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全球各国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生态经济加速恶化,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自 2009 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提出低碳环保的概念后,各国政府积极致力于加强环境规制执行力度,并且要求企业也进行环保投资以符合环保要求。环保资金投入作为缓解环境问题的经济手段之一,最根本的措施是提高环保投资效率。根据 2018年《环境绩效指数(EPI)报告》(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EPI))显示,欧洲国家在全球环境绩效指数排名中位居前列,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排第 27 名,而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排名仅位于第 120 位,这意味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难以平衡其带来环境问题的负面影响。作为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以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环境保护和推动全球经济发展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提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一重要理念阐释了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而是转化的共生关系。2018 年 1 月 1 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施行,环境税的正式开征,标志着我国环境规制的实施更加具有科学性,为全球经济加速驶入“快车道”保驾护航。
经济发展导致环境问题是历史的遗留问题,依靠无效率的大量投资治标不治本从而造成资源不合理配置与浪费。我国在环保投资方面的两大主体分别是政府与各行业中的企业,但从当前生态保护的现状来看,本应主要承担监管责任的政府所担负的却是投资主体的角色,而真正应该作为主力军的企业却更多地处于被动式参与。这种现状所呈现的结果,无论在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都会造成我国的环保投资运营效率水平不高。所以在环境规制作用下,研究企业的环保投资效率不仅是从微观层面反映当前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环保能力,更从全局观为国家的环境法规制定提供了的借鉴意义。
..................
1.2 研究意义
第一,企业环保投资区别于一般投资的特征,它既具有广泛意义的投资属性,也具有环保独特投资性质。现有关环保投资效率的文献多从宏观角度具体以地区和产业层面展开,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投资的环境或社会效果上,鲜有以微观主体为对象开展这方面问题的研究,本文将为未来对企业的环保投资效率研究丰富相关文献。
第二,从政府宏观层面,通过研究大背景下外部制度环境对企业环保投资效率的影响,政府可根据研究结果制定或调整环境规制政策,形成对企业合理的政策干预与市场调节机制,提高研究结论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第三,从企业角度,有利于企业见微知著对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自我剖析,针对自身生产环保设备“三废”排放达标率的具体情况结合政府环保部门的要求进行技术研发或排污设备改造、购买,更由微观视角上升至宏观高度,不仅仅是有色金属企业,乃至扩展到重污染行业促使其主动采取积极的环境管理战略以获得可持续的财务竞争优势,进而提升企业自身的环保投资经济产出,让企业的经营更加符合绿色常态化、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理念。
第四,从公众角度,企业合理的环保投入,不仅有利于彰显其履行环保责任的社会形象,还有利于获得利益相关者的投资信任,便于投资者进一步感知企业绿色环保运行下的合法性行为,缓解了融资难的问题,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有关环境规制
当今时代,世界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然而环境的负外部属性早已初露端倪,由之产生的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让海内外专家学者开始聚焦于“环境规制”这一概念。当前,被学者们广泛接纳的环境规制的经济学定义为:政府利用环境政策和环保制度体系以及环保法律工具,以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等多角度为切入点,重点调控企业产供销各环节的污染排放,以此实现污染管控和经济持续发展二者得兼。当下,研究者们将环境规制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将其划分成正式环境规制及非正式环境规制[1]。具体而言,正式环境规制基于经济体受到的污染排放约束手段的迥异,可以分成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以及激励性环境规制,且后者的基础是市场;第二,从政府行为的视角出发,将环境规制划分成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和政企合作型[2];第三,通过分析适用范畴和条件的差异,把环境规制的类别分成出口国环境规制、进口国环境规制和多边环境规制[3];第四,由环境规制的特点着手,以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强制披露型、自愿规范型、政商伙伴关系型等五个类型划分环境规制;第五,将环境规制划分成显性环境规制和隐形环境规制[4],也即当前研究者们普遍认同的环境规制划分方式。虽然环境规制的划分结果随着其分类方式的多样化而迥然各异,但此划分也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由于各类环境规制具有若干共性,因此在某种标准之下能够互相转变,进而让目标趋向一致。
2.1.1.1 国外研究现状
环境规制研究的起源是技术创新,学术界对于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有三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其一是在传统视角上,Gollop 和 Roberts(1983)、Walley 和 Whitehead(1996)指出,对于企业来说,在环境税费、技术规范为代表的“合规成本”环境规制上,企业的污染治理和净化费用会提高其经营成本并降低其研发实力、减少竞争优势。其二是“波特假说”,它是经典的反传统经济学理论,基于动态视角,倘若环境规制的设定能做到科学合理而严谨细致,则会激发企业的前沿技术创新潜力,加大创新投入强度,而不会拖慢企业发展节奏[5][6][7]。其三是“综合观点”,此观点认为制约环境规制的指标较多,这也造成环境规制与技术研发进步间的弱关联性。在环境规制的理论研究成果上,“波特假说”受到了广泛认同。检验此假说的关键方法是探索与 R&D 之间的关联。
.....................
