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面对日趋激烈的世界竞争,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质量成为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焦点,我们教育工作者更感觉到责任的重大。寻找并解决影响我们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质量的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我们必须承担的重要责任。为此,我们确定了一般初中“低起点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旨在为保证九年义务教育质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研究背景
国力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世界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形式由历史的军事力量的竞争转变为市场的竞争、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创新的竞争、外交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聚焦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在教育!因此,美国、英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末,就对本国的教育改革作出了部署,以适应未来竞争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于2010年7月29日在我国正式颁布,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了一下目标:学思结合必须得以加强。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多途径和多用途的教学必须得以实施,例如参与式、探究式、倡导启发式或讨论式教学等。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着重了解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优点,尝试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优势。
自1986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以及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后,各级地方政府大力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经过全面努力,九年义务教育已实现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基本普及,为提高国民素质做出了巨大贡献。全国基本实现了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免费入学,有力地保证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在评价体系上也做了很大的改革,全国很多地方都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小学毕业生到就近得初中就读,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小学师生的压力,扫清了素质教育的障碍,使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得到了保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低起点”的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困扰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有些孩子在小学学习阶段已经感到跟不上了,当进入初中后,学习科目的增多,知识难度增大,教学的容量增加,学习任务的增重而成为“弃儿”,“低起点学生”会越来越多。若平均分配这些“低起点学生”入班学习,在强者中他们更显弱小、更加感到自卑,为照顾整体学生,大多数老师按正常进度教学,因为,“低起点学生”的“欠帐”变多,学习压力加大。由于长期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功的乐趣,入校时的一点对新环境的好奇和兴趣也逐渐被厌倦和乏味感取代。久而久之,便触及到《中学生行为准则》得界线,成为大家眼中的“双差生”或“特差生”,少数这样的学生甚至离开校园,完成不了九年义务教育,有的这样的学生甚至成了社会的包袱。这种情况,在农村一般初中和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初中显得更为突出,“低起点学生”逐渐增多。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不同,两级分化现象日益严重,如果不注重研究“低起点学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势必严重制约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和速度,影响我国人才的培养,更影响我们的世界竞争力。
基于此,我自行选择了《一般初中“低起点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课题进行研究,试图通过研究,解决目前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二)研究的意义
m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育者要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探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普九”质量的有力举措。
<2)实现教育的均衡、平等、普及的需要。“低起点学生”培养问题研究就是为受教育者提供均衡、平等地受教育的环境,使所有的初中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从而充分发挥和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办学效益。
(3)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打破传统的照本宣科演绎教材的教学模式,探索并总结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加快我国人才培养的速度,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
(4)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重视“低起点学生”的教育,对提高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率,控制学生辍学提高“普九”巩固率,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更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廓:《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从立新:《课程论问题》,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S]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温元凯、金宏达:《教师实用手册》,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杨世诚王明荣《动态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载《中国现代教育教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2期
[8]施良方、崔允廓:《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99年版
[9]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 10]王汉澜:《教育评价学》,河南大学出版社,http://sblunwen.com/czjxlw/1995年版
[11]陈桂生:《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一‘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13]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孟繁华主编:《赏识你的学生》,海南出版社2005年版
[15]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一般初中“低起点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报告
内容摘要 6-7
英文摘要 7
一、绪论 10-13
(一) 研究背景 10-11
(二) 研究的意义 11-12
(三) 研究综述 12-13
二、"低起点学生"的概念界定及其研究的理论依据 13-15
(一) "低起点学生"的概念界定 13
(二) 研究"低起点学生"的理论依据 13-15
三、研究目标、内容、对象和方法 15-16
(一) 研究目标 15
(二) 研究内容 15
(三) 研究对象和方法 15-16
四、研究的步骤及主要活动 16-17
五、研究结果及分析 17-27
(一) 从能力和个性特征两个维度,对"低起点学生"进行合理分类和归因分析 17-21
1. 暂时性"低起点学生" 17-18
2. 能力型"低起点学生" 18
3. 动力型"低起点学生" 18
4. 整体型"低起点学生" 18-21
(二) 总结提炼出"低起点学生"的转化策略及措施 21-27
1. 实施爱心教育策略,让"低起点学生"建立对学校和教师的信任感 21-22
2. 实施激励教育策略,培养"低起点学生"的学习兴趣 22-23
3. 实施分层教学策略,让"低起点学生"学有所得 23-25
4. 实施赏识教育策略,让"低起点学生"不断进步 25-27
六、研究成果及案例 27-31
(一) 教学德育目标实现 27-29
(二) 学科质量显著提高 29-30
(三) 锻炼教师队伍 30
(四) 改善了师生关系 30-31
七、研究的结论、问题与思考 31-33
(一) 研究的结论 31
(二) 问题与思考 31-33
1. 师资队伍不够健全 31
2. 教学细化和课外练习造成学生负担偏重 31-32
3. 过细的教学管理,限制了教师的发展空间 32-33
参考文献 33-34
附录 34-37
致谢 37
您可能有教学硕士论文方面的购买需求,请到教学硕士论文频道选取http://sblunwen.com/jiaoxue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