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自 1895 年排球被发明出来以后,这项运动项目逐渐被全世界人民所接受、喜爱[1]。在我国,排球运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从 1981 年起,我国女排连续五年获得辉煌战绩,从此,排球运动开始受到国人的强烈关注,全民也大大增加了对排球运动的热爱程度,进而提高了排球运动的群众基础。众所周知,排球运动是中国三大球运动中唯一一个获得过世界冠军的项目,其对中国体育事业的贡献和重要程度不言而喻[2]。但是,辉煌过后,我国的排球运动在学校中大部分普通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却没有显著的提升,仍仅仅属于少数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项目。这可能与学校课程设置,高层管理以及教学设施等方面有一定的关系。这样的发展趋势并不符合我国排球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毕竟,衡量一个运动项目的发展水平,不能只看竞技水平,还要看群众基础。而目前排球运动项目正受群众基础的牵制,不可能得到长远发展,要想提高排球项目的群众基础,必然需要学校的大力配合,尤其是中小学对青少年排球兴趣的培养,这便涉及到学校对学生排球的培养问题,而这只有在对目前学校排球运动的开展情况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提出针对性的策略才具有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以长春高中排球运动开展情况为研究对象,尽管对此以往有所研究,但是经过多年之后,其开展情况必然有所不同,对以往针对性的对策,目前阶段是否继续适用也待考证,因此,本研究在对长春高中排球目前运动开展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寻找重要的影响因素,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期为长春市高中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
1.2 文献综述
校园对于排球运动的开展有着强大的催动作用,是排球基础人才培养的基地,不过目前我国排球运动在各地学校的开展状况有所差异,在一些沿海发达城市,如海南、广东、福建等地区的学校排球项目发展相对较好,而其他大部分地区发展不容乐观。笔者通过对文献资料的调查发现,不同人员对不同人群进行了研究,包括运动员[3][4]、教练员[5][6]以及学生[7][8]等,也对不同排球项目进行了研究,包括沙滩排球[9][10][11]、软式排球[12][13]以及坐式排球[14][15]等。而本研究针对的是我们平时经常能接触到的硬式排球项目,其中,李银利(2007)从排球场地设施和器材、师资教学力量、高校领导重视程度等展开调查,并提出了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政策、校领导重视程度以及教师水平等等[16]。而刘德成(2008)[17]对甘肃省高校排球运动开展情况的调查之后,从主客观两方面提出了影响高校排球运动开展的因素,既包括高校领导的重视、有限的课时以及设施条件的落后,也包括学生喜爱程度、自身技术水平以及自我意识等。陈进波(2008)则把研究对象限定在了高中,并对湖南永州地区高中学生排球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18],发现教师趋向年轻化,对于排球技术教学,运动损伤的规避以及对学生排球兴趣的培养较为欠缺。这与罗峰(2009)对广州市中学的调查结果有很多相同之处。后来,张野(2010)对吉林省大学生排球运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通过归因分析总结出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学校因素、自身因素、物理因素以及市场因素是制约吉林省大学生排球运动发展的六大主要因素[19]。冷赛(2011)则针对青岛市高校排球运动课程展开调查,发现该校的教学以单一性教学为主,这样便降低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提出了在排球课程设置上,需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采用各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包括探究式以及浸泡式学习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20]。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将长春市高中排球运动开展情况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对 6个区的高中抽取了 12次,每个区抽取两次,最终确定 12 所高中,包括:长春市第八中学、长春市第十三中学、长春市第一中学、长春市实验中学、长春市第九中学、吉林省实验中学、长春市第六中学、长春市第五十三中学、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长春市第八十九中学、长春市第一六二中学以及长春市第一七三中学。并对专家、教师以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为后续的工作做以数据支撑。
