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区制的确立(1776-1789)
一 学区的产生
(一)新英格兰城镇的扩散
起初,新英格兰是由若干个大致 20~40 英里的城镇居民点组成,每个定居点都集聚着相同信仰和语言文化的移民。当时的宗教、经济和社会力量使小镇成为基本的社会、政治和教育单元。1作为美国地方层级中最早出现的行政区划,镇中所有定居点内的适龄儿童必须要到城镇中心的市镇学校读书。从 1607 年到1770 年一个半世纪多一点的时间内,殖民地人口由二百一十人增加到二百二十万人。2从人口增长率来说,1690 年至 1780 年,如果把移民也算在内的话,每十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 34%;如果不算移民人口,每十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 25%到 28%之间。3这使得最先聚集而居、范围有限的新英格兰城镇居民数量增多,逐渐容纳不下人口日益庞大的移民。移民们大多具有良好的教育传统,极为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他们的不断涌入增加了市镇学校的办学负担。这些移民民族种类较为丰富,极具包容性,然而在实际的生活和实践中,迥异的文化差异与教育观念使得彼此磨擦增多,越发难以生存在同一城镇。在这种情况下,新移民逐渐要求搬离到城镇以外的地方居住,这些新的、镇管辖的、远离城镇中心的定居点逐渐形成新的市镇。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新定居的居民点越来越多,距离越来越远。就这样,新市镇的数量不断增多,并围着中心的旧市镇向外一直扩散至远郊、乡村地区,镇的范围不断扩大。在不断搬迁的过程中,具有相同或类似文化背景、宗教信仰、语言和生活习惯的移民们更容易聚集在一起建立新的定居点,形成新的市镇。这些具有不同背景文化的移民遂形成了不同的居民点,再加上当时山脉、森林和河流等地理影响,久而久之,移民们就会分散地定居在旧市镇外的乡村地区,并自成一体。由于乡村地区的新市镇交通条件较差,各地距离城镇中心学校较远,这里的适龄儿童不便就学。
虽然这些新市镇分布较为零散且相距较远,但仍处于旧市镇的管辖范围,城镇范围越来越大。在新英格兰城镇扩散或整个城镇内部分化的过程中,移民数量仍在不断增加,城镇适龄儿童越来越多,这些定居点的地方管理和教育需求日益递增。为了满足较为强烈的地方权利和地方管理的需求,新英格兰将城镇的管辖划分为若干部分,起初称之为教区,后来称之为学区。1由此,学区萌芽于他们居住的教区或社区之中。为了满足学生的读书渴求,这就需要建立更多的学校。在城镇中心兴建学校时,市镇政府逐渐出面筹集资金、征收教育经费,城镇内各学校提供普通税税用以支持教育。这种逐渐要求为学校提供资金的方式导致了城镇中心学校的解体,使得那些远离城镇的地区,需要城镇教师在各个地区流动教学或者在各自学区成立学校。
.............................
二 学区获得办学权利
自康州划分学区并规定可以创办学校后,各分散在市镇周边的乡村地区开始按照各自的教育传统、民族特色、语言文化等方式建立新学校、自主办学。渐渐地,这种自行办学的教育管理模式满足了各自区域内适龄儿童的教育需求,本区域内的学生不用再去距离遥远、交通不便的市镇学校去读书,也不用接受时间过少的巡回老师的轮流教学。学区独立办学时,各个学校在负责教育的同时必然会涉及到一些问题,如学校的教育经费从哪里获得?由谁来充当教师?课堂中应该教授什么课程?学校具体的上课的时间和假期安排等。在这些问题中,最急需解决的就是教育经费的来源。在学校经费上,各乡村定居点在集资组织办学的过程中,由市镇教育委员会出面向居民征收教育税用于维持学校。因为它们是“地方学校”,所以人们更愿意付税支持它。2渐渐地,学区获得了征收教育税的权利,这一权利使得学区有充足的资金办好教育。鉴于市镇教育委员会承担着向居民征收教育税用以支持教育的责任,委员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委员会成员的选举权也渐由学区掌管。另外,联邦政府根据土地情况制定的一系列土地法案为学区制的发展提供了公共土地收入——教育资金补助。根据这些法令,39 个州从联邦政府获得了 1.54 亿多英亩的土地用于学校建设。1可以看出,各区域内自筹资金设校办学和联邦拨地兴学的措施均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费保障和立法支持,学区经费自筹的举措增加了社区民众参与学区管理的话语权。
在经费的支持与保障下,各地区得以兴建学校,这些学校所在地的社区居民点即为学区,各学区自主办学,社区居民参与学区的设校管学。随着学校的增多,学区范围不断扩大,学区和学校内各项教育事务逐渐增多,这类事务逐渐涉及到教育管理的层面,学区在处理教育相关事务时也逐渐获得了学校的办学权利及其它权利,如设校办学、委任教师、选择课程和教材、决定假期,安排学年长度等。在各乡村地区划区设校的过程中,市镇的办学责任逐渐发生转移,即原属于市镇政府的学校办学管理权慢慢转至学区手中,学区渐具教育的功能。到 1783 年前,
新英格兰各州相继承认了学区的办学权,学区逐渐获得制定办学方针、选举教育委员会、选任教师、征收教育税获得办学资金,规定课程和上学时间等权利,逐渐成为教育委员会管理下独立的办学系统。随着学校董事选举权的确立、征收学区学校税费权以及教师任命权的获得,一个完整的学区制度开始建立起来。
............................
