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与传统阅读教学策略的比较
一、与传统阅读教学策略的相同点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和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学生是教学之本,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所以无论是传统阅读教学还是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都必须把学生放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充分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都细致考量学生的体验感和掌握程度。
无论传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是依托网络环境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都强调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地位,旨在提升学生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在重视知识、技能的同时,不忘对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的培养,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和团队精神。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一个会思考、会自主学习,有审美的能力和拥有健康体魄与生活方式的人,而不是学习的“工具”或“器皿”。
(二)注重学生阅读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和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都重视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应用是考量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标准。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在教学生学会阅读篇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到阅读实践中,在提高知识储备的同时,会迁移运用到其他阅读篇章中来,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是为了更好的运用,学习的迁移能力也是学生“学会了、学懂了、学通了”的重要表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阅读教学方面的总目标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1]。”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无论是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还是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都应践行这一标准,注重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既不能片面追求阅读文章的赏析、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也要兼顾学生审美的建构与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拥有把学过的阅读相关的知识转化为真正的致用的实际阅读能力。
..............................
二、 与传统阅读教学策略的不同点
(一)阅读教学基本模式变化
古代教学活动中就已经总结归纳出一套教学模式,即“讲-听-读-写-练”。这种讲授式的教学基本模式在古代沿用了非常久,直到现在也是依然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到了 17 世纪,夸美纽斯首次提出“感知-记忆-理解-判断”这种教学模式。19 世纪,赫尔巴特又提出四阶段教学模式,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20 世纪 20 年代,杜威提出实用主义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以儿童为中心”,强调从“做中学”。1972 年,乔以斯和韦尔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中把教学模式作为一个正式的学科概念提出,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一种可以用来设置课程(诸学科的长期教程)、设计教学材料、指导课堂或其他场合的教学的计划或类型[1]。”教学模式是一种独立的系统,是一种静态的表现形式,反映的是教学活动中的本质。影响一个教学模式的因素有很多,如学生、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设备,教学评价,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等因素。其中,教学策略是教学模式中的技术基础。
1.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受赫尔巴特影响的“四阶段”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另一种是受杜威影响的五步教学模式,强调以儿童为中心。这两位学者的教学模式对我国教学模式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至今,依然有很多老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沿用此法。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科学理论的深化,人们开始对这种二元对立的教学模式深入思考,有不少学者在寻求一个更优化的模式融合这种对立的局面。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和挖掘。首先就是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定位。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的传授,是以社会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培养社会最需要的人。杜威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感受、兴趣和本能,而对知识的传授不够系统化和全面化,是个体本位论的代表。
............................
第二章 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一、 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势
(一) 阅读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既不同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不同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构成一个“整体”,在心理、知识、教学方法上有一定的衔接。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的区别,即强调深入的逻辑思维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自学能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做好引导,满足不同学段的教学要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第一,阅读教学要突出情感因素。
初中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从中获得对学习和生活的启示。第二,阅读教学的内容多元化。初中阅读教材中对文体的选择是多元的,需要教师根据不同文学作品的要求进行阅读方法的培养,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延伸。课标中要求初中生阅读量在 260 万字以上,同时还要求了背诵优秀诗文 80 篇。这些都决定了阅读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第三,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批判意识,因此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可塑性,需要教师开发学生思维的潜力,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对学生阅读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学以致用的重要体现,语文是由“听、说、读、写”四部分组成的,阅读所培养出来的实践能力可以体现在学生的表达和写作上,达到以读促写、以读促思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结合网络背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更多的渠道获取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为学生提供形式丰富、内容详实的阅读材料。同时,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初中阅读教学中对课外阅读和优秀古诗文的阅读与背诵量增加;要求学生能通过图书馆或网络等手段,收集和整理资料,帮助阅读。掌握不同文体和表达方式,并更加强调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对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默读速度、阅读表达和自学能力等,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和技术实现自主学习和相应言语训练。