2.2 理论基础
2.2.1 社会责任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最早是由国外学者谢尔顿在考察企业时提出的一种新发展理念,该理论比较成熟,它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在经营生产时,不应只追求短期利润,为股东创造价值来完成财务绩效的目标,还应满足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诉求,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也是利益相关者理论诞生的基础。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卡罗尔提出的 CSR金字塔模型,内容包括企业责任的四个方面:创造社会财富价值的经济责任、作为纳税主体进行依法纳税的法律责任、自觉承担生态环境保护的伦理责任以及承担慈善活动的社会责任。于此同时,非政府机构围绕已有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社会责任的新的定义。虽然至今学术界对于社会责任理论没有得出一致研究结论,但目前所得的研究结论有效避免了该理论内容的模糊化。
公司在社会责任理论中扮演的主体角色,在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同时要履行好环境保护的义务责任,不能以破坏环境浪费资源为发展经济的代价,严格遵守国家强制力的环境规制法律法规,自觉承担经济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将环保意识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以环保投资的举措把环境污染降至最低。所以在一定层面上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进行绿色生产的需要,也是企业树立社会形象的需要。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之后,1980 末学术界又产生了新的发展理论,即各国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的利用中,这一理论的产生迅速得到了各国学者的强烈关注。这个理论第一次被提出来是在联合国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会中正式提出标志着这一理念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要求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将此理论贯穿到实际生产过程中。该理论概念得到公认的标志是由布伦特兰提出的:既满足与当代人资源环境的需求,有不对后代的发展造成威胁。
............................
3.1 ZH 公司简介....................... 14
3.2 我国环境规制的现状.............................14
3.3 ZH 公司环保投资规模分析.................................. 15
第四章 环境规制下 ZH 公司环保投资效率评价................................23
4.1 环保投资效率评价体系构建原则.......................23
4.2 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选择.............................23
4.3 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方法选择..............................25
第五章 提高 ZH 公司环保投资效率的建议与案例启示............................. 36
5.1 提高 ZH 公司环保投资效率的建议........................................ 36
5.1.1 优化清洁生产投资,合理利用税收政策............................36
5.1.2 提高“三废”治理投资水平,加快末端治理能力.....................................37
第五章 提高 ZH 公司环保投资效率的建议与案例启示
5.1 提高 ZH 公司环保投资效率的建议
5.1.1 优化清洁生产投资,合理利用税收政策
通过上一章节对 ZH 公司经济效率、环境效率、社会效率问题的分析,对每个样本进行效率测度,可以得知哪些是无效的决策单元,企业的环保投资效率值未达到 1,通过无效的决策单元可以根据投影分析得到松弛变量,对无效的决策单元提出针对性意见可以指导投入产出指标要素减少或增加的数量。
ZH 公司经济效率无效的原因是由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共同作用影响。经济效率的投入产出如表 5.1 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 ZH 公司有 6 年投入要素不存在冗余问题,说明这 6 年公司的清洁生产投入以及环境税费的投入已达到决策单元的要求,并且标煤节约量不存在产出不足的问题,说明这几年来企业所获得的直接经济收益较高,与前面章节的经济效益问题成因分析不谋而合。然而 2014 年、2018 年通过投入产出表分析决策单元非有效的两年,为 ZH 公司环保资金合理运用提出建设性方案。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文在对有关环境规制、环保投资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归纳,梳理了社会责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环境战略管理理论,由此找出环境规制与环保投资效率的关系机理。进一步以 ZH 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选取了 2011—2018 年的环保投入具体数据,根据企业披露相关环保投资内容的特点,构建了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 DEA 模型测度评价该公司的环保投资效率,根据实证结果为企业提出相关改进路径。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从公司整体的投资规模来看,ZH 公司的环保投资总额虽然不是处于每年递增,但八年来的整体趋势是增长的,且环保投资总额占资本支出的比重整体上也是处于上升的,此外公司的 EVA 与环保投资之间的关系表明在环境规制下,企业进行环保投入的确使企业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二,从公司的整体环保投资效率来看,公司的环保投入整体上存在“高投入,低效益”现象,多年的环保投入资金不能完全有效转化为效益。研究结果发现就企业的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社会效率三者综合效率而言,ZH 公司的经济效率最高,且达到综合有效的年份较多,其次才是环境效率和社会效率。企业本质终究是逐利的,即在不影响环境治理的前提下,大多企业首选会考虑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三,造成 ZH 公司环保投资效率低存在以下原因:从企业外部原因来看,有色金属行业以前年度总体呈现低迷状态导致铜价格上升,公司在保证利益最大化经营状况的情况下首要保证经济效率,在环保资金投入使用有限的情况下降低企业成本,减少三废治理资金、绿化投入,进而影响企业的三废治理投资的效率以及绿化投资效率。从企业自身方面来看,虽然近几年环保投资规模显著提升,但投入资金规模并不是越大投资效率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企业自身环保资金配置不合理,侵占其他方面的资金造成浪费;另一方面企业环保管理技术、研发新的生产技术、生产线的更新改造、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资源的利用率也都会影响企业的环保投资效率。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