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
近些年来,各省、市都在研究和规范地方现代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各中职学校也积极进行校本专业课程设置和改革的探讨和实践,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因各地经济产业发展状况、学校专业教学条件、教师的素质及结构、教师和学生的考核机制、企业的用工需求等等均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使得学校输出的人才与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要求不能形成无缝对接,因此课程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 综合分析来看,现有课程设置方案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一是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培养技能型人才;二是课程设置缺乏实用性,实训教材缺乏;三是课程实施随意性大,科学性不强。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就业的质量和学生的发展,影响了专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教学质量及教师的发展。所以,要培养符合现代经济产业要求的人才,中职学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中山市就已开始起步,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山市港口镇已经被列为我国游戏游艺产业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基地,并先后被国家和省相关部门认定或确立为“中国游戏游艺产业基地”、“广东动漫游戏游艺产业集群(中山基地)”、“广东省火炬计划游戏游艺特色产业基地”等。如今在中山市港口镇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产业集群,在全国已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并成为该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业内人士如此形容中山在国内游戏游艺产业中的地位:国内市场上 70%的设备是“中山制造”,其中“港口制造”占有 60%的份额。由此可见,大力发展游戏游艺产业已然成为镇内进行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路径。 游戏游艺产业是一种朝阳产业,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电子装配与检修、钳工、焊工、机电产品设计、动漫软件设计、市场营销等专业工种。 在中山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打造游戏游艺产业基地的契机中,中山市各中职学校在专业建设中必须顺应时势,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大力发展适应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的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提高就业的质量。
..........
1.2 核心概念界定
本文的核心概念有产业结构、游戏游艺产业、专业、课程设置等。为不产生歧义,现分别界定如下。产业结构,也就是国民经济中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的三次产业部门内部以及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构成。产业结构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生产资料内部和生活资料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国民经济部门来讲,主要是对服务业、农业、重工业、轻工业、商业、建筑业等部门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研究。① 本文对产业结构的划分采取的是三次产业分类法。这个方法是按照社会生产活动以及国民经济部门出现和发展的次序对整个产业结构进行的划分。 第一产业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产品的行业和部门。第二产业是在初级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和再加工的行业和部门。第三产业是为消费和生产活动服务除第一和第二产业之外的其他行业和部门。三次产业分类法是目前世界上比较通用的,为产业结构进行分类的方法。1988 年我国开始使用这个方法,对三次产业进行了具体划分: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等)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②
..........
2 中山市游戏游艺产业发展情况与人才需求分析
2.1 中山市游戏游艺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中山市游戏游艺产业集中于港口镇。港口镇主要以经营家电、电子、服装、塑料展示制品、家具等为主,是典型的外向型工业经济体系,发展潜力巨大,但核心产业一直不够突出。近几年来,镇党委、镇政府紧紧围绕“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以工业经济发展为重点,突出镇域经济特色,着力培育游戏游艺这一新兴朝阳产业。 2007 年,中山市游戏游艺行业协会成立。港口镇借助拥有全市三分之一游戏游艺企业的优势,随着一批较大型的游戏游艺企业迅速成长,产业雏形显现。 2008 年 10 月 8 日,中国游戏游艺产业基地正式在中山市港口镇挂牌。 2010 年,在中国(中山)第三届国际游戏游艺博览交易会开幕式上,省科技厅正式将“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荣誉称号授予港口镇。 目前,港口镇现有游戏游艺行业企业 48 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16 家,从业人员达 5000 余人。在政府的政策引领下,港口镇借助拥有三分之一游戏游艺企业的优势,成为中山市重要的游戏设备、游艺机制造基地,形成了在全省乃至全国较为突出的集群优势,并已成为中山市具有产业特色,又具一定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游戏游艺专业镇,2011 年港口镇特色产业产值达 30.3 亿元。① 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先后把中山市港口镇的游戏游艺产业基地列为:“中国动漫游戏人才培训基地”、 “广东动漫游戏游艺产业集群(中山基地)”、“广东省火炬计划游戏游艺特色产业基地”。②
..........