第二章 学区制的扩充(1790-1837)
一 学区的发展
(一)学区教育管理形式的推广
1. 推广的历史背景
学区制确立后,各地不断提升的教育诉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 19 世纪的社会机制,教育发生了变化,学区的教育及其管理形式在新的历史背景中获得一定的发展与推广。
工业革命和公立学校运动对普及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19 世纪工业革命的到来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制造业的兴起和城市的发展。这些变化为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的同时,也提高了劳动者技能和知识水平的要求,工人们需要通过学校获得一定的文化教育,学校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由于工人无法承担得起子女教育的所有费用,他们大力支持建立由税收支持的公共学校及其运动。在“日益庞大的城市人口的需求,男性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日益发展的工业化经济所需的熟练工人,移民的增加”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公立学校运动应运而生。1这一运动使得“小学教育实施成为政府的责任,从而得到公款的资助”,也促使州宪法条款在制度上成为一种现实。2这一时期,美国的公立学校发展迅速,学校数量不断增多,范围扩大,许多没钱读书的学生在公立学校上学,入学人数上升。
教育法令的颁布。自美国独立后至南北战争前,美国的教育立法侧重于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教育的世俗化。1根据 1791 年宪法修正案的规定,教育是“各州政府负责并主要由地方自治机关负责办理”。2教育成为地方政府的责任和职权后,各州在教育上有很大的自主权,地方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教育政策和法案。如1825 年,伊利诺斯州率先制定了教育法。1834 年宾夕法尼亚州议会通过一项非强迫的免费学校法,在全美首先创立了公立小学,《学校法》(The Laws of School)规定了州对公立学校的补助费、监督权及地方的教育税,并要求每个市、县成立一个学区,使全州共分为 987 个学区。3各州教育法令的颁布促使地方学区积极办学,体现了普及教育的要求,促进了教育的推广。
..........................
二 学区教育委员会机构的完善
(一)乡村教育委员会的产生
学区制确立前,只有市镇具有设校办学的权利,尚只有市镇学区一种类型,由政府设立、市镇教委会负责管理,因此其相应的地方委员会被称之为市镇教育委员会。十八世纪后期,学区制应乡村适龄儿童的教育需求而产生,伴随着学区教育管理形式不断推广,各州的乡村和市镇都可以自主设校办学。当学区的范围逐渐扩展到乡村的时候,乡村的教育事务逐渐增多,机构人员也日益复杂,乡村的各项教育行政管理事务亟需处理。到 19 世纪 20 年代,为了更好地管理乡村地区的学校教育,乡村也开始建立具有办学权的地方教育委员会——乡村教育委员会。如 1826 年和 1827 年马萨诸塞大法院正式批准建立乡镇学校教育委员会。1新产生的乡村教育委员会和市镇教育委员会的权利同等,这时做出教育决策的是乡镇会议或集会,乡村委员会由它领导并向它负责。自此,市镇和乡村都具有了各自的教育委员会。
鉴于市镇、农村都属于地方的管辖范畴,市镇教育委员会与新产生的乡村教育委员会都属于地方的教育委员会,这两个教育管理机构共同组成学区教育委员会,委员会的组成机构不断完善。乡村和市镇教育委员会都具有独立办学的权利,他们管理着各自学区内的各项教育教学事务。当学区制发展日益完善时,地方的教育委员会决定着学区内学校的重大事务。如人事聘用、教育经费的使用和分配、办学宗旨、课程设置及教师发展等,学区委员会都有权批准和决定。2在这些权利中,筹集和分配教育经费是委员会的重要任务。3这时的学区教育委员会管理着所辖学区内的各项教育和教学事务,代表着社区居民的意愿。
...............................
