7 所村小全部实施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从办学之初就承担初中阶段的壮汉双语教学实验,目前开设壮语文必修课,每周 2 课时。这使该校所属市辖区的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形成了从学前到初中的壮汉双语教育体系,巩固了九年义务教育成果。


教学论文参考

.......................

(二)学校办学理念体系建设
学校精神文化又称为学校办学理念体系,包括学校核心价值观、育人目标、办学目标、校训、校徽和校歌。笔者结合学校办学历史和文化建设现状,对 M 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办学理念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主要集中在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徽三个方面。
1. 学校办学理念具有传承性和稳定性
学校以“为壮乡儿女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为办学理念,符合学校历史传统和现实发展需要。学校地处所属市辖区北面壮族山区,学校周边村庄世居原住壮族百姓,98%以上在校学是壮族,学校拥有优秀的壮汉双语教育教学的历史与传统。学校从 1984 年开始实施壮文进校的试点工作,一直以来,积极探寻适合壮族学生发展的教育之路。1986 年,以该校 H 副校长为核心的壮语文课程领导团队首次提出了“以壮为主,以壮促汉,壮汉结合,壮汉兼通”的十六字方针,并在广西全区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推广。“为壮乡儿女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一方面体现了尊重学校的生源特点,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要,传承了学校的历史传统。另一方面,强调了基础教育的奠基作用,而且是以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核心,是一种灵魂与体魄的完型塑造,这正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发展需要。此外,“为壮乡儿女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也是广大家长的需求。在该校所属的市辖区成立(2003 年)以前,学校办学条件还较简陋,办学质量处在本地中下水平,附近村民只好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其他乡(镇)或区外上学,但外面的学校很少配备壮汉双语教师,孩子学习生活的环境也发生了改变,这对青春期的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当地政府和学校痛下决心,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办好 M 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让家乡壮娃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校”成为了大家的共识。如今,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均达到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要求,现有一千多名壮族适龄青少年能在自己家门口上学。综上所述,学校的办学理念表现出对内部实际(学校历史传统、学校优劣势和学生需要等)以及外部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和家长需要等)较高的适切度,体现了学校的特色和核心价值观,具有传承性和稳定性。


教学论文怎么写

...............................

三、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34
(一)探明教师文化建设的方向:从教师需要出发............................. 34
1. 保障教师的生存需要是基础.......................................... 34
2. 提升教师的发展需要是支柱............................ 34
四、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39
(一)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9
1. 教师研修创新不足.......................................... 39
2. 班级文化创新不足...................................... 39
五、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因应策略.................................42
(一)更新教师研修活动,实现主体性与自主性相统一....................................... 42
1. 开放研修计划通道,释放学校的民主活力.............................. 42
2. 深挖文化作品价值,唤醒团队的专业自觉.................................. 42

五、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文化建设问题的因应策略

(一)更新教师研修活动,实现主体性与自主性相统一
教师研修需要超越外力的改革举措和外显的行为变化,深入到教师的精神世界,才有可能成为教师精神生命的自觉追求和自主行为。M 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在教师研修组织中没能把握好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关系,导致了教师研修的创新性不足。因此,有必要不断更新教师研修活动,实现主体性与自主性相统一,促进教师文化的创新。
1.开放研修计划通道,释放学校的民主活力
开放教师研修计划通道,释放学校的民主活力是更新教师研修活动的首要前提。学校的教师研修计划通常包括如何规划教师业务培训、如何规划教师职称的晋升,如何规划教师在同专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等,这不仅是学校对教师当下存在方式的一种规划,更是教师对自身定位的一种认识。学校要想实现教师在研修活动中的主体性与自主性相统一的目标,首先要释放学校的民主活力。因此,学校需要借助开放、自由的形式确立并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开放教师研修计划通道,让教师参与学校研修计划的顶层设计,有利于使教师成为自己的教育者,真正意义上拥有把握自身发展的机会。如果学校能倾听并考虑教师对学校各类研修计划的真实想法,发现教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可能存在的困难,这将有利于对研修计划作出个性化的调整。由最大的受益群体参与计划的研修活动,更能凸显教师的主体身份。这种设计者和执行者双重角色的叠加无形中扩大了教师自主选择的权利,是致力于通过教师主体的张力推动教师自主行为的结果,也是实现教师在研修活动中主体性和自主性相统一的手段。对于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而言,开放研修计划的通道,还意味着不断加快壮文教师和其他科任教师之间不同专业发展经验的相互借鉴,丰富了校内民主的内涵,使得教师自主性的发挥更有意义。
..........................

六、研究审思与展望

(一)研究审思
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校办学理念体系拥有对内部实际和外部条件较高的适切度,学校办学实践体系与办学理念体系的匹配基本一致。学校教师文化建设得到了全校教师的大力支持,且大多数的教师能从教师文化建设中有所收获;学校重视学生文化建设,教师积极关心、参与学生文化建设;学校拥有符合遵循教育规律、遵守国家课程政策的课程体系,课程实施能结合学校教育实际体现出相应的课程特色;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基本满足在校师生的现实需求,校园环境建设成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文化建设对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在校师生的发展水平,整体上提升了学校效能,有力地保障了壮汉双语教育的发展。但在教师研修、班级文化、课程体系中仍有不足之处,学校文化建设有待创新。
结合多元文化教育整合理论与群体动力学理论来看,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文化建设创新不足是因为在研修组织中主体性与自主性关系的失衡,教师主体意识缺位,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学校的安排,进而在研修活动中表现出信息的衰减和创造的乏力;班级文化建设中共性与个性关系失衡,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机智常常被遗忘在班级管理活动之外,教师缺少个性化的教育机会,使得推动班级文化创新愈加艰难;课程体系建构中传承性与创造性关系的失衡,课程的样貌、课程的气质和课程的意义没有得到更新,阻碍学校形成面向未来的文化势能。
基于研究实际,笔者认为学校可以从更新教师研修活动,实现主体性与自主性相统一、激活班级文化建设,实现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和优化课程体系,实现传承性与创造性相统一这三个方面来寻求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文化建设的创新,从而使学校文化更加有益于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让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的效能不断增强,使得壮汉双语教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