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教育践行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933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引 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思想意识形态是社会长期发展的内在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以及不断丰富和创新的马克思中国化理论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尤其是物质文明建设硕果累累,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然而,思想意识形态的发展长期滞后,产生了比较严重的信仰危机。在国家意识层面,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国外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大量涌入,极大地动摇了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片面追求国外的高社会福利、自由、人权等,追求个人享乐,更严重者通过非法手段出卖国家利益,极大地危害了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在社会层面,人与人之间淳朴、友善的关系逐渐遭到冲击,碰瓷现象屡见不鲜,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受到亵渎;部分人更加追求物质利益,而不顾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安全、公平民主等不断遭受破坏,城乡之间都出现了大量的偏激价值观。在个人发展领域,大家更加注重名利,受困于高房价、高物价、高交通成本、高教育成本,为了满足个人需求,逐渐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脱离,就业时更加注重安逸,创业时更加追求高回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逐渐消失。面对思想意识形态存在的信仰危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引导大众思想意识形态转变、坚定大众社会主义信仰信念奠定坚定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用 24 个字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高度概括,明确指明了社会主义信仰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做出了新部署、新要求②。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变成实践,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理解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在实践中探索、贯彻、执行,由理论逐步细化成道德规范、行为规则、价值理念。意识形态建设如果离开实践,将会削弱理论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价值,而加强意识形态的实践,理论培育是必要环节。因此,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后,中央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着重指出了培育和践行。面对当前社会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合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活动,是当前全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具有时代必然性和历史必然性。从社会发展规律看,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实现了小康社会,人民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要成功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始终,并且形成全社会共识,以更加统一、稳定的意识形态维护社会稳定,以更加理性的信念和坚定的信仰面对社会转型中的各种矛盾。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核心价值观在国外同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国外的政党组织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幕后主导力量,社会价值观通过他们上升到国家层面,并作为执政党争夺执政权的基本要素,国外虽然实行多党制,但是各政党均将社会价值观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关联在一起②。国外的政府组织充当社会价值观的主导力量,他们负责制定有关社会价值观培育、践行的相关制度,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一些国家也将社会价值观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③,例如,澳大利亚政府将公正、效能、公平、亲切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企业在国外的社会价值观建设中充当辅助力量,通过维护员工权益、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树立企业的社会担当形象,打造企业品牌、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民间组织在国外社会价值的建设中承担重要任务,例如一些青少年保护组织、环境保护组织,通过举办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宣传社会价值观,引导公众共同践行社会价值观。国外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方式方面,通常采取多种方式,教育系统、传媒系统、宗教系统等,都纳入了社会价值观建设体系。国外核心价值观的性质与社会生产方式、国家发展战略、社会现实与发展诉求、宗教文化等相关,通常将国外核心价值观分为以下几个类别,第一种是西方核心价值观,主要是一些欧美国家,如美国学者罗伯特贝拉所言,欧美国家的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是个人主义;第二种是朝鲜、古巴、越南、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观,这些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强调爱国、领袖崇拜等;第三种以韩国、新加坡为代表的亚洲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大区别是,他们明确地将民族、宗教等因素列入其中;第四种核心价值观是完全的宗教信仰,尤其是阿拉伯国家,他们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国家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基本与宗教信仰完全一致。国外建设社会核心价值观,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为了提高社会公众对社会价值观的认可程度和践行自觉性,通常将社会核心价值观与本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①,这种结合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大众接受,降低大众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陌生感,另一方面利于形成传承,尤其是传统文化方面,是各国经过长期积累而沉淀的;此外,国外的社会核心价值观还充分考虑了时代现状,例如欧盟成立以来,很多成员国都将民族、自由、正义作为各自的核心价值观,以尊重成员国家的整体利益,及各国民众的个人利益。国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的以教育、宗教为主要手段,有的还将法治、新媒体作为了重要手段,多样化的建设手段可以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形成整体建设效应。思想意识形态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体现,思想意识形态与国家性质关系密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巩固资本主义制度,高度重视思想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利用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核心价值观。西方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中,新媒体的种类、运用方式多样化,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电影等,通过生活化的方式推向国内,并不断向社会主义国家渗透,通过名人效应、互联网等渠道,过度渲染西方核心价值观,鼓吹西方人权自由和社会公平,抨击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种弊端。西方国家在建设各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意识到他国文化对本国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他们采取了交融汇合的策略,一方面,坚定的维护本国的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将外来文化不断向本国核心价值观融合,从而丰富本国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又不失自身特色,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社会核心价值观与社会现状吻合,提高群众对国家提出的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

