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校钢琴教育与德育教学的互动及融合问题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062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钢琴教育的普遍优势及现状

第一节 钢琴教育的普遍优势
钢琴教育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种,很多学校和家长也是十分重视的,他们擅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所以在不影响学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广泛的培养了很多艺术方面的天才。这样,钢琴教育就成了孩子成长过程中首选。
钢琴教育,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开始接触。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让孩子从小养成兴趣爱好,也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音乐才能。很多学校也开展了音乐课程,而钢琴的课程是音乐课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家长和学生在选择音乐课程时,都会首选钢琴。而钢琴的教学课程相对于其它音乐课程来说确是比较复杂,老师在教课程时不单单要教学生们一些钢琴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带领学生们融入到音乐审美中,使学生在了解音乐的美好的同时,感受音乐独特的境界。
在钢琴教育的过程中,作为钢琴老师首先要把专业的与非专业的学生区分开,准备两套教学课程。基本功练习是最主要的,正确的练琴方法、读谱方法,以及演奏姿势,都会影响钢琴教育的效果。这都需要在专业的钢琴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而对于非专业的学生,就需要教师在钢琴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引导,让学生在弹奏中体会音乐的魅力以及带给他们丰富的心理体验。
首先,钢琴教育对学生的道德情操方面有积极的熏陶作用。钢琴教育在兴起的同时让大家感受到了它独特的魅力,它相对于其他的音乐教育,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在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健全的人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想实现这一要求,培养学生符合社会准则的思想品德,则要通过特定的教育课程和教育形式来实现。同时,还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平台将这些教育课程和教育形式安排到日常教学当中,结合其他课程的特点来展开教学,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而钢琴教育就是这样一门专门的教育,它对学生完成健康人格的塑造和审美观念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节 我国钢琴教育面临的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要求加深,社会经济环境对于学校教育的很多深层次问题集中凸显,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出现了钢琴教育过程中师生比严重不平衡,与国家的有关政策要求相差甚远,特别是钢琴专业的入校学生的水平层次不齐等问题,给钢琴教学带来了很大挑战。
在接受钢琴教育的学生中,高水平的学生凤毛麟角,有过三年以上专业钢琴教学训练,已经具备很高的演奏技巧,且钢琴表达能力丰富、视奏能力各方面都比较强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钢琴水平居中的学生也只占到了很少的一部分,这些学生的钢琴水平不能说是多么高超,只是比一般的初学者要具备一定的基础,他们的钢琴基础并不扎实,只能弹奏些简单的练习曲,或者是即兴伴奏一些简单的声乐曲目。
钢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弹奏能力,掌握即兴伴奏的能力,这样才能达到钢琴教育的开展目标。但是,钢琴教学课程的难度比较大,但是进入学校后课时安排却比较少。班级的同学多是一起听钢琴伴奏理论课程,老师在台前进行示范,课下时间却多半是自己练习。课上指导多人,而课下无人指导,这样授课模式怎么会激起同学们对钢琴教育的兴趣呢?这样的教学方式实则是应付了事,学生并不能接收到很多有实用性的知识。而且这种钢琴授课方式,老师课上不可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可能检查每一个学生的课下学习的情况,这样教授下去会使学生之间的专业水平差距越拉越大。
作为一门学科,钢琴教学有其自身的知识体系所要求的系统连贯性,其教学和接受及训练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得以提高。但在当前的钢琴教育中教师非常容易忽视自己的学科体系的认识和实践,技能教学随意性非常大,较少系统的解决技能、技巧上的问题。课堂外学生的训练更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实际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不仅导致学生在技能、技巧的掌握上缺乏深度训练,严重阻碍了钢琴教育的发展。
作为钢琴教学工作者,想要改变钢琴教育的现状,就要把钢琴教育的优势发挥出来,将钢琴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这样既能解决钢琴教育的现状,又能发挥钢琴的优势。所以将二者结合起来,也成为钢琴教学开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二章 德育的内涵及原则