……..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以“排球、开展现状、对策等为检索词,通过 CNKI、Web ofScience、ProQuest Education Journals、Springer Link 等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查阅,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与归纳,重点对目前国内外学校排球运动的研究现状以及提出的相应对策进行了综述,为本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2.2 访谈法
通过与中学、高校专家进行现场或电话访谈,做好记录,从而了解当前长春市高中排球一些基本现状,并对此次研究的调查内容进行确定(专家访谈提高见附录)。
2.2.3 问卷调查法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包括图书、期刊以及报告等,并结合专家意见,以及在导师的多次修改下,确定了与本研究相关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问卷、教师问卷以及专家问卷(具体内容见附录)。通过对长春市多所高中的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进行调研,在调查过程要针对不同的人员采用不同的调查问卷,从而提高了针对性,并对调查资料进行收集与分类整理,具体调查及问卷回收情况见表 1。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7
3.1 长春市高中排球运动开展现状.........7
3.2 影响长春市高中排球运动开展的因素分析 .......16
4 长春市高中排球运动开展对策......21
4.1 高中-高校合作下排球专业教师的联合培养......21
4.2 高中之间排球运动开展的互动模式......21
4.3 高中生参与排球运动兴趣的阶段性培养....22
4.4 加大资金投入,寻求多方面资金来源.........23
4.5 加强对排球运动的宣传力度....23
5 结 论 .......25
4 长春市高中排球运动开展对策
4.1 高中-高校合作下排球专业教师的联合培养
大多数研究指出,组织、培养以及建立一支为排球运动发展的强大师资队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现实中,各个高中的编制空缺名额并不多,因此这只有从其他方面来提高教师的水平,来满足高中生对专业排球教师的需求。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高中-高校合作下的教师培养,这仅仅代表了一种联合培养的制度,一方面代表理论的传授,一方面代表实践的实施,并不牵扯工作的取向问题。提出这一策略的依据主要有三点:首先,正常的高年级实习由于时间短、指导欠缺、形式化以及与前期的学习理论分割等问题,致使实习缺乏实质性;其次,排球的知识理论和实践能力并不一定是正比例关系,更趋向于是一种间接性、批判性以及反思性的内在关系,需要相互结合,共同提高;最后,目前各种合作模式均成效明显,无论是校企合作,还是城乡合作,对排球专项教师的培养而言,使高校和高中相结合,将理论付诸于实践,保持相铺相成的发展形势,不仅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缩短了排球专业学生向排球专业老师过渡的距离。同时,在大多数高校排球专项教师的培养中忽视了高中教师职业环境这一重要因素,而高中-高校的联合培养对其进行了很好的解决。在这一联合培养下,也应该遵从一定的准则,第一:根据高中、高校的双方需要,可以共同调整培养方案,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且培养人群针对所有年级的学生;第二:避免双方受益不均衡,一方面中学既要提高合作培养对象的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对高中生排球理论知识的传授,一方面高校提高了学生的质量,也应该为中学提供一定的师资培训;第三:避免趋于形式化,必须设定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排球专业学生做出最后的考评,考评范围可以通过面谈、笔记、作业以及录像等方法对教学技能、理论应用、教学管理等做出评价,当然,这也需要今后的研究对其做出进一步的完善。
………..
结 论
5.1 当前长春市高中排球运动开展现状:开设排球课的学校对学生的影响较好,提高了学生对排球的喜爱程度;学校的大部分体育教师的学历基本符合要求,学历呈上升趋势,且教师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开设排球项目的学校较少,课时偏少;学生参与度低;多数高中无排球队,排球专项老师较少,男、女性比例失衡;在场地不足的情况下,排球数量还极度匮乏,领导对排球项目的重视程度不够。
5.2 影响长春市高中排球开展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因素、环境因素、学生因素、管理因素以及课程因素。其中,教师因素、环境因素、学生因素是目前较为重要的三大因素,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首选针对这三种因素展开应对策略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5.3 本研究根据长春市高中目前排球运动开展的现实状况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了五点策略:(1)高中-高校合作下排球专业教师的联合培养;(2)高中之间排球运动开展的互动模式;(3)高中生参与排球运动兴趣的阶段性培养;(4)加大资金投入,寻求多方面资金来源;(5)加强对排球运动的宣传力度。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