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2 各册教材开放性习题数量统计
教学论文范文一: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开放性习题的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和“鲁科版”为例
本研究在阅读有关开放性习题的相关文献后,以2019年开始使用的人教版与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为例,对其中的开放性习题进行统计与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从数量上,人教版必修教材开放性习题的数量大于鲁科版必修教材。从质量上,两种版本必修教材的开放性习题均倾向于让学生运用创新和辩证的思维去解决问题。从开放程度上,人教版必修教材的开放性习题对情境的模拟较全面,知识上倾向于跨学科融合,策略上鼓励学生间讨论交流解决问题;而鲁科版必修教材的开放性习题情境上有所欠缺,知识上倾向于化学知识,策略上鼓励学生通过师生间交流解决问题。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2 核心概念界定
2.3 理论基础
3 开放性习题的比较研究
3.1 开放性习题评价框架的设计
3.2 开放性习题的数量统计及分析
3.3 开放性习题的典型案例分析
3.4 基于SOLO分类评价法调查学生对必修教材开放性习题的适应性
4 研究结论及必修教材开放性习题使用建议
4.1 研究结论
4.2 必修教材开放性习题使用建议
4.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教学论文范文二: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设计研究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地转变,教育教学总体上朝着向好的趋势发展。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改进,如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不突出,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经常被动接受知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重结果轻过程,重学会轻会学,致使教学探究活动形式化。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深深地影响着初中数学概念的教与学。而深度学习是相对于表层学习、机械学习、无意义学习而言的,是学习者认知、情感、思维高度摄入的一种学习方式。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数学概念的重要性
1.1.2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发展的需要
1.1.3 新课改背景下师生成长的需要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概念
1.2.2 数学概念
1.2.3 深度学习
1.2.4 初中数学深度学习
1.2.5 教学设计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问题
1.5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研究的创新点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1.7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数学概念的研究综述
2.1.2 深度学习的研究综述
2.1.3 数学概念深度学习的研究综述
2.1.4 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情境认知理论
2.2.2 分布式认知理论
2.2.3 元认知理论
2.2.4 深度学习理论
第三章 初中生数学概念深度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初中生数学概念深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内容
3.1.3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3.1.4 调查问卷信效度分析
3.1.5 调查结果与分析
3.2 影响初中生数学概念深度学习因素调查——教师访谈
3.2.1 访谈计划
3.2.2 访谈结果
3.3 小结
第四章 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设计研究
4.1 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设计路线
4.1.1 DELC深度学习路线
4.1.2 促进深度学习的DELC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设计路线
4.2 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
4.2.1 《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案例
4.2.2 《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第五章 研究的结论、不足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教学论文范文三:我国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探究内容的比较研究——以新课标下四版教科书必修内容为例
表 3 人教版开放性习题条件维度统计表
数学探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探究在中小学课堂、教育研究等领域也逐渐被重视。教科书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其设置的数学探究内容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影响重大,对其审视,不仅能为师生开展数学探究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还能给予教科书修订带来一定启示。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数学探究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1.1.2 数学探究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1.1.3 我国数学课程重视数学探究
1.1.4 已有关于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研究不足
1.2 问题提出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数学教科书
1.3.2 数学探究
1.3.3 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学探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分析法
1.6.2 内容分析法
1.6.3 比较研究法
1.7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7.1 研究重点
1.7.2 研究难点
1.7.3 研究潜在创新点
1.8 论文结构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数学探究的研究现状
2.1.2 数学探究教学的实施与作用
2.1.3 教科书中数学探究内容的相关研究
2.1.4 数学教科书的研究方法
2.1.5 教科书中数学探究内容的设计原则
2.1.6 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分析框架
3.2.1 数学探究内容的情境表述维度分析
3.2.2 数学探究内容问题表述维度分析
3.2.3 数学探究内容的上下文关系维度分析
3.2.4 数学探究内容的活动类型维度分析
3.2.5 数学探究内容的活动组织形式维度分析
3.2.6 数学探究内容的认知要求维度分析
3.2.7 数学探究内容的开放水平维度分析
3.3 编码说明
3.3.1 编码方式——位置检索码
3.3.2 编码方式——水平标记码
3.3.3 编码举例
3.3.4 编码信度
3.4 数据收集与处理
