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方法的重构与超越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3843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数学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模式一词在我国教育界开始日渐受到关注,教学模式、教育模式、办学模式、教育建模式等与模式有关的研究倍受重视。从世界范围来看,正如澳大利亚学者J.P.基夫斯所云,“自20世纪60年代早期开始,在教育研究领域,运用模式和建立模式的情况日益增多,尤其是对因果模式的使用。这些发展部分地归因于计算机的应用,借助于大量的计算以测量教学与因果模式的定量关系。……另一方面,这些发展也归因于其它领域的研究成果,尤其是社会和行为科学。”为了便于本研究的深入展开,有必要对模式、教学模式等相关概念作出界定。

第一节模式、教学模式的界定
模式一词虽越来越在教育领域频繁出现,但其含义却不甚明确。更有甚者,被其表层意义所惑,而流于其形,将其固化、僵化,产生负面效应。1.模式的内涵 “模式”词义源于“模型’,,本意是指一种用实物做模的方法,引申后有模范、模仿之意。“模,法也。”中国古代通常据材料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模”。“以木曰铭,以土曰型,以竹曰范,皆法也。”’《辞源》中对“模”的解释有三种:(1)模型、规范;(2)模范、楷式;(3)模仿、效法’。《辞海》中对“模”的解释也有三种:(1)制造器物的模型。(2)模范、榜样;(3)仿效、效法。模式一词原来并不常用。《辞海》中有模式这一词条,模式亦译“范型”。一般指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式样。作为术语时,在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涵义。在社会学中,是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理论图式和解释方案,同时也是一种思想体系和思维方式。‘模式在《汉语大词典》上的解释为:事物的标准样式。 模式一词目前在《大英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等权威性工具书中都没有相应的条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对模式给出了一个定性描述:“对任何一个领域的探究都要有一个过程。在鉴别出特定结果的变量,或提出与特定问题有关的定义和预示的假设之后,当变量或假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到系统的阐述时,就需要把变量或假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合并成为一个假设的模式。”...........................
................................

第二章 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

第一节教学模式构成的基本要素
数学教学模式不同于教学方法,它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数学教学模式的结构是指发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构成教学的诸要素以及相互关系。这些素在构成数学教学模式中具有不可或缺、不可替代性。一个成熟的教学模式应至少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素:1.理论基础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正如乔以斯、威尔所说的那样,“每一个模式都有一个内在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它们的创造者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说明我们为什么期望它们实现预期目标的原则。”教学模式所赖以建立的教学理论或思想,是教学模式深层的内隐的灵魂和精髓,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方向和独特性,它渗透在教学模式中的其它各因素中,并制约着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其它诸因素赖以建立的依据和基础。
影响和制约数学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观。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都不知不觉的受到一种观念特别是数学观的支配。也就是说每一位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实践活动从深层次上进行考察,都与他们对数学的认识紧密相联。事实上,无论人们的意愿如何,所有的数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与某一数学哲学观有关。 现代数学哲学对数学存在着不同的认识。逻辑主义、直觉主义、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文化观的数学观等数学哲学观对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是直接的、根本的。古代东西方数学教学模式的差异源于东西方数学观的本质区别。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文化活动,数学活动当然有着目的性指向,反映在教学模式上就形成了以注重思想方法、形式陶冶的教学模式和以问题解决、实际应用为主的教学模式之别。(2)数学学习理论。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最新成果推动了数学教学理论的发展,并指导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例如,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数学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是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许多不同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其主题是一致的,布鲁姆的概念获得教学模式、加涅的累积性教学模式、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等,其理论基础都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
.......................................

第三章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研究...............................................45
第一节国外数学教学模式的沿革.......................................45
第二节国内数学教学模式发展的历史轨迹............................49
第三节“讲解—传授”教学模式的反思.................................54
第四章数学教学模式发展的基本理念.................................66
第一节数学观与数学教学模式.............................................66
第二节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71
第三节当代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79
第五章数学教学的现代模式..................................................87
第一节“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研究....................................90
第二节“引导一发现”教学模式研究........................................94
第三节“活动—参与”教学模式研究....................................103
第三篇从规限到自由:模式的超越.........................................116
第六章数学教学模式的综合化多样化发展.............................117
第一节当代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117
第二节“研究性学习”教学探究...........................................124
第三节其它数学综合教学模式............................................133
第七章走向自由境界:无模式化教学的追求.........................138
第一节“无模式化”教学理念.................................................138
第二节数学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匹配....................................... 145
.............................................

结论
教学模式的借鉴和模仿并不是简单盲从和回圈吞枣地一味照搬。后现代理论对教学模式的研究的启发意义在于:各种具体的、机械的教学模式应消解在教学活动(运动本身)之中,形成“无模式”的至上境界。教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照搬、沿用前人或他人的样本,机械地学习他人的一招一式,往往扼杀教师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教学个性。讲“模式”,不等同于“模具”供机械套用,模具是工业化大生产用来对机器零件生产的模式,而人的培养,特别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不可套用工业化流水线模具化生产的方式进行加工。在运用时有必要针对性的加以分析、比较,把握其理论依据、适用范围,进行适当的调查研究,根据教师、学生、环境、条件等各方面特点和具体的教学情境,从是否有利于“减负、增效”,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等长远目标出发加以改造和匹配,这样的借鉴和模仿才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途径。
教学模式无论其是作为观念形态还是物质形态,都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永恒的东西,理应随着教育、科技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涵、新的精神。没有“万能教学模式”,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实施条件,对于教学模式应该是:学习模式,研究模式,借鉴模式,超越模式,进而发展个性,发挥特长。

参考文献:
1.[英]波普尔著,李本正,范景中译,走向进化的知识论,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年。
2. Joyce, M. Weil, E. Calhoun著,荆建华等译,教学模式,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
3.小威廉姆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9
4.何佩群译,德里达访谈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
5.[美]大卫。雷·格里芬等著,鲍世斌等译,超越解构建设性后现代哲学的奠基者,北京: 中央编绎出版社,2002年
6.[美]大卫。格里芬著,后现代科学,北京:中央编绎出版社,1998年1月。
7.[英]A.F查尔尔默斯,查汝强等译,科学究竟是什么?北京:商务印书馆,19&2年
8.冯克诚,西尔袅,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 8
9.冯克诚,田晓娜主编,最新教学模式全书,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1997. 8
10.恩格斯著,马列著作编译局译,反杜林论,北京: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71年。
11. Celia Hoyles, the Mathematics Curriculum, Falmer Press, 1999.
12. Yoon, Suk-Im, An Investigation of Cognitive Meta-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in ProblemSolving Behavi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al education, 2001(1)13.S.K. Houst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s--Innovation, Investigation andApplications, England: Albion Publishing Ltd, House, February 199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