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初中生物教学的策略与内涵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779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研究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在对某中学开展心理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理清某中学初中生心理健康状态,并对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针对其成因,笔者尝试开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探索。

第一部分 绪论

一、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发展较快,知识更新,信息更新速度加快,给人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还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部分造成了心理问题。正如联合国专家预言“从现在到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深刻的痛苦”。随着中国社会的商业化发展,人们逐步发现,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这些问题甚至对生存产生威胁,这种威胁在未来将超过生理疾病对生存的威胁。社会的发展同样对初中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些不良影响同步引发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如厌学、孤独、焦虑等。

根据卫生部对近十年的统计,意外事故和疑难杂症不是导致 15 至 34 岁青少年死亡的首要原因,自杀才是首要原因。除了青少年自杀问题凸显,青少年犯罪也是日益凸显。根据呼和浩特警方的数据统计,在警方抓获的呼和浩特市警方对青少年的犯罪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

2011 年 7 月—2015 年 7 月,呼和浩特市抓获涉嫌刑事犯罪,初中生占 64.86%,大学生占 22.78%,小学生占 13.51%,高中生占 12.36%;2012 年 8 月—2016 年 7 月,抓获涉嫌刑事类犯罪的 104 名学生中,初中生占 52.88%,大学生占 20.19%小学生占 14.23%,高中生占 12.5%。因而,初中学生已经成为犯罪的多发群体,此结果发人深思。初中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身体发育的巨变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个性将初步定型,很多新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现在的初中生自尊心强,志向高远,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同时,情绪不稳定,独立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弱,再加上学习的不适应,人际交往的不顺畅,现实生活的压力等很容易让学生感到焦虑、紧张,严重的导致心理障碍,诱发心理疾病。所以,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心理疾病就显得尤其重要。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应主动承担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把它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

二、研究目的
初中时期,是人生不可复制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将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时期,学生将初步构建和完善人格。但是这一时期也是学生的叛逆期,会出现焦虑,迷茫,恐惧等心理障碍。因而,抓住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平稳度过这一时期,是家长的最大愿望,也是每一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结合初中生物学课程的内容有效调节学生心理状态,探索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健康是指个体在的身体、精神等都处于很好的状态。通常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身体健康,另一方面是有较强的适应性。身体健康要求主要器官无病变,身体活动能力好,劳动能力强。身体健康要求身体的生理机能都不弱。有较强的适应性、能抵抗各种疾病,能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健康不仅包括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要具备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观包括身体健康、心理方面健康、心灵方面健康、社会关系健康、智力水平健康、道德观念健康、环境方面健康等[3]。
1946 年时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它的宪章提到了健康的概念:“健康其实是一种在身体方面心理方面和社会关系方面的完满状态。”(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WHO1948.)这种定义包括了精神及社会关系两方面的健康,既包括了人的身心,家庭关系还包括了社会生活。
由此得到,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 3 个方面。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作为身心统一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
.............................

第二部分 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及成因分析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调查
(一)调查的对象
青岛市区某初中三个年级的部分学生。
(二)调查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选取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作为本研究的调查问卷。该问卷是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及研究团队制定,比较适用于我国中学生进行心理诊断。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作了部分改动(诊断项目见附录一)。
(三)调查结果分析
发出问卷 500 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 382 份。由于 MHT 由 8 个维度的内容量表组成,本调查对测量的结果,先从每个维度给出数据分析,最后再进行综合数据分析。
1 学习焦虑倾向调查:
学习焦虑维度测试由 1-15 题组成。计分方式是选“是”得 1 分,选“否”得 0 分,即最高15 分最低 0 分。
(1)学习焦虑总得分人数占比分析:在计算总分时需要换算成标准分,最高 10 分最低 0分。分数在 8 分以上就认为有明显的学习焦虑倾向。需要给予心理指导。根据测试结果,绘制图形 2-1。

结论:接受测试的学生中,高分(8 分以上),人数占比为 14.11%,存在学习焦虑倾向;不存在学习焦虑倾向的占比 85.89%,其中低分(3 分以下)的人数占比为 0.42%,完全不存在这种心理倾向。
.............................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
(一)学习焦虑型
根据调查,学习焦虑主要集中在中差生。他们每天经常担心学习跟不上老师的节凑,经常担心作业会错,经常担心被老师提问,更担心考试考不好。导致无法安心学习,甚至无法安心睡觉。初中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接受测试的学生中,在学习焦虑这一维度的平均得分约为 7.65 分,最高分为 15 分,最低分为 2 分。存在明显的学习焦虑倾向的人数占比为 14.11%;其中完全不存在这种心理倾向仅 0.42%。这表明受试者中大部分初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焦虑。学习焦虑型是构成笔者学校心理健康问题最大的问题类型。

