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研究背景及目的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八次代表大会召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 “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代表了我国最先进的价值观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当今中国社会价值观受外来思潮影响,呈现多元化趋势,此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行等具有实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日形成的,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步入大学校园的青年人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型期,思想观念也渐渐成熟,是他们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创造性、高潜力、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引导,加上大学生自身较弱的鉴别能力,容易误入歧途。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青年的素质代表着我国人民的基本素质和精神面貌,预示着祖国未来的发展能够有保障。所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先进的理论基础,渗透到国民教育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大学生顺利成才,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不同时代的发展,都需要导航指引,国家与社会的进步同样需要榜样来引导。长久以来,中国共产党就充分利用榜样的示范作用,积极宣传、学习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崇高品质,在时代背景下,通过榜样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激励和鞭策着人民不断进取,不畏牺牲。时代造就了榜样。不同时代的榜样是社会的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社会形成良好风气的风向标。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要进行理论上的教育外,还要通过利用大学生身边的先进榜样对大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深度展开大学生榜样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榜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在高校中培养一批积极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人物,不断提升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实效性,为大学生榜样教育开辟新的路径。
1.2 选题研究意义
从理论层面来看,对更好的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和榜样教育的基础理论有重要意义。
要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内涵,就要以当今社会的相关发展理论为基础,从理论中得到动力与升华。近年来,党中央一直完善和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要稳定的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又要紧跟时发表展潮流,了解大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大学生是个有活力有理想有抱负的群体。高校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应当做出表率,用党的最新成果教育全体大学生,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突破。由此可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更好的融入我国国民教育,是我国当前一个意义重大的研究课题,具有时代意义。
理论的创新是无止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新的动态理论,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完善和发展过程。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大学生榜样教育,要保持高度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发展过程。高校是一个创造知识和传授给学生知识的主阵地,聚集着大批高素质人才,所以也是进行理论创新与理论研究的重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持续不断的智力支持,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力量,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大学生榜样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的必然要求。另外,榜样教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其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榜样教育也会不断拓展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和榜样教育的理论。
第二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榜样教育概述
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
2.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观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中的最高层次。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文明的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基础。和谐是华夏文化的基础,体现在教育、就业、医疗、安全、生活等方面。也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的价值追求,确保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国富民强是自古以来国家和人民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国家的繁荣昌盛是人民幸福的物质条件。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对社会的美好追求。社会主义诞生于民主,成为创建人民幸福生活的政治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我们党长久以来矢志不移的核心价值观念。自由是指人的思想、成长和生活无拘无束,是人们对社会的憧憬。公正是建立在公民平等自由的基础上的社会必然发展理念。平等是指全部公民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要求人人都有被尊重与保障的权利,并按照法律享有平等参加与发展的人权。法治是通过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和维护公民的基本利益。法治也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依法治国是我国政治发展的根本要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基本道德规范。它涵盖了不同领域的社会道德生活,是公民道德行为必须遵守的根本道德规范和评估标准。爱国是人民对祖国的深挚感情。爱国的情感会感染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而奋斗,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团结,使祖国早日完成统一。敬业是对公民职业道德的评判准则。要求公民毋忝厥职,为人民和社会服务,丰富展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诚信是中华民族多年流传下来的品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实质,强调的是诚实守信。友善就是公民之间形成的彼此尊重与关爱的新型人际关系。
2.2 榜样教育概述
2.2.1 榜样教育的内涵
我国学术界还没有对榜样教育的概念内涵有一致的认识。叶阑在《教育概论》中也谈到:“榜样教育就是自上向下进行模仿,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一种行为。”
榜样教育是通过影视,文学和现实生活中具有高尚品质的先进典型,用其模范行为向学生施加德育影响的一种教育方法。
综上所述,榜样教育是遵循受教育者的人格特点,以选树的榜样形象为载体,指导受教育者的生活与实践,激发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并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使受教育者从心理上产生对榜样影响的认同感,反省自身的不足,通过不懈努力向榜样的高尚品质靠拢。这样可以使受教育者经过发展变化,最终达到甚至胜过榜样的精神境界。
2.2.2 榜样教育的特点
自古以来榜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榜样教育在不同的教育过程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有效地提升榜样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榜样教育的实施要具备以下特点:
(1)示范性
榜样教育具有示范性特征,是因为其具有的高尚的道德情感和优异的品格而被人们熟知。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有的人的成长和成才道路甚至充满了坎坷和磨难。正如深夜行船,人们总是期盼远处会出现一束灯光一样。每当人们陷入困境和迷茫,总是希望会有一个人一股力量支撑自己继续前行。榜样们所表现的崇高品质,就是引导人们在走出深渊的那只灯塔,给了人们动力和希望,能够一步一步走向最终的目的地。榜样给予的是一剂精神上的良药,使受教育者不断完善和自我超越。榜样优秀的品质,正确的价值观,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动力,引导人们积极成长和健康生活。新时期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较少,因此容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压力和困难,这时,一位志趣相投的榜样的出现,可以成为大学生们的精神支撑,帮助他们找回自己,走出困境与迷茫,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就是榜样教育应有的使命。
第三章:新时期大学生榜样教育调查现状及分析............................13
3.1 调查基本方法 .........................13
3.2 调查现状与分析 ...................14
第四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榜样教育的有效对策....22
4.1 改进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内容 ...................22
第四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榜样教育的有效对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成为当代大学生普遍接受、认同和掌握的价值取向,就必然制定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榜样教育的有效对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榜样教育的主流价值观念,进而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4.1 改进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内容
4.1.1 提升榜样的亲近感
当今社会发展“草根文化”盛行,可以说,大学生榜样教育也应充分利用大学生身边的榜样形象。大学生身边的榜样与大学生时间和空间距离都更为接近,相似的生活和成长背景,使大学生群体更易于接受和认可自己身边的榜样。班杜拉曾说过,榜样人物与学生的相似度越大,越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就越能够感受到亲切感,进而去模仿榜样人物的行为;相反如果榜样人物过于神圣,与学习者相距甚远,就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如今的大学生尽管个性迥异,出生背景和生活习惯也有差异,对待榜样的评判标准也有差异。但是大学生都喜欢关注身边的志趣相投的人,愿意与他们一同学习和生活。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掘受教育者身边的榜样典型,运用多种渠道的宣传方式展现榜样的优秀品质。
徐本禹是2004年“感动中国”的获奖者,他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放弃以优异的成绩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机会,自愿从繁华的都市走入深山,到贵州省一个小山村进行支教。徐本禹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了一批又一批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自愿投身奉献社会的浪潮,徐本禹是大学生中最优秀的榜样。
榜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身边榜样的精神感召下成长成才,同样利用自己的精神鞭策后来者,使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学习榜样的队伍中来。
结论
全文的主要工作及得到的主要结论总结如下: 榜样教育是的过程是生动形象的,榜样教育的研究也相应跟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和创新。通过本文的研究,保留传统榜样教育中的经验,同时也认识到新时期大学生榜样教育有待改进的问题。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树立品质优异的道德榜样,借助榜样的无穷力量,增强大学生对榜样教育的认同感。使先进榜样的高尚品格和先进思想转变为广大学生的精神动力,无疑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榜样教育的使命与责任。
本文紧扣社会热点问题,跟随时发表展潮流,在吸取和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榜样教育的契合点。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出了新时期大学生榜样教育面临的挑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但由于本人自身理论水平和资料不足等原因的限制,本文仍存在一些缺憾。
但是,榜样教育是会随着时发表展而发展的一个永不过时的主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将逐步完善,力求写出更多新意。为榜样教育的长足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下谈谈大学生榜样教育问题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