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049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1 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幸福是每代人不断追寻的永恒话题,长期以来,中外历史上许多哲学家都对“什么是幸福,怎样追求幸福”等问题进行了各自的思考和研究,对幸福的道德追求和人生境界不断赋予新的价值与内涵,得出过林林总总的幸福观。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在青年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他们的发展与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特别是在经济一体化和社会利益关系逐渐呈现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更加迫切的想要获得幸福。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冲突,大学生对幸福理解也变得各有不同。经济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当代大学生与之前的大学生相比,物质生活条件和校园文化生活都丰富了很多,但有的大学生却感觉不到自己的幸福,“学的好不如嫁的好”、“找个好老公,不如有个好爸爸”、“学的再好没关系也找不着好工作”,这些观念充斥着大学校园,很多学生对于生活如何获得幸福变得迷茫而有压力,即使平时各方面表现都非常优秀的学生,也充满了压力,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心中的压力长期得不到释放而出现心理偏差,最终产生轻生的想法。因此,追求幸福不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需要积极发挥教育的引导作用,积极有效推进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帮助学生理性地、正当地寻找幸福,提高幸福的感受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幸福来说,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追求。随着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变迁,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个人境遇,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幸福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在当今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崇尚个人主义、追求物质享乐、金钱至上等观念异化了人们对幸福的理解,财富的多少和权力的大小成为人们衡量幸福与否的标准。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西方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个人的幸福获得,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关于幸福的观点也在发生着改变,回顾历史,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理论。禁欲主义幸福观。人能够克制自己的物欲,通过节制的美德使灵魂平静地、安泰地生活着是真正的幸福是这一学派的代表观点,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犬儒学派和德漠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的核心内容是灵魂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①;他认为幸福不能简单等于快乐,感官的快乐必须在理性的适当范围的控制之下,幸福是人的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有合理的控制和不合理的控制之分,所以他认为幸福应是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并且只有这种活动才是获得持久幸福的主要途径。犬儒学派的主要观点是“各种感官的快乐都是变化无常而会带来痛苦的,人要摆脱世俗的利益和欲望,顺应自然、才能获得幸福。”②犬儒主义者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摒弃俗世的浮华,也拒绝规范的桎梏。他们认为与肉体的快乐和痛苦相比,精神上的自由才是最大的幸福。德漠克利特说过:“人如果一生没有宴饮,就像长路没有旅店一样”;③他认为人的精神的快乐是一种高尚的快乐,不应该追求一切种类的快乐,而应该只追求高尚的快乐,在此基础上,他说“幸福不在于占有牲畜和黄金,而在于灵魂的安宁;”④这种安宁和某些人由于误解而与它混同起来的快乐并不同,是指灵魂平静地、安泰地生活着,而不被其他因素所打扰。“人们只有通过有节制的享乐,才能灵魂清净,才能得到幸福”⑤;如果我们过分追求某些物质的幸福,就得不到真正的幸福,所以只有有节制的享乐是获取幸福的有效途径。
………..


2 幸福观教育的相关理论


2.1 幸福
《辞海》上解释说:幸福是一种为生活满足和感到快乐并自然持续的愉快心情。这种观点与心理学上的解释很相近,心理学上也把幸福定义为个人需求得到满足后的愉悦感,幸福是人类需要的情绪体验,人类希望这种愉悦感的情绪能够持久,并想方设法努力使这种幸福的情绪长久而持续。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则提出“幸福在于灵魂的宁静幸福,认为肉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平静乃是幸福生活的目的。”①幸福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行着完善,直到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提出,才被认为是科学的幸福观,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同时也为当代学者们研究幸福有关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指出,“幸福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真理与自己同在时的心理状态,包括一切真实的事物、人性的道理、他人的生命甚至动物的生命与自己同在等等,是一种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


2.2 幸福观
“幸福观是关于幸福的某种观点与看法,是在人们具体的幸福感基础上抽象而来的,已经经过了思想者的加工,并且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制约、影响着特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具体幸福感”②,“不同的人,或在不同条件下的人,对于相同的刺激条件下,产生幸福感与否,或者产生不同的幸福感。能做出这种转换选择的正是人脑中的中间变量,我们称之为幸福观”。③当社会中个体的幸福感逐渐上升为社会整体的幸福以及幸福感一致化和普遍性的共识时,就形成了幸福观。首先,幸福观带有阶级差异性。由于受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民族传统等制约,不同时代的人所从属的阶级不一样,产生幸福观必然也有各自的特点。如奴隶主的幸福是在奴隶的尸骨上面建立起来的,封建地主的宝殿,是用千百万农民的血汗筑成的。而资本家的每一块金元,都沾满了工人的血污。奴隶主、地主、资本家这些剥削阶级对幸福的理解与处于被剥削地位的奴隶、农民、工人对什么是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在当代无产阶级社会中出现的各个阶级的人群对幸福的理解同样也不一样。其次,幸福观具有历史时代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也随着变化调整,尤其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幸福观也在不同时代呈现不同的特点,比如 50 年代全社会都在高唱我们工人有力量,人们把“穿上工装”当作人生最大的幸福;60 年代人们的幸福感,在于拥有一本毛泽东语录,在于唱红歌,在于吃饱饭;70 年代人们认为在平淡中踏实工作,享受自由而充实的人生就是特别幸福的事情;80 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穿着西装、牛仔裤,听着邓丽君的歌曲就觉得很幸福,90 年代,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很多人想去市场经济大潮中拼一拼、闯一闯,那个年代的幸福,或许就是敢于跳出体制,成为“体制外的人”;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深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了更加深层次的要求,而且充满个性化。
………


