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技园助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776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笔者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在校大学生、科技园创业学生、以及科技园工作人员进行了实证调查,并结合理论基础,分析出大学科技园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还存在经济扶持体系不完善;政策不完善;区域发展限制;课程培训未成体系;创业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并总结了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一)社会背景
早在 2006 年,我国就提出要在 15 年内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使高科技成为推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并且确立了到 2020 年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1]。党的十八大,习总书记再次强调了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科技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促进就业,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但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高技术人才的支持,高校作为学生吸取知识的殿堂,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有必要继续加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密切关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始时间相对较晚,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教育形式单一、师资力量匮乏、创新创业意识不足、创新创业实践贫乏等问题。1951 年,为了促进工业发展,世界上第一所大学科技园—斯坦福大学科技园(硅谷)诞生。此后,世界各国纷纷借鉴斯坦福大学的成功经验,通过建立大学科技园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国内大学科技园的起步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参与者的热情,截至 2015 年,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总数已达 115 个。在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出了关键作用。
(二)学术背景
中国第一所大学科技园建成后,国内学者开始着眼大学科技园的研究,但根据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章来看,研究内容相对集中,研究重点是科技园的发展史、现状分析、功能定位和运行模式等几个方面[2]。即使截止到 2010 年底,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的重点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长期以来,人们放重点于大学科技园作为一个相对独立主体的建设、发展、运营模式研究,对于大学科技园和大学的关系,例如其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进高校改革,引领创新创业人才等方面少之又少。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搜索分析后发现,从 2011 年到 2018 年,关于大学科技园的中文发文量平稳增加,研究者的目光也开始渗透到方方面面,包括大学科技园的人才培养功能。但从 CNKI 文献数据库可视化结果分析来看,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主题的文献只占 1.20%,加上以大学生创业为主题的研究,总量占比也不超过 3%。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析
1.2.1 国内研究动态
(1)关于大学科技园的相关研究
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开端是在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初期,在 1999 年,科技部、教育部从西方国家吸取大学科技园建设的经验,在我国高校展开试点工作。经过近两年的试点建设,2001 年,科技部和教育部认定了 22 所大学科技园区作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自此,其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也不断推进,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科技园的内涵、功能、模式、运行机制、对策建议等几个方面。

就大学科技园的内涵来说,不同学者从各个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点:李平认为大学科技园就是大学科技产业园,是高技术成果的孵化基地[3]。此概念是我国学者较早提出的关于大学科技园的概念,强调了大学科技园的孵化职能,却忽略了大学科技园和其他普通高新技术区的区别;2002 年,陈劲等提出中国的大学科技园是依托研究型高水平学校的特殊高新技术产业化孵化器,和其他普通高新技术园区是有区别的[4]。该定义强调了大学科技园以高层次大学为依托并且区分于其他高新技术区。学者樊晨晨认为大学科技园是以资源集中的高校为依托,通过创办中小型科技企业或是高技术公司,将研发和生产相结合起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特定地域[5]。从大学科技园的创办依托,以及创建途径还有最终目的几个角度来丰富了大学科技园的定义。此时的研究者已经意识到了大学科技园和大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但是却没有对其关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的发展,早先的定义已经不能说明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和意义。2010 年,科技部和教育部将大学科技园的定义为依托高水平大学,整合大学的资源和社会资源,为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的一个平台[6]。强调了大学科技园的依托对象为大学或大学群,并且要充分结合利用大学的现有优质资源来达到最终的目的。该定义补充了各学者在某种角度的片面说法,完整地概括了大学科技园建设方法以及职能,将大学科技园和大学划分为不可割裂的整体。

.................................

2 大学科技园助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基础

2.1 大学科技园基本理论
2.1.1 大学科技园内涵概述
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重要平台,和科技园、高新技术开发区、孵化器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但又有着各自的不同特点。在研究中,应该明确把这几者的概念区分开来,明确大学科技园和其他概念的区别,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科技园,一般是指集聚高科技企业的工业园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50 年代,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美国最早出现了工业园区,当时的工业园区以提供道路、住宅等基础设施服务为职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新技术开发能力成为评价一个企业的重要标准,工业园区在运作的过程中也开始逐渐以创新为目标,形成了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园。我国现有的科技园主要类型有高新技术开发区、民营科技园、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指各级政府批准成立的工业园区,是为了发展高新技术而建立的特定区域,主要依靠智力密集的开放环境,充分利用国内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并吸收国外资源、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手段,通过各项改革措施实现软硬环境的局部优化,从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38]。高新技术开发区包括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内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截至 2018 年 2 月 28 日,国家高新区数量达到 168 家。改革开放后,随着民营企业占有的市场逐步扩大,民营科技园应用而生,民营科技园以民营科技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向导。不同的民营科技园根据其各自不同的发展背景和环境又有着不同的管理模式,政府对于民营科技园也会给予扶持帮助,但在管理上干涉较少。大学科技园是则是以研究型大学或大学群的技术资源为主要依托依,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从而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引领创新创业人才以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激励自主创新环境,国家教育部和科技部依据科技园的发展规划、发展方向、运营情况等指标认定部分大学科技园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科研力量雄厚的大学,将优质资源和区域资源相结合,从而促进科技成果和高技术企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为了更好地区分大学科技园和其他类似机构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对高新技术开发区、民营科技园以及大学科技园从资源依托、运行机制、资金来源及政府作用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