(二)自责倾向型
自责倾向主要表现:总是怕做错事,而且不管做什么,总是担心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就认为是自己的错。形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在平时的考试时,家长或教师过多的批评学生自己的学习自己没有处理好,从而影响到做其它事情做不好多找自己的原因。接受测试的学生中,在自责倾向这一维度的平均得分约为 5.76 分,最高分为 10 分,最低分为 2 分(最高 10 分最低 0 分)。存在明显的自责倾向人数占比为 10.04%,完全不存在这种心理倾向,人数占比为 3.02%。这表明,孤独倾向型是构成笔者学校心理健康问题的第二大问题类型。
(三)孤独倾向型

由于科技发展,初中学生的交往也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转变成上网或视频聊天。再加上城市拓展加速,人与人在同一个小区却不认识居多,导致现在有一种孤独症叫做“高楼孤独症”。接受测试的学生中,在孤独倾向这一维度的平均得分约为 3 分,最高分为 7 分,

最低分为 1 分(最高 10 分最低 0 分)。存在明显的孤独倾向的人数占比 7.08%,完全不存在这种心理倾向的人数占比为 2%。这表明,孤独倾向型是构成笔者学校心理健康问题的第三大问题类型。
..............................

第三部分 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探索........................ 26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6
(一)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可行性.......................... 26
(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生物学教学的途径............................. 26
第四部分 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教学设计............................ 31
一、融合作精神于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教学设计案例与实施建议............................. 31
(一)《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31
(二)融合作精神于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实施建议............................. 34
第五部分 课题的结论与展望..................................... 45
一、结论.............................. 45
二、展望与不足................................. 45

第四部分 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教学设计

一、融合作精神于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教学设计案例与实施建议
合作是协调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工协作。合作精神是大局意识的集中体现。学生间的合作,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利于学生间的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减弱了学生的孤独倾向。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注意合理构建教学环节,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信。根据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本教学设计有助缓解学习焦虑倾向型心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助于缓解孤独倾向型心理问题,人际关系焦虑型心理健康问题,学习焦虑倾向型问题。
(一)《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其三大作用之一。它促进了自身物质运输,促进了环境生物圈的水循环。为了知识间的连贯性和整合性,我们将本节课安排为 2 课时进行。第 1 课时从生活现象出发站在宏观的角度认识蒸腾作用概念再从微观认知蒸腾作用的结构基础,第 2课时从微观认知蒸腾作用中水分的运输和散失途径,再从宏观感知蒸腾作用的意义。2 个课时中都安排了学生实验,有探究类的也有观察类的,有教材中原设置的也有创新的,力求通过学生亲身体验获取直观的知识信息。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但在探究实验的设计方面还不够熟练,因此这里 4个实验都采用半探究的方式进行,保证了实验的效果。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觉蒸腾作用并不陌生,再按照宏观—微观—宏观的认知规律来安排和设计各项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实现超乎原来的教学效果。
.................................

第五部分 课题的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研究尝试探索生物学的学科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生物学教学整合在一起。提出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初中生物学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教师在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适当调整情绪,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尊重每一位学生,融洽师生情感;合理对待个体差异,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基于以上原则笔者进一步提出融合作精神、挫折教育、提升学习兴趣于初中生物学教学的三个策略,将合作精神、挫折教育、提升学习兴趣等内容融入初中生物学教学,并给出基于三个策略开展的教学设计案例及相应的实施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生物学教学,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内容,让初中学生在学到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提升了心理活动,提高了心理素质,培养了积极的生活态度。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生物教学,应以师生的亲密联结为标志,其重点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心理学知识丰富、扎实,还要求老师研究融入的策略与时机。教学过程中,既能做到信手拈来,又不至于喧宾夺主,需要在合适的内容上偶尔提及一下,让学生产生好奇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接受效果,在后续的课程中逐步渗透,在以后的成长路上,逐渐理解。这对教师心理学知识要求也不低。
所以这种融合既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不断完善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又能够促进教师教学素养的持续生成,预期能够产生师生共赢的良好效果。但对教师的成长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能否调动教师主动迎接这种非专业知识类的挑战是个新的问题。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