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民歌教学分析——以山西地区高校民族教学实践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3657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绪 论

一、背景及意义
山西民歌是汉族民歌的主要代表,在我国的民歌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山西民歌的旋律流畅、情感真挚、唱词生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山西区域内,各个地区都有民歌,如果把山西省内形式多样、千姿百态的民歌内容进行分类,可以归结为山歌、小调、号子、秧歌、套曲五类。这五类民歌又因山西晋北、晋中、晋南、晋东南四个不同的色彩区,在调式结构、曲式风格、内容结构、唱词组成等方面又存在着些许差异。因而,想要全面的了解山西民歌则必须将其进行严格的地域性划分,对其调式调性、内容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
高校作为传播民间音乐文化的主要阵地,肩负着保护和发扬本地音乐文化的重任。依托高校先进的音乐教学资源,对山西高校的学生开展山西民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山西民歌产生的政治背景、历史环境、生活习俗、演唱习惯、语言方式等等。从中能够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到山西民歌所蕴含的深刻的音乐美学、人文底蕴。笔者试图通过对山西民歌的地域性风格的全面分析,让学生能够从音乐学、历史学、人文学、地理学各个角度对山西民歌有更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民歌教学才能真正的深入山西民歌精髓,才能真正的发挥高校的教育作用,通过对山西民歌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来挖掘学生演唱山西民歌的潜质,让学生自主的加入到发展和发扬本地民歌的行列中来。
本文的另一大研究特色在于另辟蹊径,不再以过去研究者单一的研究视角,仅仅将研究对象局限在某一首民歌作品分析、地域内民歌的类型与调式分析以及高校的山西民歌教学开展这样的问题上来,而是将这些零散的研究角度放在同一个平台,以更严谨的研究逻辑,将山西民歌的理论研究作为基础,加以高校教学实践来探索山西民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不论是对于山西民歌的理论研究还是通过高校教学的实践研究,本课题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二、文献综述
从现在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和发表的学术论著来看,相关于本课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学位论文类,主要包括:湖南师范大学颜碧波的硕士学位论文《高师民歌课“开放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1]、首都师范大学杨美爱的硕士学位论文《立足本地民歌、因地制宜、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试论山西民歌在山西高校的推广》[2]、上海师范大学张颖出的硕士学位论文《情境化视角下汉族民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3]、延安大学王亮的硕士学位论文《白秉权陕北民歌教学艺术研究》[4]、中国音乐学院乔雄华的硕士论文《山西原生性民歌对民族声乐的启示》[5]、山西大学赵海英的博士学位论文《方言学视野下的山西民间音乐》[6]、江西师范大学黄硕的硕士学位论文《汉族民歌地域性格的演唱特点分析》[7]等等,文章都是对山西民歌、教学模式等内容的探索。
另一方面是期刊论文类,主要包括:张端的期刊论文《论山西民歌教学中的“角度”和“方法”》[8]、韩再红的期刊论文《合唱课中的地域民歌传承——以山西师大音乐学院山西民歌合唱教学为例》[9]、杨美嫒的期刊论文《将山西民歌引进山西高校》[10]、胡红的期刊论文《山西民歌调式分布与成因探究》[11]、蒋文娟的期刊论文《论山西民歌在民族声乐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与现实意义》[12]、汪俊芳的期刊论文《论山西民歌的地域性风格特征》[13]、胡红的期刊论文《山西民歌色彩区的统计学音乐学观察》[14]等等,文章从山西民歌的调式、风格、教学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为本课题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这些文章中,均为本文提供了很丰富的研究思路。杨美爱《立足本地民歌因地制宜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试论山西民歌在山西高校的推广》一文,主要是从保护与传承山西地域性音乐文化的角度,对山西高校推广山西民歌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但是,该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缺少对于山西民歌教学案例的分析,因而显得理论色彩浓厚而实践性稍稍不足。汪俊芳的《论山西民歌的地域性风格特征》[16]以及胡红的《山西民歌色彩区的统计学音乐学观察》[17]则是在结合山西民歌音乐调式的基础上,综合了地理因素、人文环境、民族习俗等内容对山西地域性民歌的全面分析。
另外,刘彩萍《晋腔调 晋情韵——山西民歌赏析与教学》;罗媛《运用山西民歌教学的几点做法》;赵慧《保护传承地方民歌——山西民歌走进大专师范课堂》等若干文章,其大体思路与杨美爱文相近。其中即便有些文章论及山西民歌的教学方法,但因篇幅短小,也显得语焉不详,有待深度挖掘。
显然,从相关的研究材料可以看出,能够以地域性民歌为主题,通过教学平台进行科学的声乐教学研究是比较泛泛的,尤其是通过山西高校进行地域性民歌教学的研究的论文更是匮乏,专著方面也暂时处于空白。现有的一些论述,也仅仅是对山西高校在对当地民歌教学的意义、原则、方法的讨论,缺乏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科学构建,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依据。
故而,笔者认为,现在学界对于山西地域性民歌的教学探讨尚不充分,有很多内容值得研究,为高校将来的声乐教学提供更多有实践意义的教学内容,传承和发扬地方音乐。
...............................