第一节 德育的基本内涵
德育基本解释是道德教育的简称,道德教育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思想品德教育,而狭义的德育专指如学校等教育机构对学生进行的德行培育。德育的目的是为了使人才在掌握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同时拥有正直的品德和正确的观念。具体实行过程是学校等教育机构按照国家的规定或大纲,系统的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政治观念和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培养,使受教育者按照培养要求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符合现代社会的道德观念。中国的德育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这些教育主要是可刻意培养学生们的思想、品德、信念和行为习惯。主要也是为了调节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一些政治和道德的机制,来使人与人之间能有序、有范、有礼。
很多学校德育的基本目标是让受教育者在成长的转折期时,树立坚定的,并与社会和时代要求相符合的政治与道德信念和理想,从而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叛逆行为,家长担心学生在学校的状态,而学校也是对这方面很重视,围绕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问题也是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在处理这些具体问题时,也将德育渗透其中。国家对于德育也是高度重视,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发展,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品德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节 德育的重要原则
我们知道,德育是有着自身的规律与原则的。无论是在各级学校的教育中,还是家庭中针对个体的教育中,都具有特定的原则性。故而,在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中一定要注重遵守“德育”的原则和规律,才能将德育同其他形式的各种教育进行完美地结合。
其一,我们高等院校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就必须要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正确处理在教育活动中,“知识性”同“思想性”这两者之间的侧重关系问题。在各级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当中,要紧密地围绕德育的宏观目标,以弘扬正气、弘扬主旋律的观点为指导,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制定德育的方针与对策,这样我们才能在德育教育中居于主动的地位,才能用健康、积极、正确的主旋律思想意识和文化形态去充实、巩固我们的德育阵地。
其二,我们高等院校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就必须坚持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性。众所周知,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对象是广大的学生,那么我们要评估德育的成效,也就必须注重考察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发展水平。在对学生展开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自我思想道德塑造的能动性与积极性。然后再通过学生内在的人格平衡机制,将其潜移默化地转变为其自身本质性的内在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将原本作为客体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主体本质,也才可能为思想道德教育长远的发展提供稳定的思想基础和持久的动力支持。一些人甚至会指出,主体的自我思想道德教育,是实现德育教育目标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这个论点,更加彰显了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性。这也就必然要求我们高等院校的德育工作,必须要将“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性”作为一条重要的原则来看待。在思想道德教育中,仅靠单方面的个体努力是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我们必须要能够同时调动教师和学生这两方面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这样不仅能体现教师的“以德育人”,而且能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并将以上三者有机地协调起来成为一个内在的、稳定的心理结构特征。只有同时发挥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在互动中的“合力”,才能真正地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第三章 钢琴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的方法...............12
第一节 钢琴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12
第二节 钢琴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中的方式........................... 13
第四章 钢琴教育和德育的有机结合的实践................17
第一节 在高职高专教学中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17

第四章 钢琴教育和德育的有机结合的实践

第一节 在高职高专教学中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现在,在高职高专都已经开设了专门的钢琴教育课程,为了培养专门的钢琴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钢琴教育中,为了避免出现那些我们现在不可避免的问题,学校也进一步探索了钢琴教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现代学校教育中非常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学生耐心、自制、毅力、专心、专注等方面的培养。钢琴教育在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钢琴演奏水平高的人具有非常高的音乐敏感性,能非常准确地分辨出音乐演奏过程中存在的极细小的差别。因此,在钢琴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拓展学生的演奏技能,而且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其成才中发挥的作用。
第一,教师要把识谱读谱作为一项长期的训练,并在训练中逐步培养学生做事认真、严谨的态度。学生在刚接触钢琴时,首先要做的第一门功课就是识谱。学生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必须严格按照琴谱上的音符进行演奏,不能脱离琴谱随意发挥。学生能否迅速而规范的识谱,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的效率及演奏作品的效果。比如:学生在以钢琴曲《牧童短笛》进行弹奏训练时,会发现第一乐段与第三乐段基本相似,但又在细微之处有明显的差别,第三乐段的音符比较密集,是第一乐段基础上的变奏。如果学生马马虎虎的弹奏过去,没有注意到细节问题,因而就会弹错了音符,这是对于初学钢琴的学生来说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坚决不能犯的错误。
再以钢琴曲《牧民歌唱毛主席》为例,这篇琴谱上有多处强弱记号,表现出的是马蹄声由远及近、速度快慢,表达的是人们在欢欣鼓舞之后,慢慢随着夜幕降临渐渐安静下来的氛围。那些强弱符号不是简单的编排,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如果学生理解不了这些强弱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只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弹奏,是根本表达不出来琴谱所隐含的思想感情的,而且也失去了音乐的美感。所以强化基本功是钢琴教育的基础。

结 语
在钢琴教育被普遍接受的今天,又向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的发展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音乐素养和他未来发展的方向。所以我们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从教育初期入手,深入到高校教育,让他们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将他们成为一个思想健康,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基于这个研究目的,本文选择了“钢琴教育与德育之间的互动与融合研究”这个题目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本文以钢琴音乐具有普遍适用性这个角度作为切入点,分析了钢琴音乐的优势,以此证明在钢琴教育中融合德育因素,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选择方案。此后,本文又具体地分析了德育的内涵及展开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在解析清楚上面两个问题之后,本文又系统地研究了在钢琴教育中融入德育因素的必要性以及两者之间进行有机结合的方法与途径。最后,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从“高职高专院校的钢琴教学”以及“普通高校的钢琴教学”这两个方面,总结了钢琴教育与德育进行有机结合的实施方案。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在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当中,将钢琴教育同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二者之间的共同发展,是推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与德育工作进步的有效途径。因而,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应该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促进钢琴教育和德育向着更高的水平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