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结合新时代的发展状况及特色,谈一谈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旨在对选题有着更清晰的认识。
1.1.1 选题背景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根据教育部 2017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①。高等教育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在理念引领、科技进步、成果产出、产业升级、文明交流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对于高等学校而言,教育现代化的加速发展,既给自身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迎来了更高的要求。
2010 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表明,要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创建进度,以及为国家培养出一批超群拔萃的创新人才②。一流的学科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管理制度、一流的资金投入、教育设施建设和回馈社会的精英人才,都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③。这几年,高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 6500 万高素质人才,这一群高素质人才既作为大学优秀校友,又是社会的高级人才群体。他们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社会进步的促进者和社会发展的建设者。校友不仅在物质上,而且在行为和精神上对大学建设均产生重大影响,所形成的校友文化将学校、校友和社会三者更加紧密地相联系。国务院在 2015 年推出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文件中谈到要大力推动大学文化建设, 形成具有特色的一流大学精神和文化④。
大学拥有传承和创造文化的特殊功能,所形成的大学文化,不仅体现出在校师生学习、生活以及参与活动而形成的特殊群体精神,而且也是推动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关键①。其中校友文化来自大学文化,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地联系,同时校友文化又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经受两种文化共同作用的校友文化为大学“双一流”建设提供重要延伸和不可或缺的人文基础②。在此背景下,本文对目前大学校友文化培育的方法、效果及问题进行深刻剖析,从而为完善校友文化培育途径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1.2 文献综述
通过收集并阅读国内外关于校友文化及其培育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校友文化培育研究现状。在对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采用评述的方式探讨目前相关研究的不足。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在校友文化的研究方面,国外对校友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比较多,最早刊登或出版文献的时间可以追溯到 1822 年,且对此方面的研究也较为深入,所积攒的众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从校友捐赠上升到校友文化理论研究
在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关于校友问题的研究是从校友捐赠开始的,学者们把校友的这种捐赠行为定义为一种利他的行为或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慈善捐赠,都偏爱于研究它形成的原因、规律以及去猜想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那么校友愿意给母校捐款和提供一些其他帮助,是由于自身在进入大学前受到家庭、中小学时期的经历、身边朋友以及社区文化、价值观和信仰等影响就已经形成某种相关的特质,还是在大学生活中以及毕业之后母校给予自己深远影响而产生的回馈行为呢?
学者们纷纷从不同学科角度出发,对校友捐赠问题进行理论研究。Cabrera &Thomas Sanford(2010)认为套用彼得?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theory)来说,校友是否能够用行动来给予母校支持,取决于他对母校进行捐赠的成本和他在校期间或者毕业之后母校给其带来的收益,对两者之间交换的结果进行分析①。Sun & Grady(2007)从公共利益理论(public good theory)来思考校友捐赠问题,认为不仅母校能够从校友捐赠行为中获得利益,捐赠者自己也能从中获得利益。而且捐赠者所获得的效用远大于实际捐款价值,因为捐赠方所能获得的利益来自所有的捐赠者和捐赠物体现出来的总效用②。另外,还有学者使用其他一些理论进行研究,如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 choice theory)等等。
.............................
第 2 章 校友文化培育现状分析——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
2.1 调研的基本概况
笔者通过对省内不同高校走访调研,分别从校友工作、人才培养以及校友文化培育情况进行了大致的了解,最后再选取一所高校进行深入调研,从而对其目前校友文化培育现状进行较为细致的剖析与研究。
2.1.1 调研高校基本情况
江西财经大学是由多个学科构成的财经院校,其校友会成立于 2009 年 12月,是由江财校友自愿联合并经江西省民政厅注册登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组织,早于省内其他高校。校友会自成立以来,遵章办会、夯实基础、创新进取、拓宽思路,致力于加强国内外校友之间、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联系。按照“服务校友、服务母校、服务社会”的要求,树立“为校友提供终身增值服务”理念,为促进校友事业发展而不懈努力,全力打造“江财名片”①。
2013 年校友联络办公室正式成立,下设综合科、校友联络科、基金管理科三个科室。部门工作职责为“发挥校友会功能,积极挖掘校友资源,凝聚并发挥校友力量,发挥基金会、校友会的作用,争取得到更多校友和社会人士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支持”。部门下设的综合科负责校友联络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对内外工作进行协调;校友联络科负责校友联络、编辑《江财人》杂志、校友会和校内校友工作日常管理事务;基金管理科负责江西财经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日常事务、学校捐赠项目拟定、社会各界和校友捐赠管理、投资理财等工作。另外,江西财大获评教育部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50 强”,江财众创空间获批为“国家级众创空间”。据资料显示,学校排名中国财经类大学排行榜第 7 名、中国 CFO 大学排行榜第 5 名。在中国高管校友大学、中国大学校友捐赠、中国大学杰出校友等排行榜都名列前茅。因此,笔者选其作为深入调研对象。
.............................
