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技术的作用逐渐凸显,技术进步成为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为提升市场竞争力,抢占市场份额,各个国家的学者们和管理者们越来越关注技术创新。随着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技术创新也受到我国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企业也越来越看重其技术创新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带来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创新引领社会的进步。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较西方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促进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将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十三五”规划中指出:中国要长期稳定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完美融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我国成功转型为创新型国家,此外,要加快培养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创新型人才,使得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始终保持活力。近年来,中国的技术创新得到一定的发展:R&D 资金来源渠道拓宽,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科技成果越来越多,技术成果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逐渐凸现,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技术更是取得了重大突破,影响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不断促进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技术创新是有助于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扩大市场份额、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最早提出创新思想的著作,但是直到 1912 年,创新理论才真正诞生。1912 年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中出现的有关创新的理论,是创新理论的首次提出。他认为创新就是生产体系中引入“新组合”,因此其实质就是建立一种新的、具有更高效率的生产函数。同时他认为,创新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一种新的产品;二是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更有效率;三是开辟一个新的销售市场;四是原材料供应的来源更多样化;五是建立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因此该创新理论实际已经包含技术创新。
一直以来,制造业占中国国民经济的比重较高,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而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迟缓,受到的重视不足,使得我国的服务业相比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值十分有限。1992 年,我国出台了关于服务业的一系列新政策,至此我国服务业开始进入全速发展时期。为促进我国经济长远健康发展,国家多次提出要注重技术创新,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努力提高服务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党的十八大提出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战略,要求充分发挥服务业在优化结构、促进就业、拉动消费、提高质量、改善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十九大报告中三次提及服务业,指出要降低服务业准入门槛,最大限度开放服务业,提供更多服务业就业机会,
以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并对服务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改革方向定下了基调。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董事会特征是综合性表述,包含好几项细分维度,所以国内外的学者们主要是按照不同的维度来研究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目前的研究主要从董事会规模、两职合一、独立董事占比、董事会年度会议次数等方面来研究董事会特征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
1.2.1 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创新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的完善与发展,董事会特征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开始受到国外学者们的关注,并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受其董事会规模的影响
关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是否受其董事会规模的影响,国外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实证研究,形成了以下若干种结论:①董事会规模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Xie、Davidson、Da Datt(2003)[1]认为董事会规模的扩大可以降低企业的信息收集难度与成本,加大对管理层的监督,使其技术创新项目的决策效率得以提高,促进其技术创新的发展,因此,董事会规模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Upadhyay、Sriram(2011)[2]的实证检验结果也表明董事会规模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De Cleyn、JohanBraet(2012)[3]以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经过数据处理,最终选取 49 家企业为研究样本,建立数理统计分析模型实证研究董事会特征对其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董事会规模的扩大丰富了企业的决策层,使董事会在面对技术创新决策时考虑更周全,从而有利于其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即董事会规模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②董事会规模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促进作用。Boyd(1995)[4]认为在环境的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董事会的规模越小,越能及时的对外界变化做出反应,并及时调整其技术创新战略,因此,面对不确定性较强的环境,董事会规模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促进作用。Alexander(2001)[5]的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越大,董事之间的分歧就会越多,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效率下降,因此,董事会规模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促进作用。③董事会规模和企业的技术创新呈倒“U”型关系。Yermack(1996)[6]的实证检验结论表明,董事会规模对其技术创新的影响为倒“U”型,即从零点往后,随着董事会规模的扩大,其技术创新的能力得以提高;等董事会规模达到某一点时,企业的技术创新也达到最高水平,之后再扩大董事会规模时,反而使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下降,技术创新能力变弱。Zahra(2000)[7]以美国制造业 231 家中等规模企业为研究样本,收集各样本 1991—1997 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董事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为倒“U”型,因此,他指出最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董事会规模应是中等规模。④董事会规模不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Zona、Zattoni、Minichilli(2013)[8]从权变的角度分析董事会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董事会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两者之间相关关系的显著性主要取决于企业规模。