2.2 游戏游艺产业技术与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关联度分析
国家级的游戏游艺基地落户在中山市的一个沙田水乡小镇港口,这将为中山市的中职学校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 游艺(戏)机技术涵盖到人文历史、物理传感、机械制造、机电自动控制、声光电集成、IT 动漫设计、工艺美术、现代物流、国际营销等多个专业领域。 游艺(戏)产品的组织设计、加工制造、质量控制、产品的运行控制、售后维护等环节急需大量的初中级理工科专业技术人才。并且,未来几年,基地企业对大量理工科各类人才需求将随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而相应调整及增长。这些理工科专业区域正是中山市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的核心教学任务及内容,在此领域开展行业技术研发及技术支持应是中职学校认真规划的课程研究内容。 在 IT 技术领域,港口镇最新引入的中山数字娱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中数娱)是一家国际化高科技企业,领首数字娱乐行业,在广东中山设有公司总部,北京设有中央研究院,在东京、首尔、旧金山、墨尔本都设有营销办事处。 中数娱拥有专业、庞大的网页游戏开发和运营团队,拥有自己的游戏运营 IDC和 Call Center,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网页游戏开发商及运营商。公司开创性的将网上数字娱乐内容和现实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将互联网电子商务模式与数字娱乐技术相结合,向新一代的数字娱乐终端开发、数字娱乐产业园区开发和体验式电子商务等相关领域进行业务拓展,并努力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梦幻数字娱乐新世界。① 国际化高科技企业的进驻将为中山市中职学校学生见习提高提供了一个高端舞台,同时也为我校的 IT 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一个 IT 数娱专业再学习及培训的平台。
.............
3 与游戏游艺产业相关的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 14
3.1 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 14
3.2 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 15
3.2.1 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 ............ 15
3.2.2 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 17
3.2.3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 22
4 基于游戏游艺机产业需求的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改革策略 ......... 26
4.1 课程改革的原则 ........ 26
4.2 课程内容的改革 ........ 27
4.3 课程结构的改革 ........ 29
4.4 课程实施的改革 ........ 34
4.5 课程评价的改革 ........ 36
4.6 课程建设中的校企合作改革 ...... 37
5 结语 ........ 39
4 基于游戏游艺机产业需求的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改革策略
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上处于中心环节。①在此,我们从调研的五所中职学校中抽取 C 校作为实验学校,对 C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出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坚持“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改革的原则,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校企合作的改革入手,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②充分体现校企合作的职教课程的特色。
4.1 课程改革的原则
在课程设计上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进行教学活动层次化、教学内容项目化、教材编写模块化、技能训练实用化等改革。 课程结构的改革要考虑整体性的问题。虽然课程结构涉及面较广,但对于中职来讲,重点是要注意两大问题,即“课程结构中实践课程模块体系”和“课程结构中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 在课程结构改革中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宽”与“专”兼取,即在“宽”的专业群中定“专”的专业方向,既解决了“宽”与“专”的矛盾,又实现了以“不变”应“万变”的专业变化。 此原则主要针对 C 校的“计算机类”、“经贸类”、“电子信息类”、“机电类”四个专业群中的课程改革。这一课程改革原则,主要是为了学生不仅能掌握本专业的基础课,又能适应本专业要求的专业技能训练,而且通过模块课程设置来进行工种的达标训练。 在“宽”与“专”兼取的大原则下,专业课程体系组成的基本模块就可以划分为四个,即专业通用课,专业核心课程,专门化方向课,专业拓展课程。其中,专业课程的课时比例应占总课时比例应确定在 60%-70%。
...........
结语
游戏游艺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当前游戏游艺产业的发展遇到人才不足的瓶颈问题,特别是熟练的技术工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该产业的飞速生产。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是解决游戏游艺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中山市开设与游戏游艺产业相关专业的学校不多,选取了五所学校作为调研样本,并且我们特别选取了 C 校作为重点实验学校。C 校作为当地的一所中职学校,虽然有较完备的实训场室和管理机制,师资的理论水平较高,但由于没有进行校企合作的深入实践,课程设置与本镇实际产业需求脱节,造成专业发展动力不足,区域特色专业不明显,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学校迫切需要探索出一套适合当地产业需求的高效的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以此来推动学校专业发展,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和学生的就业质量。 为此,本文通过对相关企业及专业教师、学生开展调研,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去探索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改革方案,使学校的专业课程融入市场运作,课程设置优化合理,创出一条与区域经济特色相适应的新的校企合作模式。 由于笔者的水平有限,对问题的调研还不够深入,本研究还存在不成熟的方面,特别是在电子、机电专业的项目式教材的课程开发工作方面以及如何更进一步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精品课程的设置研究与评价工作,仍然是我后继努力之处。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