一 制度管理模式的完善.....................................33
(一)学区教育管理中的制度性缺憾...........................33
(二)制度管理的完善措施.........................36
第四章 美国学区制的发展特征及其历史影响................................46
一 美国学区制的发展特征............................................46
(一)文化多样性下的地方自治.............................46
(二)权利均衡性上的分化.........................47
第四章 美国学区制的发展特征及其历史影响
一 美国学区制的发展特征
(一)文化多样性下的地方自治
地方学区独立地经营管理教育事业是美国的一大特色,这是由美国的特殊历史造成的。起初,社区是儿童直接居住的区域,是文化适应的早期和关键因素。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参与到教育中,社区居民逐渐形成由市镇设校和管校——地方自治(Home Rule)的传统。当定居点逐渐扩散到乡村时,由于山脉、水流、森林等距离远近的影响及交通的落后,各乡村居民点较为分散并逐渐被隔绝起来,各地交流有限,各城镇不得不在各自的区域内自主管理,所辖范围内的儿童就近入学。殖民者被赶走后,这种地方自治管理学校教育的模式已经指导着居民的头脑,并伴随美国领域的不断扩张而广泛应用。在学区制确立时,这种各自为政,自主办学的教育模式被法律予以确认,教育被看成是地方的公共事业,教育权归地方所有。随着各地教育需求的不断提升,这种地方学区独立自主管理学校的教育制度得以认可,并逐渐被居民接纳和采用。每一个社区移民在新地区设校办学时,基本上按照早期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模式来操作。由此,美国地方学区管理学校的教育模式、旧有的办学方式、教育理念和文化传统伴随着学区制度的推广而延伸,逐渐扎根于美国的各个学区之中。
最主要的是,美国是由不同民族、语言、宗教信仰和种族等组合在一起的移民大熔炉,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在美国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冲击、融合与包容,逐渐形成了多元的文化观念,造就了学区制的文化多元性。文化多样性和许多不同宗教派别的存在,对学校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文化的多样依据当地特征和居民需要有所不同造成了学区的区域教育性、自主独立性和学区类型、规模、数量的多样性。这种文化多样性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地方管理学校教育,不同民族文化的移民们逐渐形成各自为政的学区教育管理模式,各地区具有独立自主办教育的权利。因此,在美国的多元文化中,旧有管理模式和移民特征使得美国地方学区逐渐形成地方自治的教育管理模式,这种文化多样性下的地方自治使得地方学区在如何办学问题上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对美国学区和学校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且一直延续。
..............................
结语
没有一种教育制度是在真空中存在的,学区制亦然。美国学区制根植于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之中,它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美国社会的需求,这些需要始终是与美国的社会环境交织在一起的,给美国营造了一个不断变革的教育大环境,学区制随之变化而不断演变。美国学区制发展研究主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结合学区制自身的发展及其机制运行的典型特征和独特性,找出关键时间点,将1776 年到 1875 年美国学区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梳理这百年来美国学区制的演变发展历程及其运行机构——学区教育委员会和学区学监的发展及其角色、职能的演变,概括并总结学区制的发展特征与历史影响。
作为一篇外国教育史研究,论文的真实性和还原性需要建立在一手英文文献资料上,早期的英文史实性资料不多,搜集难度较大。就所搜集到的资料来看,美国学区和学区制的研究多出现在教育行政、教育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体系的文献中,个人对这些领域范畴的知识结构不够系统。行文至此,由于学识水平和研究能力有限,本文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尚未完全探析建国后百年美国学区制发展的种种细节。在今后的研究中,笔者将继续努力,不断增加知识的积累,扩充新文献,不断思考研究中的问题,逐渐完善学区制发展的史实性研究,弥补本论文中的不足之处。鉴于国内对学区制发展历程的研究比较少,本文也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冀望更多的学者关注并研究这一领域。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