...............................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董事会特征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来自社会不同背景的董事组成。主要负责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和管理。简言之,董事会是公司决策的核心机构。而董事会治理是对董事会在人力、物力上的具体安排,它的好坏直接反映在企业董事会管理的效率上,因此,企业为提升管理水平,应设置合理的董事会治理结构。
董事会治理结构体现在众多方面,其中包括董事会特征。“董事会特征”在 1989 年首次由 Zahra 和 Pearce 提出,他们将董事会的属性定义为结构、构成、程序和特征四个方面,其中,董事会特征包括董事的持股比例、董事的职业背景、董事的独立性和对董事利益有影响的其他变量等。继之,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界定董事会特征的概念。于东智(2003)[62]认为董事会特征包括董事的独立性、激励性、稳定性、行为性、知识结构和年龄等方面,这些变量共同作用,进而影响企业董事会的治理水平。李常青(2004)[63]则认为董事会特征包括董事会规模、两职合一、董事会会议次数和董事持股比例等。卜晶(2008)[64]认为董事会特征包括董事的行为、结构、稳定性、激励、透明度和多元化等方面。
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将董事会特征界定为董事的激励、结构、成员、行为和独立性等,其中,董事的固定薪酬和持股代表激励特征,董事会的规模代表结构特征,董事的性别、职业背景、年龄和学历代表成员特征,董事会会议代表行为特征,独立董事占比和两职合一代表独立性特征。
..........................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股东需要为企业聘用经营者,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理论。股东是委托人,经营者是被委托人,即代理人,经营者代替股东经营管理企业,尽最大努力为企业创造价值,以使股东财富增加。但委托代理也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经营者获得的信息远远多于股东获得的信息;第二,人都是自利的,经营者的利益可能与股东的利益不一致。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经营者的自利行为,经营者在决策时会选择对自己有利而损害股东利益的方案。为了避免经营者的不恰当选择,企业通常会聘用外部机构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以此对经营者进行监督;此外,企业还会给予经营者一定的股权激励,使得经营者利益与股东利益一致,这些措施产生的成本就是委托代理成本。技术创新具有耗时长、投入多的特点。经营者为提升自身业绩,更重视短期能够获得收益的项目,不会选择技术创新这种长期才能获得收益的项目。
技术创新项目会为企业带来长远利益,因此,经营者的选择会损害股东和企业的利益。为避免经营者的逆向选择,企业开始设置内部治理机制,即董事会。股东作为委托方,董事会作为被委托方,两者之间也存在代理问题,由此产生代理成本,即 Perry(2000)在 Jensen 和 Mecking(1976)的基础之上提出的“二级委托代理成本”。董事会的设置,使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更为复杂,董事会作为代理人,如何约束董事会的行为,使其最大限度的为企业利益服务,从而提升其技术创新水平,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2.2.2 高阶梯队理论
高阶梯队理论认为,外界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管理者作为自然人,不可能及时获知并理解所有的信息,管理者对信息的接受和判断受其知识水平和性格的影响。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管理者对信息的处理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即管理者自身的特征会影响其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Hambrick 和 Mason 选择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收入和不同知识水平的管理者作为指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论支持以上说法。董事会是企业的决策层,因此,本文在研究时,把董事的性别、年龄、职业、知识水平等都作为衡量董事会特征的指标,正是基于此理论。
...................................
3.1 服务业发展概况.........................................17
3.1.1 发展历程.............................17
3.1.2 服务业发展现状............................17
4 研究设计.......................................24
4.1 研究假设.........................................24
4.1.1 董事薪酬、董事持股与技术创新.....................................24
4.1.2 拥有技术背景的董事占比与技术创新.........................24
5 实证研究.........................32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32
5.2 平稳性检验....................................33
6 对策与建议
6.1 合理确定董事会规模
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会影响服务业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而董事会能否做出最符合服务业上市公司利益的决策取决于其董事会结构是否适当。本文的实证分析发现服务业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对其技术创新的影响为倒“N”型,当服务业上市公司董事会人数过少时,权利的集中导致服务业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加大,经营者被监督的力度减弱,他们更倾向于投资短期内可以获得回报的项目,而高风险的技术创新项目通常不易被接受,从而导致服务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减少,不利于其长远发展;而随着董事会人数的增多,不同职业背景、学历背景、行业背景和知识水平的董事加入董事会,能够增强董事会的知识结构,从而为服务业上市公司的决策提供更多元化的建议,有利于服务业上市公司在面临投资机会时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但当董事会的人数过多时,董事对服务业上市公司投资项目的决策各执一词,董事会内部的意见无法达成一致,导致决策效率低下,经营成本增加,不利于其技术创新的发展。因此,服务业上市公司要根据其所处的市场环境、证监会的要求、自身的经营状况和所处的生命周期等确定最佳的董事会规模。国内外现有研究表明,董事会人数为 7—9 人是最适当的。
.............................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中国沪深 A 股 42 家服务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收集各样本公司 2008—2018 年的数据,以研发支出与营业收入的比值为被解释变量,以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占比、两职合一、前三名董事的薪酬总额、董事持股比例、女性董事占比、董事受教育水平、董事会会议次数、董事平均年龄、拥有技术背景的董事占比为解释变量,以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和总资产净利润率为控制变量,建立统计分析模型,运用 Eviews8.0 软件实证分析董事会特征对服务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前三名董事的薪酬总额、拥有技术背景的董事占比、独立董事占比、女性董事占比对服务业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均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即前三名董事的薪酬总额的增加,拥有技术背景的董事占比、独立董事占比、女性董事占比的提高均可以显著促进服务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第二,两职合一对服务业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具有负向影响。主要原因为两职合一使服务业上市公司的领导权集中于总经理一人,弱化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不利于服务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发展。
第三,董事会规模对服务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影响为倒“N”型。主要原因是当董事会规模过小时,董事会缺少影响服务业上市公司重大技术创新决策的能力和对管理者的监督能力,导致其技术创新水平下降;而当董事会规模过大时,董事会成员的沟通与协调难度较大,决策效率较低,从而阻碍服务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发展。
第四,董事平均年龄、董事会会议次数、董事受教育水平、董事持股比例对服务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均不显著,即董事平均年龄、董事会会议次数、董事受教育水平、董事持股比例与服务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