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责任心培养在“故事中心课程”教学中应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4526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幼儿责任心培养在“故事中心课程”教学中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早期是社会性品质和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将“社会”作为教育内容的五大领域之一,强调“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责任心(responsibility)作为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培养的热点之一,一直是研究的焦点,显示出重要的研究价值。许多专家学者都将责任心作为组成幼儿社会性品质的维度加以研究,认为这一品质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用。培养幼儿责任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帮助儿童逐步走向社会化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兴起的品格教育思潮开始把责任心和尊重作为品格教育的核心价值观,美国学界的品格教育专家托马斯·里克纳认为:“其他一些品质,如诚实、公平、公正、宽容、乐于助人、同情心、合作、谨慎自律等,都是从尊重和责任心这一核心价值引伸出来的,所有这些品质,实际上都是尊重和责任心的不同表现形式。”‘

但是,幼儿责任心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完全自动自发的过程,在受到主观因素影响的同时,更多需要依赖学习而获得。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与飞速发展,物质环境、交往方式、生活节奏、社会关系和价值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剧烈变化,使幼儿所要应对的困扰、矛盾、冲突和心理紧张日益增加和日趋繁杂。各项调查与研究显示,幼儿在责任心方面也开始出现越来越多令人担忧的隐患和问题,幼儿责任心促进培养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研究表明,幼儿期是责任心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责任心将正常发展并产生长久影响。因此,以责任心作为社会性发展的切入点,从责任心的结构维度出发,对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促进培养,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幼儿园作为实施幼儿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对幼儿进行责任心教育,促进幼儿责任心发展的任务。虽然幼儿责任心教育的重要性己逐渐受到广泛认同,但如何更好地促进幼儿责任心发展则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焦点。探寻已有的研究,诸多专家学者和幼教工作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对这一问题的教育主张,而当前国外的“故事中心课程”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提出“学生生活在故事中”的主张,其理念与核心价值为幼儿园责任心促进教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有价值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

(一)儿童责任心发展的相关研究

1.责任心的发展过程

责任心发展的相关研究中,大量是关于责任认知发展的内容(主要为责任判断和责任归因),这深受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影响。早在20世纪30年代,皮亚杰(Piaget, 1932 )在观察儿童游戏时就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意识和执行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随即他应用一套独特的“对偶故事法”研究了儿童对行为责任的道德判断、公正观念和惩罚观念,界定了客观责任感和主观责任感,并根据儿童的过失归因,得出从他律到自律的儿童责任判断发展阶段,即从客观决定该行为后果的责任态度(7, 8岁以前)向主观由行动动机决定的责任态度(7, 8岁到11, 12岁)的转变。

柯尔伯格(Kohlberg, 1951)将“责任心”视为道德品质之一,运用“开放式”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的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强调道德判断归因,也可理解为责任担当的发展阶段问题。一般而言,年幼的儿童趋向于从个体需要的角度考虑责任承担,稍年长的儿童会从他人或社会整体层面考虑责任承担,而成熟的判断则趋于从道德的最高层面考虑责任承担。

艾森伯格(Eisenberg, 1992 )等在批判柯尔伯格研究方法和内容的基础上,运用亲社会两难情境进行儿童道德责任判断研究,得出以下五个发展阶段:一、享乐主义的、自我关注的推理;二、需要取向的推理;三、赞许和人际取向、定型取向的推理;四、自我投射性的移情推理和过渡阶段;五、强有力的内化推理。

Smetana和Braeges (1990 )通过对幼儿道德判断的考察发现,3岁半以上的幼儿有一定的自我道德规则,即使成人允许其违反这些规则,但幼儿也会坚持自身的价值判断,不愿意接受成人的意见。Laupa (1994)的研究发现,部分4岁左右的幼儿已经建立起了模糊的责任自我判断标准,不再以“权威”作为唯一判断标准。Farnill (1974)在研究中提出,6岁儿童已经能区别偶发事件和有目的的相关结果,而不是仅仅从行为本身的后果加以判断。Ford (1977 )的研究进一步指出,甚至6岁左右的幼儿已经能对有目的的责任心和公平正义的责任心加以区别判断。Elizabeth和Robert ( 2004 )通过对29名苏格兰中部地区的儿童访谈发现,9-10岁儿童已经明确了一定的家庭责任,并且在描述“负责任”的基础时,不仅会强调“诚

实、公平”这两个核心价值概念,而且普遍认为“责任”是他们道德世界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1.布卢姆等编.教育目标分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蔡秋桃.幼稚教育课程通论〔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

3.车文博.车文博文集第八卷—人本主义心理学元理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陈帼眉.学前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陈会昌.发展心理与教育心理论文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6.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7.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8.卡尔·罗杰斯.自由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9.刘云艳.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10.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1.Andrew J.Fuligni, Vivian Tseng,& May Lam. Attitude toward Family Obligation among American Adolescents with Asian, Latin American, and European Backgrounds. Child Development,1999

2.Barry R. Schlenker, Thomas W. Britt, John Pennington, Rodolfohttp://sblunwen.com/jyjxlw/ Murphy,& Kevin Doherty. The Triangle Model of Responsibility. Psychological Review,1994

3.Betty,L.Mitton& Dale, B. Harris. The development of responsibility in childre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1954

4.Bryan,L.A.,& McLaughlin, H.J.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rural Mexico: A portrait of student

responsibility in everyday school life.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Studies, 2005

5.E.Mavis Hetherington& Ross D. Parke. Child Psychology(A contemporary viewpoint),1993

“故事中心课程”促进幼儿责任心发展的研究

摘要 4-5

Abstract 5

第一部分 引言 6-20

一、问题的提出 6-7

二、文献综述 7-17

三、研究设计 17-20

第二部分 促进幼儿责任心发展的“故事中心课程”设计 20-28

一、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 20-23

二、活动设计 23-28

第三部分 “故事中心课程”促进幼儿责任心发展的教育实践 28-46

一、前期准备 28-32

二、活动实施 32-38

三、后期评估 38-46

第四部分 讨论与思考 46-50

一、讨论:故事与幼儿责任心之间的关系 46-47

二、思考:指向促进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外部条件 47-50

参考文献 50-54

附录 54-66

后记 6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