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 言
1.1 选题依据
乒乓球 19 世纪 80 年代起源于英国,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乒乓球在世界各国都有不错的开展,到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的乒乓球步入顶峰,时至今日,中国乒乓球一直处于长盛不衰的局面,被称为“国球”。乒乓球运动具有场地局限性小、投资少、年龄跨度大等特性,还有良好的健身与锻炼的价值,深受群众喜爱并得到很好的开展。自从阳光体育运动和全名健身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乒乓球运动中,“谁是球王”全国性民间赛事的举办,还有政府机关、银行系统、学校、企业以及基层社区等不同等级、不同规模、不同年龄段的各种乒乓球赛事都大为增加。乒乓球是代表着中国体育立足于世界的一面旗帜,乒乓球技、战术至今仍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战绩,是一批批运动员和教练员不断努力,是裁判员背后默默的付出。但相对应的中国裁判员却不能有如此等同的影响力,国际赛事的裁判往往缺少中国裁判员的身影,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造成了两者发展不均衡的局面。比赛的顺利进行,靠运动员自身修养,战术素养,靠的是裁判员场上的组织、督查和宣判,裁判工作能力的高低对比赛的进行及结果有着直接影响,尤其在高水平比赛中,决定比赛胜负的是三分战术七分心理,一个不准确或错误的判法,可能影响到运动员心理,产生心理负担,不能正常发挥,左右比赛的最终结果。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乒乓球强国而言,我们必须努力建设一支与之相配套的裁判员队伍。冰雪三尺非一日之寒,必须从基础打起,从基层裁判抓起,建设裁判队伍是我们的义务、责任。就目前体育院校的学生裁判员的裁判能力以及对其培养策略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体育院校作为培训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和教育机构,对于裁判队伍的建设理应做出相应贡献,重视对学生裁判能力培养。体育院校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中,包括培养具有一定组织赛事的能力,裁判工作能力也作为学习技能的一部分。学生裁判在学校期间他们接受了比较系统的乒乓球理论知识,并且大多数学生裁判都有几年的乒乓球训练和比赛的经历,在技术实践上也有优势,有助于更好理解和学习裁判技术动作和规则,而且掌握一定的外语能力。因此,在体育院校中广泛地培养乒乓球裁判员是一项多赢的举措,既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为培养一些契合时代需求的裁判员,又能为我国裁判事业做出一份贡献。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我国体育院校学生裁判能力现状,通过统计数据并分析数据,找出存在的问题,查找乒乓球裁判及与其相关的资料,并找出对应问题的对策,为体育院校乒乓球裁判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1.2 文献综述
利用图书馆搜索相关资料及相关教材,并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网络等搜索自 1983年以来关于乒乓球裁判的期刊论文资料,并对所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类。按照竞赛规则,由裁判来组织抽签、编排比赛的进行,在比赛中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处理,并对最后结果做出准确的判决,使比赛顺利进行的能力,这是《乒乓球》(2003)教材中对裁判工作能力的定义[1]。杨树盛(1995)在对学生裁判工作能力的研究中认为,学生在校期间,也偶尔参加临场实践,并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但是有些学生裁判理论知识掌握的很好,但在实际的临场执裁时效果相差甚远,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能力不能很好的统一,并针对此现象提出几点对策[2]。田歌(2007)在对体育学院学生裁判能力研究中,提到目前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重点放在教学能力和技术训练上,忽略了学生裁判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技术水平较高但作为临场裁判能力却有欠缺,这样的教学即不能满足目前社会需要也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3]。支晓敏(2008)在对体育院校专项班学生裁判实践能力研究中指出,比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位裁判,裁判能力需要比赛来体现,在比赛中每位裁判要各司其职,首先圆满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要与裁判长及其他裁判相互协调配合,使整个赛事圆满顺利的完成,裁判长在执裁前增加对学生裁判的赛前培训与管理等等[4]。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上海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中已获乒乓球国家一级裁判员资格的学生。
2.2 研究方法