3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状况调查与分析......19
3.1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调查与分析......19
3.2 当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24
4 影响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相关因素......28
4.1 学校在幸福观教育上的不足......28
4.1.1 学校对幸福观教育认识不足........28
4.1.2 学校的幸福观教育内容不足........28
4.1.3 学校的幸福观教育形式单一........29
4.2 外界环境对幸福观引导的误区.....29
4.3 当代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34
5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对策思考......36
5.1 加强高校幸福观教育......36
5.2 优化大学生幸福体验的环境.....37
5.3 引导大学生提升个人幸福感......40


5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对策思考


5.1 加强高校幸福观教育
“教育是培养幸福的人。”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对学生进行教育主要通过学校来实现,学校的教育内容不仅要包括各专业所要学习的专业课知识的内容,还要包括德育内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幸福观教育也应包含在其中,将专业课知识和幸福观教育有效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幸福感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因此加强学校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认识,尤其有必要的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幸福观教育的教师队伍。组织或招聘一批专业的幸福观教师队伍,或者对相关德育课教师进行有关幸福的理论知识的培训,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幸福观教育的教师队伍,学校安排专门的课程课时,可采用选修课的形式,由专业的幸福观教育的老师来完成整个幸福观教育过程的实施,帮助学生了解幸福的相关要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传统的幸福观教育多于理论说教,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新的任务,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就要摒弃空洞的教学模式。在教育过程中要加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想信念、抗挫折、财富观等多方面的相关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要使成为有理想、有目标,并为之坚定奋斗的人;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积极面对在学习和生活中遭遇的各种挫折的能力,从而减少因心理偏激而出现一些不良思想和错误行为,提升学生幸福感;对学生进行财富观教育,对学生中存在的盲目追求物质幸福的错误思想进行纠正,强调精神在幸福的获得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追求物质幸福的同时也要注意精神幸福的追求,如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上海交通大学的姚俭建教授对大学生理财教育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理财价值观教育,涉及对金钱、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认同;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包括经济金融常识和个人家庭理财氛围的营造等方面”。①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可采用开设个人理财选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当下的生活、未来人生职业生涯也进行了有效的规划;可在学校开展了感动校园的人物评选,在学生中树立榜样,让更多的学生来感受生活中的幸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帮助他们学会处理恋爱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同时引导他们客观地看待分手,积极地追求幸福。
………


结 论


随着我国社会的变革,人们已经打破原有的传统思想观念、就业方式,寻求新的生活方式来实现人生幸福。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就业观及其行为方式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尤其是他们面对西方不良思想的侵蚀,社会环境、校园环境的不和谐因素对其产生的不良影响、父母不良教养方式的错误引导、同伴同学之间的不好习惯的影响,还有大学生本身处于心智尚未成熟的特定时期,这些都会促使他们弄不清幸福的本来面目,容易对“什么是幸福”的理解产生偏差,从而采取错误和不正当的方式方法去追寻幸福。一个国家人才的多少体现着其综合国力的强弱,大学生作为后继人才力量,关乎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采取有力措施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幸福观,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群体综合素养的提高,而且对整个社会的进步也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问题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综合借鉴分析中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本人所学的理论知识,将幸福观教育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把其作为全文的理论基础。通过编写调查问卷和访谈问题,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对个别访谈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分别总结归纳出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现状及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现状,并且分别从学校、外界环境、个人的因素影响多角度分析出影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引导大学生积极健康幸福观的对策。探讨构建当代大学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的路径,用科学健康的幸福观来武装自己,当代大学生才会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不受外部复杂环境的干扰,才会懂得幸福的真正含义,用冷静的态度、自信的面貌、正确地方法去追求幸福。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大学生幸福观建构的内容,探索和创新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方法和路径,提高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更多的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幸福,理解幸福,珍惜幸福,理性地去追寻幸福。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