第二章 山西民歌调式及构成因素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西卷》是对山西地区的民歌内容收录较为详细的一部著作,笔者以其为研究基础,同时结合专业知识及田野调查,以及借助相关同仁的研究资料,对现有的山西民歌调式内容进行了整理。

一、不同地域的民歌调式分析
通过对这些民歌作品的调式分析,九成以上的民歌作品以单一调式为主,所以也决定了山西地域内的民歌作品呈现出了亲切、自然、易于让人接受的特征。山西民歌作品中主要以徵调式的作品最为常见,其次是商调式和宫调式次之,羽调式和角调式最为少见。在这些民歌作品中,涵盖了很多丰富的类型,有山歌、小调、号子、秧歌、套曲等。尤其是以小调的数量最多,山歌和秧歌次之。在山西的晋北地区的民歌则主要集中了小调和山歌这种类型,晋中的民歌则擅于演唱小调和秧歌,晋东南和晋南的民歌主要是小调,由此可以看出小调在山西民歌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胡红在《山西民歌调式分布与成因探究》中总结到:山西民歌中小调的数量是最多的,而且这部分小调类的民歌作品,主要是以徵调式为主,商调式和宫调式次之,羽调式和角调式最少。山歌类的民歌与小调式的区别在于,这类作品没有角调式。号子类的民歌作品也主要是以徵调式为主,宫调式和羽调式次之,商调式和角调式最少。秧歌类的民歌作品也是以徵调式为主,其次为宫调式、羽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套曲类的民歌作品同山歌一样,没有角调式,是以徵调式、宫调式、羽调式、商调式而递减的。从以上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出山西地域性民歌的调式特征,虽然在数量上山西民歌是庞大的,但徵调式和商调式成为这个庞大集体的主导与核心。从民间歌曲的音乐构成及内部关联来看,山西民歌的调式形成并非偶然。而纵观民间音乐的地区分布图,我们不难发现在山西、陕西、内蒙古的交汇之地,正处于徵调式和商调式的色彩区。显然,这样一来更好的解读了山西民歌以徵调式和商调式为主的缘由。那么,这一区域内民歌的调式形成又是由何构成的呢?
.................................