教学论文参考
二、 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
(一)阅读教学中缺少人文精神的塑造
人文精神是人文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中指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使学生自觉接受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优秀文化的“影响”“化育”,增强文化意识和规范意识,提高思想文化品位,遵循社会文明的准则和语言文字运用规范。以网络环境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虽然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环境都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训练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人文性教学的体现,但是在具体的文本解读中缺少对人文精神的建设。教材中选用的课文一些是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热爱祖国、良好的生活习惯、集体团结、尊老爱幼等等。传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师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相互了解,教师通过阅读课堂教学能更直观的观察学生的表现,更好的达到“化育”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通过平时对学生言行举止的观察,制定符合本班学情的个性化人文建设的延伸,使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也能从阅读教学中学会如何为人处世、热爱祖国等。初中语文教材中各个阅读篇章的选择都是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符合初中生年龄和心理发展的特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才能够从文本阅读中体会出其中的人生哲理或从作者及人生经历中获得鼓舞。而依托网络环境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人文精神的引导上显然不具备更多的优势,甚至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的言行举止的观察,更多的是关注教学流程和教学效果,没有全方面的关注学生的态度、个性、情感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二)教师难于实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网络环境下虽然教师可以利用其资源的丰富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渠道和课外阅读延伸,但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选择的可能性,面对丰富但散乱的信息,学生的难以甄别信息可用度。对于特定的阅读资料查阅任务,学生也会面临网络信息质量和效率的问题,这给学生学习无形中增加了时间成本和完成任务的压力。初中生作为未成年人,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一些“网虫”难以抵御网络的诱惑而沉迷于网络,淹没在信息的洪流中无法自拔,严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教学论文怎么写
..............................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31
一、 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能满足多种教学需求..............31
(一)借助网络环境,提供丰富初中阅读教学资源...................31
(二)借助网络环境,满足初中学生自主阅读学习需要........ 32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 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能满足多种教学需求
(一)借助网络环境,提供丰富初中阅读教学资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因教学参考书和教师知识储备的限制,而使教师在阅读教学备课过程中囿于见闻。走出教学资源受限的困境,可借助网络环境,挖掘丰富的网络资源,使阅读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立体、丰富多彩。教师借助网络资源和电子信息技术辅助阅读教学资源的收集、整合、创新,还可借助网络平台增加阅读讨论和互动,收集学生动态的阅读感悟、阅读反馈以及阅读反思,便于教师及时修改阅读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语文学科不同于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尤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由于阅读教学内容本身有涵盖面广的特点,不但考验教师的自身知识储备,还要求教师有借助网络搜集、筛选并运用资源的能力。教师应在教材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借助网络拓宽知识面,同时了解不同班级、不同性格、不同年龄学生的阅读需求变化,不断改进现有的阅读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要积极学习与创新,通过大量的科研,使阅读教学更符合初中生的实际需求,展现语文阅读教学的魅力。
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语文教材、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自主学习、人文精神等方面。在新课标中,强调教师要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重视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传统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上有突出优势,在听、说、读、写、口语交际中应积极探寻与网络资源和网络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更加优化。网络资源和电子信息技术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更有利的综合实践活动平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能够系统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和口语交际能力,但由于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受教学时间、教学场所和教学方法的限制,往往以教师的讲为主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很难在课堂上得到实施。依托网络资源和电子信息技术,打破教学的限制,同时结合语文学科重视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使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训练听、说、读、写和口语交际能力,使网络成为教师的助手,学生的帮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专题研究,可以采用读书会的形式,开放网络交流平台并辅助要求学生记录读书笔记,从听、说、读、写和口语交际多角度、多方法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参与到课堂交流中来,同时利用网络资源丰富阅读知识架构。
.........................
结语
以学校阅读教学为主,在线网络阅读教学为辅,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首先,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各种形式多样的网络教学软件、网校、官方网站都能为学生提供阅读教学或辅导,但是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还不能取代学校阅读教学,甚至在网络与学校教学相融合下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旧是教学中的主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借助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时,要合理处理“主导—主体”之间的关系,理清“教师、学生、网络技术及资源”之间的关系。做到教师在网络资源及电子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更好的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其次,网络资源及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教师就不能沦为工具的奴隶。如用网络资源的阅读取代纸质书籍的阅读、用自主浏览搜集资料取代对文本的品悟、用“人机交互”代替课堂上的“人际对话”等等阅读教学中的不足,过度使用网络手段辅助教学,使师生的身心开始浮躁,学习趋于表面化、形式化。因此教师在借助网络辅助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好度,具体可体现在:明确教学目的,围绕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式,遵循阅读教学内容和学情;明确教学范围,不能借用网络手段过渡延伸教学内容,造成学生学习压了和学习负担,增加教师工作量;明确教学组织架构,合理安排讲授、探究、拓展各部分时间,不能避重就轻只停留在浅层次认知,要层层深入,设计好教学内容的梯度。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