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正念教育槪述
一、正念内涵阐释
从正念起源发展至今,人们关于正念概念的界定不尽一致,未能达成有效共识。然而,正念概念理解的多义性无助于研究的深入。鉴于此,通过对正念定义的系统梳理与分析,力图从不同维度、层面对正念内涵进行把握,以揭示正念的内在蕴涵,为后续研究铺平道路。
(一)正念的起源与发展
“正念”来自佛教,原本是佛弟子追寻真理的方法,其根源可追溯至2600多年前释迦牟尼佛的教导》在佛教中,“正念”一词有多种解释,其源头为佛教的基本教义“四圣谛”,即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四条真理:苦倚、集话、灭谙、道话,其中道谛是指消灭痛苦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称为八圣道或八正道,包括正见、正语、正思、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南传佛教的“正念”一词源于《大念处经》,佛陀点出“四念处”为众生离苦得乐,乃至证得究竟解脱的唯一道路。“四念处”被认为是身心安顿的四个入手处,透过专注觉察身、受、心、法的过程,循着身心交互作用与变化,关注当下每一个动作、念头,清楚地觉知它的生起、转变、消失,可以明白生命如何在无常中运作,从而放下对现象产生执取的无明习气。早期佛教经典如《大念处经》、《身至念经》、《出入息念经》、《阿峨达磨藏》、《界论》等都有关于正念的介绍,但记载最为详尽的是《大念处经》。据《大念处经》记载:诸比丘,什么是正念呢?在此,诸比丘,比丘以热忱、正知、正念安住于观身为身,去除对世间的贪欲及烦恼。他以热忱、正知、正念安住于观受为受,去除对世间的贪欲及烦恼。他以热忱、正知、正念安住于观心为心,去除对世间的贪欲及烦恼。他以热忱、正知、正念安住于观法为法,去除对世间的贪欲及烦恼。诸比丘,这就是正念。
20世纪初,人们对佛教“正念”有了更加通俗的理解,这主要得益于部派佛教禅定的复兴以及马哈西尊者在缅甸世俗禅定运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马哈西认为,正念就是时时刻刻对心中所生起之物的清晰觉知,这一方法被解释为“纯注意”和“对当下的完全觉知”。“由于马哈西的方法不要求熟悉佛教文献,其目的在于在限定的时间段内以撤退式方式得到教授,因此它很容易传到缅甸部派佛教区域之外的地方。”中国、韩国、日本和越南均受到这一方法的影响。到20世纪末,马哈西的正念方案演变为佛教现代化的基础之一,并跨越了地理、文化和宗派的界限传到世界各地。对西方禅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是日本铃木大佐,他所推荐和解释的禅的观念几乎奠定了美国禅学的基础。在他看来,禅乃个体生命的内在体验,其精髓不在知识考据中,而在笃行的禅道践履中。“体证”是禅学研究的基本方式,它与美国本土的实用主义很好地契合起来,强调禅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人们参与正念练习,关注身心疾患的治愈、智力与潜能的开发以及超常心理和意识状态的体验等心理训练实践,已经淡化了禅宗终极意义上“了生脱死”的开悟诉求。
..............................
二、正念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近年来,随着正念运动的兴起及其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应用,正念教肓实践正蓬勃开展,但学界关于正念教育的内涵、特点等相关问题缺乏系统、深入分析和探讨,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正念教育研究向纵深发展。因此,进一步揭示正念教育的深刻意蕴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一)正念教有的概念
威廉.詹姆斯曾说“将游移的注意力自发地一次又一次地带回主题,是判断、品行和意志的基础。”—个人如果没有这项能力,就难以成为自己的主人,而可以改善这项才能的教育就是卓越的教育。虽然这样的教育有些理想化,但通过教育给人一些指导,使人能够集中注意力是完全可能的。乔恩.卡巴金观察到,威廉.詹姆斯写这段话时,没有意识到真的会有这样的教育,而这就是正念教育。那么,何谓正念教育?从广泛意义上来讲,正念教育是指运用正念理念与方法所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从狭义上看,正念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开放、接纳和不加任何评判的正念态度,提升学生正念觉知能力,培育学生正念素养,提升学生生命质量与生活品质、促进学生生命整全与全面发展的教育形态与活动。需要说明的是:
第一,正念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生命整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形态。正念教育作为目的性存在,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全发展、心灵觉醒,达致身心和谐、心灵安适的存在状态。“正念练习的,是‘无用之用’,‘不作为的作为’,是你在这里,体验自己在这里。正念不关乎目的,只关乎存在。”我们认为,正念教育是超越了“用”的目的,是无用之大用。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正念,可以说,正念是一种智慧,是用心去悟,用身去体验,这种智慧超越了任何宗教或者信仰,它是真正普适的,是每个人的内在潜力。“每个人的发展最终是为了成就自身作为目的性的存在,也即达到生命的完整和整全,成就生命的德性和幸福”。
.........................