二、民歌构成的主要性因素
从上面的山西民歌调式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山西民歌的调式是非常复杂的,也正是由于这些丰富的调式变化,才呈现出了这么多优秀的,意韵深远的声乐作品。而作为一个地区的民歌内容来说,调式虽然是音乐文化的核心力量,但其构成又与山西该地区内的地理、历史、行政、文化与语言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成为构成该地域音乐文化不可忽视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简而言之,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自然因素
人类的生存与活动与自然的内在关系紧密。尤其在并不发达的年代,交通不仅仅是人类发展的必须,也成为音乐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因而对于山西民歌文化的发展,自然因素也成为一个最基础的条件。山水成为阻碍和沟通音乐文化的关键性因素,因而中国传统音乐也将秦晋之地归入了一个派系。山西的四大民歌色彩区的划分,深受山西的自然环境影响。由于山西地区山脉较多,以山脉为分割的音乐色彩区的特征也较为明显。尤其是在山西境内比较著名的太行山脉和吕梁山脉对民歌色彩区域的划分起到了关键性的因素。而作为自然界的另一个角色——水系,其对地域性民歌的划分也是不可忽视的。山西境内的黄河水系不仅链接和沟通了秦晋与晋蒙音乐文化的交流,使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文化通过水路交通进行了不断的接触与整合,使不同地区的民歌内容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进行交流和学习,因而在不断的历史推进中,形成了更多底蕴深厚的民间音乐作品。
(二)方言因素
任何地区的民歌构成都与地域内的社会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任何民歌不能以单独的音乐形态而存在,而是涵盖了丰富的社会因素,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方言对民歌形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显而易见,在民歌艺术的舞台上,山西民歌的方言特色是最为浓郁和最有特点的。山西地域性民歌的形成,方言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也影响了调式的形成。方言作为音乐语言的呈现,人们在民歌创作的过程中总是在不自觉中结合旋律与音调的特征,使民歌内容更为和谐。山西方言使山西民歌在声音、韵律、调式等各个方面,有了明显区分与其他地区民歌的特征。山西方言一般指晋语,山西地区根据方言的特征划分为四个区域,主要依据有无入声和阴阳区分出了晋东南、晋南、晋中、晋北区域。
在山西地区,各个区域内的民歌均以方言演唱,也正形成了一定的风格特征。显然,研究和演唱山西民歌,不能脱离民歌与方言之间的内在关联。方言成为了构成民歌音乐风格的要素。山西的晋北地区,山区较多,自然贫瘠,民众生活艰难,但在这一区域的民歌内容却是最为丰富的。而由于晋北与内蒙地区相邻,所以两地的音乐文化也最为频繁。这也就造成了两地的民歌风格近似。以晋北的山曲和内蒙的爬山调为例,二者在曲式结构和内容方面并无太多区别,大多采用徵调式和商调式,在旋律中擅长加入较大的音程来加强音乐的表现性。
..................................

第三章 山西民歌的地域性风格特征........................................10
一、人文环境对民歌风格的影响........................................10
二、演唱处理对民歌风格的影响..........................................12
(一)方言对民歌演唱风格的影响..........................................12
(二)民间戏曲对民歌演唱风格的影响........................................13
(三)演唱技巧对民歌演唱风格的影响.....................................14
三、本章小结.......................................15

第四章 山西民歌教学实践研究

通过前两章对山西民歌的调式分布、构成要素及风格特色等,我们对这种地域性民歌有了足够的了解。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山西民歌不仅是音乐文化的积累,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山西民歌产生于民间,植根于民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优秀的音乐文化缺乏继承。在日益丰富的现代音乐文化的冲击下,想要保持和发扬山西民歌,单一的依靠民间力量的传承是不行的。高校作为现代教育的载体,具备了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成熟的教育平台,结合本土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利用高校课堂教学来进行对山西民歌进行学科化、系统化的学习,给大学生提供学习山西民歌的学习机会,不仅是对本土音乐教学模式的探索,还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来继承山西民歌的文化。因此,作为声乐教学工作者,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地域性民歌的艺术价值,选取更多学生感兴趣和优秀的民歌内容融入教学,让学生体味山西民歌的艺术魅力,激发他们对本土音乐的热爱。那么,如何在高校的教学实践中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地域性民歌教学呢?

