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资本对其内部控制的影响研究——以海底捞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729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笔者结合我国上市公司 2014-2017 年的微观数据,分别从企业文化资本的四个要素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海底捞集团的案例对通过企业文化资本改善内部控制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和整理,探讨海底捞企业利用文化资本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实际措施和运行机制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据近年来证监会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白皮书显示,内部控制质量评级为 A 的上市公司不到 1%,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出现违规违法问题,企业内部控制报告的相似度达到 60%以上,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质量亟待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我国证券市场有效规范建设的重要环节,企业内部控制失效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危害性,财务舞弊、违规违纪、资金失控往往是一齐发生的,不仅会使企业蒙受损失,损害企业信誉,严重时甚至使企业多年的打拼毁于一旦,更损害外部投资者的利益,打击投资市场的信心,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为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外部系统如我国监管部门也己积极地采取了行政、法律等多重手段来防范和降低财务舞弊发生的可能性,然而传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更多集中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甄别和外部惩戒,事件后续企业内部的整顿行为没有受到外界监管足够的重视,反而削弱了企业治理的教育效果,使对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防范呈现出滞后性和被动性。这就亟需防患于未然的研究:从企业内部主动铲除控制失效的苗头,通过后续治理防范内部控制失控的再次发生,用企业文化资本的软控制补充刚性制度管理的缺失。
各国经验表明,企业内部文化资本对其内部控制有显著影响,2017 年美国发起人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Commission,简称 COSO)①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明确了文化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定位,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在舞弊行为被查处之后,企业内部是否、如何进行整顿治理能够深刻反映企业自身的文化价值取向和监管措施的效率。由此从文化资本角度针对问题企业的后续治理行为作出要求,将大大降低企业的控制失效风险,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教育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企业管理水平落后,使公司的内部治理和文化资本建设严重缺失,导致内部监管效率堪忧,控制失效易二次发作等问题。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共有六章,各章的主要内容为:
第1章,绪论,主要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2章,文献综述,主要包括国内外学者对文化资本的定义、分类、度量和应用的相关研究,和对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来源、发展、影响因素、规范框架的研究整理。
第3章,对企业文化资本和内部控制理论进行分析,并剖析企业文化资本对其内部控制的作用关系,总结了企业文化资本各维度及其要素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方式和深层原因。
第4章,构建模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文化资本各要素对其内部控制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剖析其相关性和相关程度。
第5章,选择海底捞集团的实践经验进行案例分析,探讨企业在市场实践中如何发挥文化资本对其内部控制的影响作用,分析理论实证结果与实践情况是否相符。
第6章,结论与建议,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和对海底捞案例的分析,总结企业文化资本对其内部控制的影响方式,归纳经验成果,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研究现状
2.1.1 企业文化资本
(1)企业文化资本国外研究
社会学学者 Bourdieu(1986)受马克思经济学的启发首次提出文化资本的概念,并将其应用到教育学和文化研究中,认为人出身的家庭、民族、宗教等社会组织中的无形文化会影响人成长后的物质表现,称之为文化资本。Edvinsson 和Malone(1997)进而提出文化资本三因素理论,将文化资本分类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David Throsby(1998)首次将社会学领域里“文化资本”的概念明确地引入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他认为“文化资本”在经济学领域里表现为文化价值的积累,并能形成物质财富,指出文化资本对经济产出和增长具有强反作用力。Irena Hutton(2015)提出企业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家价值观的创新,认为企业文化的发展就是企业所拥有的文化资本的积累过程,认可主观文化的客观作用,强调管理者的个人思想和能力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相对客观的方法度量文化资本,提出了一些测量模型,主要是使用量表对企业的文化资本进行评析。Hofstede(1990)建立多维度组织文化模型(MMOC),认为价值观和实践是文化资本的基础组成。企业文化以价值观为形式输出,核心为生产安全、工作态度和权力制衡,通过“过程导向-结果导向、人际导向-工作导向、社区化-职业化、开放系统-封闭系统、松散控制-严密控制和重标准-重实效”的价值选择具体作用于实践,以文化倾向为标准将企业文化资本进行划分。Denison(1995)通过定性研究指出有效组织的文化特质与组织管理的有效性的相关性,把文化特质分类为适应性、使命感、一致性和投入四种,并建构文化特质理论模型(TMCT)用来表达文化特质与组织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在此理论模型的基础上,Denison 设计了 OCQ 量表,用多个测量项目来测量组织的文化特质情况和判断组织的有效性,称为 Denison 组织文化测量模型(DOCS)。Quinn and Cameron(1998)建立了竞争性文化价值模型(CVM),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组织文化评价量表(OCAI),对企业文化内外部、刚柔性进行评价,从而判断企业文化的价值倾向。
.............................

