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17 年 10 月 18 日上午 9 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作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他指出:“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①”,深刻阐明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方向、新判断、新思路、新战略、新目标、新部署、新要求。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②”十九大报告在“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部署中也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的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③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新时代的奋斗目标。
对于教育事业落后和教育制度的缺陷,《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 5 月 27 日)指出的改革思路是:“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有系统地进行改革。改革管理体制,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坚决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自主办学权;调整教育结构,相应地改革劳动人事制度……进一步加快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建立有利于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④”从 1985 年算起,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已经经历了 33 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不断提高,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仍然存在着制约高校发展的一些因素,这是高等教育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a.概况
以“新时代地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主题,在中国知网(CNKI.NET)上检索结果为 0 篇文献;去掉“新时代”,以“陕西省地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主题,检索结果为 0 篇;去掉“陕西省”,以“地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主题,检索结果为 68 篇文献;去掉“内部”,以“地方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为主题,检索结果为 133 篇文献,去掉“地方”,以“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为主题,检索结果为 2491 篇文献。由此可见,我国学术界对于本命题的研究较少,涉及到上层设计、价值评判、基本原则等内容较多,但是对于具体的运行规则、制度设计等研究较少。
b.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作为一个实践性的命题,学术界对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进行回顾是很有必要的,张应强、程瑛(2008)回顾道,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试点、综合改革和不断深化的主要阶段,取得了可观的改革成果。未来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要根据从"管理"到"治理"的改革理念,确立"质量"+"效率"的复合式改革目标,建立"简约化"的高校组织结构和"品"状组合的高校内部权力结构,使高校内部权力结构在法律框架内实现权利和责任的统一。①戚业国、王徐波(2008)则不同于前者的“模型化”思考,认为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普遍经历了改革试验的阶段、改革启动的阶段和综合探索的阶段、改革逐步的深化和全面的推进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未来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有必要继续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继续坚持构建和谐社会;坚持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增强高校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为核心,优化动力机制,完善监督机制。②可以看出,回顾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式有两种:模型套用式与具体问题反思式。往近以来,全方位回顾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文献逐渐消失,转而代之的是研究性文献或者具体问题的回顾。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新时代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①这对于认识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一个重大变化。
这个报告吹响了我们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号角,这个时代是一个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时代。在新时代,我们将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新时代,我们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新时代,我们将继续团结奋斗,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新时代,我们将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新时代,我们的国家将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跨进新时代,代表我们久经苦难,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直到强起来的飞跃;代表我们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代表在 21 世纪的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整个世界被高举了起来;更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发展;代表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在不断拓宽,对世界上那些希望加快发展且保持自身能够独立的国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用中国智慧去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
2.1.2 机制、体制、制度
机制,从广义上讲是指制约事物运动、发展的内在结构和作用方式,它包括事物内部因素的耦合关系和各因素互相作用的形式、功能的程序以及发展转变的契机等,是各种制度相互制动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体制,指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如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军队体制、学校体制等,它强调是一种限于上下之间的层级关系。
...........................
2.2 理论基础
2.2.1 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
a. “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主要内容
厦门大学教育学教授潘懋元先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来了“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理论,有力回应和揭示了有关教育规律的问题,在当时的教育学界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至今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各种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起到了积极地作用。该理论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教育内部关系规律,即教育中各种因素之间关系的规律,包括受教育者、教育载体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还包括受教育者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其次,教育外部关系规律指的是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和社会领域其他制度之间的关系的一种规律。该规律指出,教育必须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最后,教育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规律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教育内部关系的运作受外部关系规律的限制,教育外部关系规律作用需要通过教育内部关系规律来实现,两者相互作用。
b. “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在本研究中的适用性
潘懋元先生的“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对于我国地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同样适用,各地方高校需要在深入理解这一理论的基础之上,探索各地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首先,要重视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有效的协调教师、管理者、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体制制度,使得地方高校内部诸要素能协同配合、高效运转,切实提高地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效率。其次,要重视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各地方高校应该立足地方的特色,瞄准当地产业结构,准确掌握地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对人才培养以及学校的专业设置进行动态调整,不断优化学校的专业以及课程结构。
................................
3.1 教学管理体制僵化......................................13
3.1.1 教学管理观念较落后....................................13
3.1.2 教学管理行政化.................................14
4 陕西省地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29
4.1 教学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分析.................................29
4.1.1 传统教学管理理念阻滞.....................................29
4.1.2 内部组织结构复杂化............................29
5 新时代陕西省地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 37
5.1 新时代带来的机遇..............................................37
5.1.1 中西部高校振兴计划......................................37
5.1.2 “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37
5 新时代陕西省地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
5.1 新时代带来的机遇
5.1.1 中西部高校振兴计划
受中国区域经济结构整体分布的影响,中西部大学与东部大学存在较大差距,包括:学生规模,课堂建设,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和硬件设施。西方大学的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较弱。 2010 年 7 月,中共 中央国 务院颁 布 “国家中 长期教育改 革和 发展规 划 纲要(2010—2020)》”,提出要优化区域布局结构,建立专项资金来支持地方高等教育,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规划。
2011 年,教育部提出启动“西北高等教育振兴规划”,主要是为了解决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周期是 2012-2020 年。该计划旨在解决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整合政策资源,着力加强对优势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努力在中西部形成一批高层次的高等学校,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质量,进一步缩小与东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该计划将在教师资源,学科建设,科研建设,人才培养和区域平衡等方面,努力在 2020 年前将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总体水平提升到全国平均水平。经过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规划(2012-2020)”正式发布,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名单中陕西省有: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五所高校。
"十三五"期间,中央层面将继续采取一系列举措,增加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投资。主要包括:启动“中西部地区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作”二期实施,提高重点大学办学水平;组织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二期工程”,提高高校人才培养基本能力;设立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大学建设侧重于中西部地区高校的转型与发展,支持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与发展②。因此,西部高校应该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精神,用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做好学习、理解和整合工作,努力开创新时期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结语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