一、根据民歌类型进行教材分类
山西民歌数量多,题材广泛。在我们的声乐教学中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根据山西民歌的类型进行分类,然后再进行条理性的教学开展。山西民歌有山歌、小调、号子、秧歌、套曲,可以说每一种类型中都有非常经典的曲目。在声乐教学中,我们通过教学讲解让学生了解这部分民歌的内容。比如,山歌这种民歌题材主要靠近山西的高原地区或者山区,就像晋北地区和吕梁山、太行山附近的山歌就比较多,只不过各个地区对这种山歌的称为有些区别,有的地方叫开花调,有的叫山曲、烂席片。而与其相邻的区域,在陕西这种山歌叫做信天游、内蒙则称为爬山调。[23]号子类的民歌则主要集中在黄河及其分流,如行船号子、打夯号子。小调类在山西民歌中数量是最多的,有抒情性的《绣荷包》、叙事性的《苦伶仃》、娱乐性的《闹元宵》、风趣性的《大红公鸡毛腿腿》、俚俗小曲《卢狗亲上寿》等等。秧歌主要是在盛大节日时的表演,有《过大年》、《五女观灯》等。套曲在山西民歌中数量较少,是由不同的民歌片段构成的,内容较长,结构工整,大多表现的是一些叙事性较强的故事,如《走西口》就是一首民歌套曲。
因而在我们高校教学教材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有意识的进行作品的选择。尽可能的将全部的民歌类型涵盖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能够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山西民歌的内涵。作为教师,在对教学作品的选取上,首先要选取一些音乐旋律优美、内容积极向上的作品进行演唱。并且在作品的选取上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演唱能力和对作品的驾驭能力,具有针对性的选择曲目。在教学开展的初级阶段,先选取一些简单的歌曲进行演唱,然后再根据教学进度的深入,逐步的加入音乐结构和演唱技巧复杂的作品,让学生领略不同的山西民歌的风格特征。同时,在演唱这些作品时,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联想能力和二度创作能力,能够领会到歌曲中所表达的思想,充分的发挥自己对民歌演唱的认知。在我们的教学中,尽可能避免给学生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作品,以免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挫伤学生对山西民歌学习的积极性。[23]
因此对于初学者,我们可以特意选取一些易于演唱、旋律流畅的作品。比如选择左权民歌《土地还家》、晋中民歌《交城山》这样的歌曲。等到学生的气息稳定,演唱技巧逐步成熟的时候可适当的加入《桃花红杏花白》、《看秧歌》等曲目。演唱实践阶段,学生的二度艺术创作能力加强,演唱处理趋于完善,可以选择《走西口》、《五哥放羊》这样的演唱技巧较难的作品,拓展学生对山西民歌的演唱能力。
........................................

结 论

山西民歌是我国民歌海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山西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环境滋养了山西民歌的发展。山西人民的豁达与质朴又赋予了山西民歌充沛的情感和灵动的韵律。现今,山西民歌已经成为山西文化的名片,鲜明的地域性风格,使山西民歌备受关注。[36]本文脱离了大多数研究者的研究角度,不再将眼光局限于对山西民歌某首作品的研究,而是将这些零散的作品以区域性音乐色彩进行划分。让更多的人通过规整的地域性划分,来了解山西不同地区的民歌特征,通过高校的教学平台,来传承山西民歌,挖掘高素质的音乐人才。全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
首先,从音乐学的角度出发,来探析山西民歌调式的共同特性,以及不同地区的民歌的调式有哪些异同。然后分别从自然、方言、移民三个方面对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
其次,通过两大层面,对山西民歌地域性风格的形成进行了论述。一方面是人文环境对山西民歌风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生活习俗、文化影响等各个方面。另一方面是演唱处理对山西民歌风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方言、地方戏曲、演唱技巧三个部分。
最后,结合以上两个章节对山西民歌的具体分析,我们对山西民歌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也是我们高校民歌教学开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高校开展的民歌教学,要在教材分类选择、作品欣赏课、演唱技巧、二度艺术创作四个方面加以重视,使山西民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契合现代民族声乐审美的需求,发挥高校教育资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作用。
以上论述,是笔者结合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进行的粗浅论述。如有瑕疵和不妥,请各位评委及同仁给予批评和指正。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