2.2 研究评述
通过对国内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文化资本方面的文献回顾可以看出,近年来随着各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管理理念的优化升级,很多国内外学者敏锐察觉到企业文化资本对于内部控制治理困境的意义,通过多种模型与指标测度公司治理效率,并作出大量理论与实证的分析,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模型与指标参考。此外,文化资本的研究也日渐成熟,国外学者对于文化资本的研究更早地运用到了财务监管、企业管理上,并且逐渐地对文化资本进行了指标的量化,这为企业文化资本的实证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目前企业文化资本的研究总是有精神文化层面或产业资本层面的偏向,少有综合性的研究,而国内对文化资本的研究还集中在宏观经济发展的范畴,对微观经济载体的影响还有待加强研究,同时基于中国市场的内部控制质量的隐性因素还有待补充研究。

.................................

第 3 章 企业文化资本与内部控制的理论分析................................... 13
3.1 企业文化资本理论分析 .................................. 13
3.1.1 企业文化资本的内涵界定 ........................ 13
3.1.2 企业文化资本的维度 ................................ 14
第 4 章 我国企业文化资本对内部控制影响的实证研究........... 22
4.1 研究设计 ......................... 22
4.1.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22
4.1.2 变量解释 ............................... 22
第 5 章 海底捞的文化资本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分析...................... 32
5.1 案例选取 ..................... 32
5.2 海底捞集团基本情况简介 ........................... 33

第 5 章 海底捞的文化资本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分析

5.1 案例选取
海底捞,全称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 1994 年创始,以创新型川味火锅为主营产品的大型全球化直营餐饮品牌火锅店,海底捞涵盖我国多地及日韩欧美等海外市场,共经营数百家直营连锁餐厅,现任董事长张勇为其创始人。海底捞(上市编号:06862)于 2018 年正式登陆香港资本市场。截至 2019年 6 月 30 日,海底捞在全球范围内共有 593 家分店,市值超千亿,并居“2019胡润最具价值民营品牌”第 17 位,在餐饮业企业中一马当先。选择海底捞作为案例分析对象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我国餐饮企业因难以规范纳税和员工保险、收入成本无法可靠计量等问题,长期面临上市难的困境,截至 2020 年初,中国餐饮类上市公司仅有 15家,与其庞大的市场规模和迅猛的发展势头不匹配。归根到底,是餐饮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化、规范化亟需提升,才能满足证券市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因此,餐饮企业对内部控制优化有更强烈的需求,而海底捞作为成功上市的优秀餐饮企业,在标准化的内部控制体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
(2)主营业务面向普通民众和大众市场的企业,其文化资本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力更敏感。海底捞以实体餐饮为主营业务,作为服务行业,对市场的文化热点和消费者的舆论态度更为敏感,如创新管理、员工服务态度、食品安全理念,品牌口碑等企业文化资本会直接成为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企业建设文化资本以加强内部控制的实际需求更强。相反的,许多传统制造业面向的市场更具专业性、针对性,市场舆论的反馈比较迟缓,对生产力提高的需求高于管理创新的需求。

..........................

第 6 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文从文化资本的角度探讨企业内部控制的新思路,在对文化资本理论和内部控制理论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回顾后,阐明将文化资本理论引入企业管理领域的可行性,并对企业文化资本的内涵给出定义,从理论上分析了企业文化资本三维度:文化生产力、文化导向力、文化管理力对内部控制的影响,随之根据案例的经验成果选择了企业创新精神、企业舆情声量、企业社会责任、人力资本四个要素分析企业文化资本影响内部控制的方式,结合我国上市公司 2014-2017 年的微观数据,分别从企业文化资本的四个要素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海底捞集团的案例对通过企业文化资本改善内部控制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和整理,探讨海底捞企业利用文化资本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实际措施和运行机制,得出本文结论:
(1)企业重视创新精神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企业重视创新产品或服务业务促进内部团队竞争形成制衡关系,为内部监督和举报制度提供动力机制;企业重视创新信息化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加强信息沟通从而加强内部控制;企业重视创新精神为标准选拔人才,从而促进内部人力活跃流通,更新管理理念和方式,能有效防止管理层的组织固化和思想陈旧,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不断注入新活力。
(2)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企业社会责任能够作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动力和目的,不断改进管理和控制缺陷,以更好地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过程可以与内部控制程序相统一,主观上引导诚信、担当、环保、道德的价值观导向。企业受公共压力和同业竞争的影响,积极改善内部控制以完成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