2.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本理论
2.2.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概述
(1) 创新及创新教育
1934 年,被誉为“创新理论”鼻祖的 Schumpeter 首先在《经济发展理论》中定义了“创新”并提出了“创新理论”(Innovation Theory)。Schumpeter 指出“创新”是属于经济概念,是将经济生活中的生产环境或生产要素等重新组合,从而改变技术系统的过程,也可以称之为建立或改变一种生产函数[41]。该定义为创新理论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对于创新理论的虽研究较晚,但也有很多学者在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清华教授傅家骥认为创新就是通过研究开发新技术或将技术重组,从而实现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的过程和行为[42]。该定义强调了创新的意义是为了实现市场价值和获取经济效益。汉语词典里将创新解释为“创造新的”,创新既可以表示一个过程,也可以表示一种结果。而创新教育则是指通过一种系统化的教育培训,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的教育过程。国内最早关于创新教育的文章是在 1989 年,魏发辰教授在《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一文中指出,中国的创新人才极为匮乏,大力发展创新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根本[43]。

(2)创业及创业教育
最早提出创业概念的人是被誉为“创业教育之父”的 JeffryA.Timmons,他认为创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发现机会或抓住机会创造出新的产品或服务并实现其潜在价值[44]。该定义指出创业需要一定的时机,强调创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Cole 把创业归结为一种逐利的行为,认为创业就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创业者始终要把这种行为转化为利润来源[45]。Kirzner 主张的是预见能力,认为创业就是一种可以准确预计下一个市场空缺或是不平衡点的能力,这种说法片面强调了创业需要的发现能力[46]。Leiberlstein 对创业的定义是从竞争角度出发,提出创业就是一种可以比你的对手做的更好的能力[47]。这些定义各自从不同的角度给创业赋予了一定的内涵,总结来看,就是创业是指具有一定能力并且抓住时机在某一领域战胜对手从而创造价值的过程。
.................................

3、大学科技园助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证研究 ....................................... 19
3.1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 ............................... 19
3.1.1 调查目的 ............................ 19
3.1.2 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的设计 ........................ 19
4、大学科技园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4.1 创业教育和培训广度和深度不够 ......................................... 31
4.2 经济扶持体系不够完善 ..................................... 31
4.3 政策不够完善 ....................................... 32
5、大学科技园助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中心四环绕”对策建议 ..................................... 34
5.1 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为中心 ............................... 34
5.2 以优质的区域环境为根本 ........... 36
5.3 以完善的经济服务为支撑 ............................ 36

5 大学科技园助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中心四环绕”对策建议

5.1 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为中心
构架完整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需要多方位的系统给配合,但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其本质,也是中心点。这里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指狭义的教育,包括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创新创业服务指导以及竞赛等类型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1)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2010 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最基本方法,现有的课程体系还存在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完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构建一个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当务之急。科技园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有责任也有义务构建一个合理的课程体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要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实践训练课程和案例学习课程。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基础理论课的设置可帮助的大学生明确找到自己的定位,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实践训练课程是指科技园要利于自身已有的平台优势为学生提供开展实践训练的机会,在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案例学习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和已创业成功的人近距离接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爱好,也可以从前人身上学到知识和经验。

(2)提供完善的创业指导服务
学生要想真正投身到创业实践中来,完善的创业指导服务是必不可少的,科技园作为学校和产业界联系的纽带,其人才资源优势非常明显。借着人员的优势可以制定完整的创业导师制度体系,具体精确到一对多甚至是一对一。但由于创业导师大多是一些校内校外的企业管理者,其自身事务比较忙,用来专业指导学生的时间就会变得有限,还应该由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成立创业指导站,全程帮助学生的创业过程。
(3)举办多种创业实践活动
参加创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检验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还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目前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主要形式是创新创业大赛,而且也局限于国家牵头组织举办的比赛,对于专业的针对性不强,科技园应该联合各特色学科展开特色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包括知识问答、创意比拼、特色团建等活动。学校可以通过成立创新创业社团的形式,举办更多精彩的活动吸引更多同学加入到创新创业的浪潮中来。
..............................

6 结束语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科技创新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自 2015 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全国各大高校都加紧了教育改革的步伐,推进了创新创业教育,但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及社会文化背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诸如缺乏创新创业导师、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机会较少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上世纪 80 年代起,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经验,我国成立了第一所大学科技园,经过近 30 年的实践和探索,大学科技园已经形成了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等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平台。大学科技园是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合作的产物,汇集了政府优惠政策、企业资本、高校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等优势资源,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本文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通过实证研究,探索大学科技园助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大量研究前人关于大学科技园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发现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2)总结大学科技园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内涵和相关的经典理论;以西南科技大学科技园为例,提出大学科技园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基础。
(3)通过问卷调查对学校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以及已创业学生对于大学科技园各项指标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对科技园管理人员和创业学生进行访谈辅助辅助问卷调查结果。
(4)总结大学科技园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扶持体系不够完善、政策不完善、受到区域发展限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深度和广度不够以及缺乏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并且分析了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5)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科技园助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一中心,四环绕”的对策建议,即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为中心、以优质的区域环境为根本,以完善的经济服务为支撑、以不断优化的政策为依托、以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为动力。为大学科技园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提出一定建议和思路。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