价值与价值观、核心价值与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基本元素,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脉络,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质与作用,能够全面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及其基本原则分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培育奠定理论基础。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等领域都广泛应用,关于价值的概念,通常从经济学和哲学两个方面进行阐释。经济学层面的价值与商品的诞生密不可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劳动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加,在满足个人需要的前提下,多余产品开始进入市场进行流通,初期的流通主要是物与物的交换,劳动产品交换过程中,为了体现交换公平性、简化交换程序,逐渐产生了一般等价物。商品能够走向市场进行交换,与其两大属性密切相关,即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用于衡量商品交换能力的重要标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将商品的价值定义为,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商品满足某种使用功能的属性。商品的两大属性盘活了交换市场,在市场不断成熟的过程中,价值的概念更加精确、丰富、完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密切,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才能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从而为商品提供走向市场交换的潜力和能力,如果商品没有使用价值,得不到人们的认可,那么,商品的价值也就无从谈起,由此可见,价值源自人们的功能需求,如果一种商品在某地或某时间具有使用价值,那么,商品的价值也随之产生;如果商品在某地或某时间没有使用价值,那么,商品的价值也随之变小。商品必须先有使用价值,再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过程中重要的衡量尺度,是以商品交换这一场景来进行价值定义和衡量的,离开了商品交换,价值也就失去了实用意义。凝集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劳动是抽象劳动,与商品经历的具体劳动无关,抽象劳动利于不同商品之间进行价值对比、衡量、交换,具体劳动与商品的产生相关。价值难以独立存在,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能体现,价值的存在具有相对性,价值能够体现劳动者之间交换产品的社会关系。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起源与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成密切相关,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萌芽和探索阶段,尽管没有成为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但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探索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经验教训,奠定了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阶段出现了大量的原始思想,这些思想更直接的表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用这些价值观作为理论成立的重要依据。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与资本主义的诞生有关,当社会出现一种意识形态时,必定会有对立意识形态诞生,在批评与矛盾中共同发展,所以,资本主义的诞生与发展,也促进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资本主义诞生于 16 世纪,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自发形成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随之存在,社会矛盾也随之产生。资本家在鼓吹资本主义优越性的同时,一些有思想的理论家开始从无产阶级的角度思考资本主义制度的利弊,他们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有了初步认识,并主动设想一些比资本主义更优越的社会形态,在设想过程中,表达了对消除剥削、追求公平等理想社会的的追求,所以,从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之日起,其理论基础就建立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描述和探索之上。一直到 19 世界 30-40 年代,空想社会主义存在了三百多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在丰富和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断提高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能力,形成坚实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培育路径........45

一、创新理论表现形式,巩固学校培育主阵地.....45

(一)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培育自发性....45

(二)理论联系热点,提高学校培育有效性.....47

(三)丰富社会志愿服务,增强学校培育延续性......48

二、充分结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设优秀培育队伍..........50

三、科学整合新媒体资源,推动公民社会价值观培育...........54

第四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辩证关系.....59

一、培育影响认知........59

二、践行检验认知........62

(一)践行主体检验认知的主动性............62

(二)践行路径检验认知的全面性............64

(三)践行机制检验认知的持续性............65

三、培育是践行的基础,践行是培育的目的.........66

第五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四个全面”的推动.....71

一、构建全面小康社会的道德规范.......71

二、汇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75

三、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舆论基础.......79

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效机制.......83

五、通过管理机制创新实现社会价值取向....87

第五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四个全面”的推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都不能缺的三大战略举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一只无形的手,能够为“四个全面”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确保“四个全面”的建设始终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始终为最广大人民服务。

一、构建全面小康社会的道德规范

2012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确保到 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改革开放的成功,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经验,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物质条件的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已经从物质层面转移到了精神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明确的公民价值准则,极大地消除了公民思想意识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潜在威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就必须消除利己主义,打破小团派,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真正能够为了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利益,而不是与群众争名夺利,更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损人利已、损害国家利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是 GDP 的宏观增长,而是社会全领域指数的提高,如果始终以个人利益为主,那么“全面”二字将失去真正意义,例如一些贫困落后地区、革命老区,他们在革命战争年代、改革开放时期等,为了民族大义做出了不同的牺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如果视历史而不顾,将会造成这些对国家做出贡献的地区继续处于落后状态,也难以从根本上实现全面小康。

...........

结 论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其培育、践行密切相关,培育是践行的必要方式,践行是培育的重要表现形式。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是信息培育渠道,路径的畅通与否、宽广与否,影响到信息的培育广度和深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主要包括理论培育和价值观践行,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之间的不匹配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困扰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成效,突出表现在培育路线、培育方式与践行路径、培育内容与践行机制等方面的失衡,这些失衡以培育障碍的方式存在,制约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健康发展。培育路线注重培育轻视践行;培育途径多样化,践行路径单一;培育内容与践行机制脱轨。其原因在于,培育主体与践行主体的认知存在偏差,我国当前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受到干扰最多的就是外来思潮,这些思潮一方面通过电影、网络等途径进入国内,另一方面通过国内的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不断扩散,这些企业大部分实行西方企业管理制度,对工作效率、利润价值看的比较重,企业中的中国员工逐渐适应了企业文化,并在价值观方面形成了金钱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并通过网络、生活接触等方面扩散了西方价值观,间接地冲击了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培育的理论价值与践行的实践价值存在偏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过程中,实践价值并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大部分群众将实践作为一种负担和包袱,没有将实践与社会的整体发展相关联,也没有与身边的事情相结合,忽略了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微观融合作用,核心价值观对改善社会关系、抵抗外来思潮方面,没有形成既定事实,其实践验证作用不断被淡化。培育与践行的评价机制错位,在核心价值的培育评价中,过度忽视广大群众的意见,容易造成基层培育和基层践行的深度不够,甚至无法在基层形成务实的社会效应。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