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试论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 国内外在这一领域已进行的工作及前沿的主要问题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从近几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写作成绩分析得知,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存在明显的不足,亟待提高。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第一部分即写作部分,写作一直是学生的弱项,成绩很不理想。李汉强(2003:155)统计过,以2002年6月的四、六级考试为例,据四、六级考试委员会的统计,全国重点院校学生的四级作文平均分仅为7.28分,按百分制计算还不到49分,而非重点院校更是低至6.37分,即42分左右;六级作文的平均分也只有7.32分和7.18分。有调查显示,听、说、读、写四项测试中,考生所承受的更大的压力则是来源于写作测试部分。由此看来,在各类英语标准化测试中,英文写作一直是学生们面临的棘手问题。
笔者在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中愈发感到写作确实是学生在考试中的“拦路虎”,不少学生存在不愿写,写不好或者写作练习就敷衍了事等情况。有调查发现:有75%的学生认为阅读进步最快,其次是听力,学生普遍认为写作和口语能力提高较慢(邹晓玲,2000:26)。蔡基刚也指出,中国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远远落后于其语法、词汇和阅读能力(蔡基刚,2002:51)。上述发现也同样出现于笔者的写作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感到力不从心(这两个方面又都是隶属于语言的输出部分)。英语和汉语隶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2. 课题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以及可能达到的水平:
3. 研究工作具有新意的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4. 研究过程中预计可能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和措施:
5. 所阅读的文献、资料(另附清单):
英文参考书目:
1. Beaugrande, R. De & Dressler,W.U. 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M]. London:Longman,1981.
2. Brown,G. & Yule,G. Discourse Analysis[M]. London:Longman,1983.
3. Brown, Douglas.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Regents,1994.
4. Fisiak, J.(ed). Contranstive Linguistics and the Language Teacher[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5. Fries,C.C.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M].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47.
6. Halliday, M.A.K. &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7. 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8. James,C. Contrastive Analysis[M]. Singapore: Longman,1980.
9. Krashen,S. Writing: Research, Theory and Applications[M]. Oxford: Pergoman Institute of English,1984.
10. Lado,R.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7.
11. Weigle,S,C. Assessing Writing[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中文参考书目:
12. 蔡基刚,《大学英语四、六级写作要求及评分标准对中国学生写作的影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13. 丁承涛,2006,《试论英汉对比分析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4. 杜爱香,2008,《英汉对比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15. 胡春洞、王才仁,1998,《英语写作论》。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
16. 胡壮麟,1994,《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7.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1989,《系统功能与法概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8. 李汉强,《英汉对比分析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7期。
19. 连淑能,2010,《英汉对比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 刘润清,1999,《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1. 马广惠、文秋芳,《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外语教学和研究》,1999年第4期。
22. 潘文国,2002,《汉英语对比纲要》。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3. 钱莉绚,2004,《英汉对比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24. 王菊泉,2011,《什么是对比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5. 王菊泉、郑立信编,2004,《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1995-2003)》。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6. 王立非,2000,《对比分析研究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杨字俭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165-175。
27. 徐美兰,2008,《英汉对比分析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8. 徐玉臣,《英汉语言主要衔接手段的对比分析》,《山东外语教学》,1996年第2期。
29. 许余龙,2010,《对比语言学》(第二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0. 许余龙,《汉英篇章中句子主题的识别》,《外国语》,1996年第6期。
31. 张敏,2007,《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英汉对比意识的培养》。
32. 张在新,《我国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4期。
33. 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2001,《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4. 朱育华,《英汉语言对比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外语教学》,2006年10月号。
35. 邹申,2005,《语言测试》。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6. 邹晓玲,《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思路》,《高等建筑教育》,2000年第3期。
37. 左岩,《汉英部分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3期。
(注:在以上5条中,第1、5条最重要,而且相互关联。初步选定论文题目后,应去图书馆查资料;上网,进入博士硕士论文库、中国学术期刊等,键入关键词,搜索相关论文。
(1)在以下第1条“国内外在这一领域已进行的工作及前沿的主要问题”中 填写别人的论文中已经取得的成果。 在开题报告中,这一部分最重要,要求尽可能详细地撰写,要求给出出处(作者名,年代:页码)的基础上,大量引用别人的成果。(给出出处,引用越多越好;如不给出处,就是抄袭,将来会被取消学籍。)
(2) 结尾处写明,别人的研究尚有什么不足之处,你打算有何改进,即使是很小的改进;也可说你的分类比别人更详细,或你的分类与别人略有不同,等等。 )
论 文 提 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