第四章 我国四个版本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探究内容的比较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数学探究内容的情境类型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4.1.1 统计结果
4.1.2 分析与小结
4.2 数学探究内容的情境真实性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4.2.1 统计结果
4.2.2 分析与小结
4.3 数学探究内容的情境必要性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4.3.1 统计结果
4.3.2 分析与小结
4.4 数学探究内容的问题类型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4.4.1 统计结果
4.4.2 分析与小结
4.5 数学探究内容的上下文关系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4.5.1 统计结果
4.5.2 分析与小结
4.6 数学探究内容的活动类型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4.6.1 统计结果
4.6.2 分析与小结
4.7 数学探究内容的活动组织形式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4.7.1 统计结果
4.7.2 分析与小结
4.8 数学探究内容的认知水平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4.8.1 统计结果
4.8.2 分析与小结
4.9 数学探究内容的开放水平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4.9.1 统计结果
4.9.2 分析与小结
4.10 章末总结
4.10.1 四个版本教科书的数学探究内容在呈现方式上的比较结果
4.10.2 四个版本教科书的数学探究内容在活动组织形式上的比较结果
4.10.3 四个版本教科书的数学探究内容在认知水平上的比较结果
4.10.4 四个版本教科书的数学探究内容在开放水平上的比较结果
第五章 讨论、结论与建议
5.1 讨论
5.1.1 关于四个版本教科书中数学探究内容情境表述的讨论
5.1.2 关于四个版本教科书中数学探究问题表述的讨论
5.1.3 关于四个版本教科书中数学探究上下文关系述的讨论
5.1.4 关于四个版本教科书中数学探究活动类型的讨论
5.1.5 关于四个版本教科书中数学探究活动组织形式的讨论
5.1.6 关于四个版本教科书中数学探究认知水平的讨论
5.1.7 关于四个版本教科书中数学探究开放水平的讨论
5.1.8 不足与展望
5.2 结论
5.2.1 四版教科书探究内容在呈现方式上存在异同
5.2.2 四版教科书探究内容在认知水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5.2.3 四版教科书探究内容在开放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5.3 建议
5.3.1 对教科书探究内容编写的建议
5.3.2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参考文献
教学论文范文四:指向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章引言课教学设计及实施研究
高中数学教材在每章起始的部分均设有章引言,以章引言内容为基础的章引言课在教学中起着“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在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但现实状况则是由于教师对于章引言课的作用、价值并不清楚等因素,章引言课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章引言课的研究尤为迫切。基于以上研究背景,主要研究问题有:(1)以新版高中数学人教A版教材为例,探究章引言的独特功能;(2)章引言课的教学价值及章引言课教学设计研究;(3)以《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的章引言课为例,探究章引言课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性。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1.6 概念界定
1.7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2 理论基础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对象
3.5 研究变量
3.6 时间安排与进度
第四章 章引言及章引言课解析
4.1 章引言的解析
4.2 章引言课的解析
4.3 章引言课的教学设计
第五章 实验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前后测结果对比分析
5.2 学生访谈内容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教学论文范文五:高一学生函数概念CPFS结构调查研究
函数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四大主线之一,近年来函数概念的教学一直是数学教育的重点研究对象。有大量研究表明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喻平教授提出的CPFS结构理论为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提供了科学的依据,CPFS结构是由概念域、概念系、命题域和命题系组成的一种良好的用于数学研究的认知结构。调查研究学生的CPFS结构现状,对构建和完善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有指导性的作用。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概念界定
1.2.1 CPFS结构
1.2.2 高中函数概念
1.2.3 概念图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调查研究方法
1.5.3 统计分析法
1.6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1.6.1 研究重点
1.6.2 研究难点
1.6.3 研究创新点
1.7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CPFS结构的研究现状
2.1.2 函数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
2.1.3 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认知结构理论
2.2.2 认知同化理论
第三章 CPFS结构下的函数概念分析
3.1 分析函数概念框架的意义
3.2 《新课标》对函数概念学习的要求
3.2.1 函数概念
3.2.2 函数性质
3.3 函数内容的整理分析
第四章 问卷调查设计
4.1 调查问卷设计
4.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4.1.2 测试卷的设计
4.1.3 测试卷信效度分析
4.1.4 测试卷难度分析
4.1.5 测试卷区分度分析
4.2 测试问卷数据处理
4.2.1 数据收集情况
4.2.2 测试卷得分统计分析
4.2.3 测试卷得分性别差异性分析
4.2.4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测试卷得分差异性分析
4.3 习题卷编制依据
4.4 习题卷的文本分析
4.5 访谈实录与分析
4.5.1 学生访谈
4.5.2 教师访谈
4.5.3 访谈分析总结
第五章 高一学生函数概念CPFS结构现状分析与建议
5.1 学生存在的问题
5.2 影响CPFS结构的因素
5.2.1 知识角度
5.2.2 教师因素
5.2.3 学生因素
5.3 针对学生函数CPFS结构测试结果的改进建议
5.3.1 课程维度——促进知识衔接和结构完整
5.3.2 教师维度——应用认知同化理论进行教学
5.3.3 教师维度——重视数学语言的严谨性
5.3.4 教师维度——重视思维训练和框架梳理
5.3.5 学生维度——梳理知识,挖掘概念本质
5.3.6 学生维度——利用概念图完善CPFS结构
第六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6.1 调查研究结论
6.2 调查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涉及到的论文选题、标题、摘要、提纲、开题报告、答辩等方面,本网都有为大家提供相关的写作素材,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