2.2 高校校友文化主要培育方法
校友群体无论是在促进高校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支持母校建设发展方面,还是提升母校的社会名誉方面,都充当重要的角色。校友文化的培育有助于提高师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加速对校友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从而促进校友与母校的联系,巩固与升华浓厚的母校情。但高校若想培育优秀的校友文化,只是通过依靠学缘关系来维护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高校师生的共同参与和维护,特别是高校管理者与负责校友工作的教师,进行校友相关工作时发挥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效果。在高校校友文化培育过程中,需要注重师生以及教师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深刻的认识到校友文化所拥有的独特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了解学校培育校友文化的主要方法。
2.2.1 建立校友馆,丰富校史资源
在母校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奋斗历程中,是莘莘学子以校为家、刻苦学习、磨砺意志、不忘母校的精神品质,支撑着学校始终坚持以振兴民族财经教育为己任,虽历经几起几落,终不改办学初衷。为了保存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这份深情厚意,在学校领导、校属有关部门、各学院及各地各专业校友会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建立校友馆便成为了校友文化的主要培育方法之一。校友馆的筹建工作受到了全校的重视,在筹建期间,校党委书记以及校长多次对校友馆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校友馆建成展示江财校友风采、传承江财校友文化的场所,突出校友馆的宣传、激励功能。江西财经大学校友馆是一座集中反映校友工作,弘扬江财校友精神,宣传办学成就,激励在校生的场馆。展馆寓于“家”的含义,展示内容紧紧围绕“校友”。以校友事迹、校友风采为主线,记载江财校友创业史、奋斗史;以丰富多彩校友活动资料为侧翼,介绍校友总会及各地各专业校友会工作;以校友精神为根本,激励在校学生发奋学习,不断进步。校友馆是在原校史馆基础上改建,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高校首座以校友为主题的、单体面积最大的校友主题展览馆①。
..........................
第 3 章 大学校友文化培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29
3.1.在校生主体意识及校友意识不足..................................303.1.1 在校生校园主体意识不强...............................30
3.1.2 在校生与校友联系较少.....................................31
第 4 章 完善大学校友文化培育途径的对策建议.................................41
4.1 提高校友归属感,增强母校核心地位..................................41
4.1.1 培养在校生共创共享价值观.....................................41
4.1.2 加深在校生校友意识发挥校友榜样作用.............................42
第 4 章 完善大学校友文化培育途径的对策建议
4.1 提高校友归属感,增强母校核心地位
在校阶段是校友对母校产生归属感及文化认同的重要阶段,优质的校友文化也将影响校友终身,伴随校友走出校园踏入社会,校友文化的培育途径应该从学生在校时期就开始。
4.1.1 培养在校生共创共享价值观
校友作为高校建设及校友文化的关键主体,由于主观意愿不强,导致在校期间并没有对母校形成良好的归属感,很难发自内心地去关注与陪伴母校的发展。正是因为这种主体意识归属感在校期间没有形成,在校友离开母校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其逐渐远离学校的发展。为了增强在校生的主体意识及对母校的归属感,需要一种人为的力量将母校与校友紧密的凝聚在一起,并能够长期的维持这种状态。这种力量既不能来自家族中的血缘关系,又不能依靠制度甚至行政手段去约束,因此只能通过塑造共同的价值观来加强维护各主体之间的情感联系。共创共享的核心价值观,正是既符合这种情感关系,又有利于形成母校与校友共同利益、责任与情感的体现①。
.........................
结语
近年来学者们对于校友问题,较多的关注都在于校友资源与校友工作探究,而很少有研究者从校友文化培育的角度来研究新时代下高校与校友的关系。高校承担着为国家输入高质量人才的使命,同样高校的建设与发展也离不开校友的支持与鼓励。然而大学传播的绝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大学的精神,也恰恰是大学精神占据着凝聚全部校友的核心地位。当大学将校友输送到社会的各个地区各个岗位的时候,大学所要实现的是对整个人类、整个社会发展承诺的使命。绝不是某个大学、某个校友、某一时刻的成功,这不仅是校友工作的终极情怀,也是校友文化的最终价值体现。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当前国内外关于校友问题及校友文化培育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尝试填补校友文化研究中的空白领域。其次通过进行访谈和发放问卷的形式,对江西财经大学校友文化培育现状及影响校友文化培育的因素进行调研,并将访谈内容进一步整理,同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与分析,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国内外优秀大学校友文化培育的成功经验,从与校友文化培育相关的在校生、校友、高校管理者、政府工作者四个主体层面展开叙述,对完善地方性大学校友文化培育途径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现阶段,国内与大学校友文化培育相关的学术研究还有待深入,相关的参考文献数量也非常少。再者,本人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有限,需要修正与改进的地方也很多,在今后的学习中,本人定会继续深入研究此类问题,争取做到更好。最后,也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关注并研究大学校友文化培育问题,同样也希望高校能够凝聚校友力量,汇集校友智慧,汇集教育资源为国家创办更加优质大学,培育出更多的拔尖人才,编织精神纽带传承校友文化,服务于国家与社会,传递道德正能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