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之我见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990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之我见

摘要: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在向“双师型”教育模式上发展,其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双师型”教师的健康发展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化问题,本文研究“双师型”高职教育的现存问题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适合我国高职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建设意见

1.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崛起提现了人们对社会的适应性,通过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对于提高社会生产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很多发达国家,高职教育从教师数量和质量上都有着非常成熟的建设和管理体制,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正规化培养,并配合完善的教师聘用制度,教师数量不断增加。对于我国的高职教育,其“双师型”教育也已经卓有成效,无论是在教师培养途径和制度保障方面都有了可喜的成就,但同时,由于各种社会原因,“双师型”教师制度仍然存在着缺陷和不足:

(1)对兼职教师认识不足、聘请过于简单[1]

“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院校中大多是兼职教师,对于这种类型教师的认识存在观念上的缺陷,同时在兼职教师的聘用方法上过于简单,没有从制度的完善性和长期性上进行合理的规划。

(2)“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的研究不足

在教师的考核方面,缺少完善的培养和评价方法,目前研究的重点仍然是数量问题和组建问题,还没有把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体系纳入研究的重点环节。


2. 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较低

在高职教师中,一般不是专业的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而是各类综合性学科专业,因此他们往往缺乏教学上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尤其是缺乏教学语言和教学组织的锻炼[2]。

从高职教师自身方面来看,教师的知识层次也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一般普通高校的教师最低要求是研究生学历,而高职院校的教师往往是非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转型后的情况,这与其他院校的教师存在很大的差距。

(2)教师来源比较单一

从全国范围来看,绝大多数的高职教师是来自刚刚毕业的应届生,而且其中师范类专业占少数。因此,这些青年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技能都非常缺乏。有经验和能够有能力作为学科带头人的高职教师的主要来源于兼职教师,因此对于高职教师的质量十分不利,往往造成教学质量低下的结果[3]。

(3)“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

现代高职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习理论能力和动手能力,缺少任何一部分能力都将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水平。然而目前有很多兼职的高职教师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他们自身的实践能力就很缺乏,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也就更少。这样使得对学生的培养停留在辅导学生进行各种认证的考试上,使得教学走入误区。

(4)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学历指标上看,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学历偏低是高职院校的普遍现象,这为日后教师的培养带来很大的障碍。同时,根据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项目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高职院校中的教授职称比例严重失衡,有的学校教授职称的教师竟然出现断层现象。

(5)“双师型”教师评价制度不完善

“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水平的基本保障,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把对教师的评价放在那些证书、论文等数量的衡量,而忽视了对教学观念和教学结果的评价。盲目地考核学生考级、考证的数量,没有对学生自身素质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造成了毕业生整体水平的低下和教师工作的缺陷[4]。


3. 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之原因


(1)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原因

目前,各高职院校缺少有效的对“双师型”教师的管理手段,造成师资队伍质量和数量不足,加上学校连年扩招,使得高职院校不得不聘用大量应届毕业生。而引进教师的门槛被降低,越来越多没有能力甚至是没有教学能力的学生被安排在教学第一线。另外,以就业率为指标的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学生的签约率,而不是实际的就业率,学生在校期间被指定考取一些证书,而忽视了对他们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发展“双师型”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5]。

(2)社会原因

长久以来,高职院校资金短缺,发展速度受到制约,无法从物质方面保障师资队伍的发展和完善。正如前面提到,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关键是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而大部分高职院校所能购置的实验器材等设备,远远无法满足教师在学科领域进行深入实践的水平,装备精良的实验室、结构完善的实验辅导梯队更是无从谈起。因此,科研经费的来源是制约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3)教师自身原因

教师自身的知识层次和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素质水平最直接的因素,没有专业的培训或学些,“双师型”教师无法真正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一些新技术、新思想也无法应用到学校的教学发展中。同时,“双师型”教师需要与社会行业紧密联系,及时掌握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取得丰富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将自身的知识转化成对学生培养的内容,使之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4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1)从思想上

我国的高职教育是以培养能够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实践目的较明确的学生,因此,必须从思想上对“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培训,使教师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教学的目标。把教师聘用制度贯彻到管理层,不能为解决一时只需而放开教师思想评估的限制[6]。

(2)加强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

严格选拔合适的“双师型”教师,不能仅仅等待教师来应聘,而要走进各大高等院校,尤其是“211”、“985”类或名牌师范院校,开展校园宣讲活动。在管理方面,要提高对优秀的“双师型”人才的待遇,用丰厚的发展条件留住并吸引更多的德才兼备的教学能手。并定期组织培训活动,请社会各领域专家入校演讲,时刻把握教学方向。

(3)完善评价机制

一般研究都认为,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的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它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能。而现代研究更表明,教师评价还具有以下积极意义:第一,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第二,转变教育思想,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第三,加强科学管理,转换学校内部的运行机制[7]。


5. 结论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以应用为主的技术性人才,在教学中不仅需要注重专业知识中理论基础的灌输,更好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壮大是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而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高校人事管理、教务评估等方面的配合与改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能舍弃、不能偏废任何一个方面,它们从学校整体发展角度出发,相互之间既独立又统一,共同服务于学校整体发展和竞争力提高。

参考文献


[1] 彭红玉.发达国家高职院校聘任兼职教师的国际比较[J].中国职业技术研究,2005(4):60—6l

[2] 陶书中.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

[3] 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7:160

[4] 徐朔.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历史和现状[J].外国教育研究,2004(5):56~59

[5] 洪浩.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中国地质教育,2006(2):117~120

[6] 樊秀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西部科技,2006(11):89~90

[7] 李芬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探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55~58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