第二章正念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正念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虽然正念在学校教育背景下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和应用,但人们对正念教育的必要性、正当性缺少必要的关注和思考。正念教育何以必要,其合理性、合法性何在?在我们看来,正念教育的有序开展既是主体发展的需要,也有其现实基础,不仅是传统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理论发展的诉求。
(―)主体之源:学生身心和谐、心灵绽放、生命整全的需要
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的迅猛提升,人类操控科技的潜力被无限放大,以为可以创造出任何人类自己想要的东西,相比之下,人类对内在世界的认识却以缓慢的速度在增长。如何促进内心觉醒和身心和谐发展己成为人类优雅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议题。可以说,追求身心和谐、心灵安适和生命整全,是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目的以及人的生存境界与状态的具体体现。作为社会存在,学生亦有达致身心和谐、心灵觉醒、生命整全和全面发展等方面的需求。
一是追求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身心和谐是指人的生理和心理、物质和精神等方面处于健康、协调的状态。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较快,工作、生活压力与日俱增,个体身心和谐、平衡的状态被日益被打破,不断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身心健康问题。然而,身心和谐发展是人类生存的本真状态,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身心和谐是人之生存本能和本真状态。“圆满、统一、和谐、完整,这些都是人原本应有的本真性的生存状态,但在理性的极端发展下,完整的或原生态的本真性被消解了。”身体是生命存在的物质承担,心灵是生命存在的意义寄托。身心和谐不仅是人生存的本真状态,也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基石。当人的身心处于和谐状态时,就容易更好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实现自我,体验到自我生命的成就感,探寻到生命存在的意义,从而更加自觉地将自我与他人、自己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心灵安顿、诗意栖居。人的身心和谐实质上是人自身的和谐,它是作为能动化存在的个体,通过机体和心理的自我调适、平衡达到自在与和谐的状态。这种身心和谐状态不仅体现在肉体与心理、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统一,也表现在物质与精神、以及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与精神属性的内在统一。另一方面,身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身心和谐是人际和谐、社会和谐等其他和谐的前提和基础。也就是说,人是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创建者,促进人自身身心和谐既是实现自我与他人和谐的基础,也是实现自然和谐、社会和谐的基础。“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人们和谐宁静的心理精神秩序,就不可能有真正持久的、和谐的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旦个体身心处于不和谐状态的话,那么其他和谐也将无从谈起。
.............................
二、正念教育的可行性
虽然正念教育有其必要性和正当性,但并不意味着正念教育就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事情。正念教育是否可能?何以可能?在我们看来,正念教育有其价值基础和内在机制保障,相关领域的正念干预为正念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并且正念教育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正念教宵的内在机制保障
正念起作用的内在机制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只有把潜在机制的“黑箱”打开,当内部机制被充分地展现出来,我们才能够理解正念的实质。随着现代神经科学和心理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对正念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索,分别从“心”或“脑”的一极揭示正念的作用机理。正念生物学机制和心理机制的揭示为正念教育提供了内在的机制保障,从而有助于正念教育的顺利开展,发挥正念教育的积极作用。
1.生物学机制
神经科学家们利用大脑形态测量方法及脑成像技术探査了正念对于人脑生理机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长期正念练习者和普通人在神经生理活动和脑功能及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大脑天生就是一个可以因体验和培训而发生变化的器官。”当代神经科学已经证明神经具有可塑性,即大脑具有通过发展新的神经连接来充足自身的能力。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情意神经科学实验室主任理查德.戴维森教授称“神经可塑性是近10年来现代神经科学领域最伟大的发现“神经可塑性”是大脑的能力,是人需要终其一生去发展的一种能力。戴维森教授所进行的一系列与正念相关的大脑研究,揭开了正念静坐、冥想的神秘面纱,他认为“当我们以开放和接纳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新经验时,以往用于自动反应的神经联结被暂时阻断了,而新的大脑突触联结得以产生和加强。正念利用大脑的可塑性,对心灵的习惯重新进行了训练,在大脑中开辟了一些新的神经通路。”我们可以通过脑电波研究、磁共振研宄以及大脑一体化研究,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和揭示正念训练的生物机制。
................................
第三章正念教育的价值探析....................66
―、正念教育的学生发展价值....................66
(一)提升学生认知能力....................66
(二)培育学生情绪智力....................66
第四章正念教育价值实现:影响因素与主要途径.....................89
一、正念教育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89
(一)主体因素.....................89
(二)客体因素.....................89
第五章正念教育价值的实现策略...................101
一、增强主体正念观念,培育正念教育认同...................101
(一)正确理解正念蕴涵...................101
(二)培育正念教育价值认同...................101
第五章正念教育价值的实现策略
一、埔强主体正念观念,培有正念教宵认同
任何教育改革,若没有相应的价值观变革,想要成功是难上加难。所以,教育改革的起点应该是新的教育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提出与确认。毋庸讳言,正念教育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教育主体对正念教育价值的认可与接纳。正念教育价值认同是进行正念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将直接影响正念教育的开展以及正念教育价值的实现。
(―)正确理解正念蕴涵
教育主体尤其是教师和学生,要在观念上对正念予以认可和接纳,对正念的本质及其特点有准确的认识和理解。譬如,正念虽源自佛教,但目前已经科学化、日常化、生活化,并不带有任何宗教价值观。正念不是天马行空的空想、幻想,而是一种静思冥想、内观冥想;正念不是让头脑保持静止、空白状态,而是全心全意地专注当下、觉察自我与内外环境的经验感受;正念不是纠缠过去或面向未来,而是一种觉知当下、体察当下、进入身定心静的生活境界。可以说,现在世界各地的人们练习正念,它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身心调节方法。在某种意义上,正念触及并增强了普适的人类能力,让我们可以持续一生的学习、成长、疗愈与转化,而任何人只要与自己内在的疗愈力量接上线,生命就会因此大有不同。正念教育只是协助个体系统地探索与发现这股疗愈力量,教师的存在,只是引导学生清楚地体验并感知,无论身心状况如何,生命中都还有一大片未开发的沃土,就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只需要好好地耕耘,必然会有丰厚的收入,生命也会因此而改变。同时,在生命的旅程中,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专家,在自己看得到的选择范围内,做自己认为最好的选择。只有正确认识、了解正念,才能真正接纳与认可正念理念。我们可以采用专题讲座、阅读、观摩研习、身体实践等方式,增进教育主体对正念内涵及其理念的认识与理解,培育正念教育共同愿景。
...........................
第六章正念教育实验及其效果
一、实验设计与实施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教育论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