2.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上、书籍等途径查找裁判相关领域的资料,了解国内外乒乓球裁判培养状况,并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下载自 1983 年以来有关乒乓球裁判的文章,来更好的研究学生裁判能力现状。
2.2.2 问卷调查法
问卷的设计服务于本论文的研究,根据文章写作的结构设计出相对应的调查问卷,分为学生裁判基本情况、临场裁判能力和竞赛组织编排三个部分,对学生裁判(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的现状调查,设计出《体育院校学生乒乓球裁判能力的现状调查表》。问卷设计完毕之后,请教有关乒乓球裁判方面专家以及乒乓球教学的教授等 15 人,对问卷的内容及结构进行的效度检验,11 专家认为合理,4 为认为基本合理。为保证问卷的信度,并随机抽出两所学校间隔一周的时间进行重测,并通过 SPSS21.0 对数据进行统计,计算两次结果的信度系数为 0.86,P﹤0.01,表明问卷调查的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对北京体育大学、沈阳体育学院两所学校做现场填写方式,其他四所学校通过邮寄的方式填写问卷。共发放问卷 120 份,回收 112 份,回收率为 93.3%,有效问卷为 106份,有效率为 94.6%。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8
3.1 裁判工作能力的相关概念的界定 ...... 8
3.2 学生乒乓球裁判员队伍的基本现状 .... 9
3.2.1 裁判员的自然情况 .... 9
3.2.2 临场裁判相关能力现状 ....... 13
3.2.3 竞赛组织编排相关能力现状 ........... 17
3.3 体育院校学生乒乓球裁判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 19
3.3.1 学校对学生乒乓球裁判的理论培养工作重视不够 ......... 19
3.3.2 学生乒乓球裁判员外出执裁实践的机会较少 ..... 19
3.3.3 竞赛组织和编排的难度较大 ........... 20
3.3.4 临场裁判客观干扰因素较多 ........... 21
3.3.5 英语听说能力欠缺 ........... 21
3.4 提高体育院校学生乒乓球裁判能力的有效策略 ......... 22
结论 ........... 25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裁判工作能力的相关概念的界定
乒乓球裁判员:指在乒乓球比赛中,根据竞赛规则,对运动员做出的技术动作和球的落点,做出评判并确定胜负的人。”裁判“一词只是一个统称,因不同项目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对裁判的称呼也各不相同。乒乓球裁判用“Umpire”而不是“Judge”,Table tennis umpire(乒乓球裁判)[21]。并分为,国际级裁判、国家级裁判、一级裁判、二级裁判和三级裁判。《辞海》中对裁判工作能力的定义是,指在体育竞赛中按照竞赛规则,对运动员的成绩、胜负和名次以及在竞赛中所发生的问题进行评判,从两方面对裁判能力进行评判,即临场裁判能力和竞赛组织编排能力两方面[22]。“执法官”这是对体育裁判的尊称,要判定一个裁判员“执法能力”是否合格,通过其裁判工作能力高低来判断。要想成为一名工作能力出众的裁判员必须,一、对裁判规则熟练掌握。二、临场执裁水平,技术动作表达要专业规范,让运动员一目了然,合理控制比赛节奏,对突发问题有条不紊的处理好。三、要有竞赛组织和编排的能力,这是重点和难点,一切为比赛的顺利进行服务。 随着阳光体育运动和全名健身运动的兴起,乒乓球规则的不断变化以及参加比赛人群的水平的参差不齐,对比赛规则的了解也各不相同,亟需一批能够适应规则、规程不断变化的专业乒乓球裁判员,投身于裁判事业,解决目前现状。比赛成绩是由运动员自身竞技硬实力以及在比赛中的临场发挥;竞争对手的实力及比赛发挥;最后对比赛结果的评定。这三个要素来决定。结果的评定即裁判员执裁的结果,比赛中裁判员所表现出的工作能力,有时可引起运动员情绪波动,从而影响运动员技、战术的发挥[23]。由此可以看出,裁判的工作也是比赛中的一部分,而且对比赛结果的影响很大。高水平的裁判员能够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使运动员充分发挥技术水平,给观众带来精彩绝伦的表演,同时促进着竞赛水平提高。
...........
结论
由于生理、心理的不同造成了男女性别比例不平衡,但体育院校的学生裁判年龄结构合理,都有不低于 2 年的专业训练年限,而且大多数学生裁判能够熟练掌握裁判规则理论,且有充沛的体力,有助于他们较好完成各项裁判任务,这是体育院校培养优秀裁判的必要前提,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由于目前学生裁判执裁的次数少,比赛级别低,遇到突发情况少,在控制比赛连续性上和裁判对临场突发问题处理能力上做的不错,但是不能骄傲自满,仍需加强学习,提高裁判工作能力。 虽然学生裁判通过英语四级及以上占到 24.6%,但调查发现整体水平仍不高,尤其口语能力上还是存在很大不足,亟需加强和提高,加上学校对学生裁判培养不重视,开设裁判培训少,加上社会因素的影响,学生很少得到外出实践的机会,在临场时心理易受来自赛场客观因素干扰,心理素质不稳定,都不利于学生裁判能力的提高,阻挠了裁判生涯的发展,由于竞赛组织与编排难度大,很少能够真正参与到组织编排中,对于计算机应用于抽签编排了解更少,暴露出学生裁判的弊端,制约了学生裁判能力的提高。这些将是体育院校在培养学生裁判能力的重点所在,找到目前学生裁判能力的短板并有针对性的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培养并稳步提高整体学生裁判能力水平。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