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氟与畜牧业生产
1.1 氟的存在与高氟危害
氟是一种非金属化学元素,自然界中的氟化物广泛存在于岩石、土壤、海洋当中[11, 12]。日常生活中的氟应用广泛,涉及到医药领域、化工领域、航天领域、原子能领域等多个方面。
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引起机体氟积累,当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引起的病理现象(地氟病)[2]。地方性的氟中毒危害巨大,患有地氟病的人群由于机体中毒需要承受极大的痛苦,同时区域性患病会导致该地区整体劳动力降低,经济发展滞缓。氟主要影响人类的骨骼系统,对硬组织危害尤其严重,对软组织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13]。研究发现饮水中氟含量超标地区的儿童患氟斑牙的发病率明显提高[14]。且水氟浓度越高,患病率也越高。一旦患氟斑牙,牙齿的咀嚼功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成年人患氟骨症的比例较高[15]。尽管如此,还是有少量儿童患病[16]。氟骨症会引起骨骼畸形,例如胳膊伸展不开[15]。一旦出现氟骨症,患者的劳动能力基本丧失。氟被摄取进入体内后,会引起钙在血管壁的积累,久而久之便会导致血管的钙化,进一步引起动脉硬化[17]。研究表明氟过量会引起肺、肾等器官的细胞周期异常并导致细胞凋亡的发生[18]。氟极其容易在骨骼当中积累,摄入的总氟会有一半被机体吸收[13]。只要氟在体内开始沉积,机体将不能完全排除体内的氟。尽管适量的氟对骨骼生长有益,但氟的浓度过低会引起骨质硬化,浓度过高则会导致骨骼软化[19]。高氟不但对亲代有很大影响,研究发现,氟可通过胎盘屏障危害子代健康[20]。
........................
1.2 中国的氟污染
中国的氟污染主要分为三类:饮水型[19]、燃煤型[21]和饮茶型[22]。中国除上海外,氟污染遍布全国各省。中国最主要的氟中毒类型是饮水型氟中毒[3]。高氟饮水分布广泛,主要存在于地下,尤其在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存量最大[23]。地下水含氟量高的原因是地层中存在含氟矿物和岩石。北方地区的地表降水量较少,而且水分的蒸发现象比较严重。含氟矿物极易在地表积累,导致了整个北方地区的矿质化程度加剧。气候干热容易造成浅层和地表的水中氟的积累[24]。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大量使用肥料,很多肥料中含有氟。这部分氟经过地表水分的流动和蒸发会进入当地的水循环系统,产生高氟饮水。燃煤型氟中毒在中国云南等 14 个省份有较大影响。燃煤型氟中毒地区都有着地势高燥、寒冷的特征。全国受燃煤型氟中毒影响的人约 3400 万[14]。饮茶型氟中毒存在于小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尤其在中国西部的新疆、西藏等地较为严重。由于当地牧民有着喝砖茶的习惯,而砖茶氟含量较高,引起了牧民的氟中毒。因此。氟中毒和氟污染一直都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吉林省地处中国东北部,松嫩平原是典型的高氟地区。吉林省乾安县作为吉林西部曾经的氟中毒重病区,深受氟污染的侵害。当地出现劳力差、畜力弱和粮食产量低的问题,这给当地的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10]。松嫩平原作为全国高氟地区,其主要湖泊的水氟含量也普遍偏高,并且呈现强碱性和矿化程度高的主要特点,湖泊底部的沉积泥风干后主要以细砂土和黏土为主,其碱性偏高[25]。有研究发现,松嫩平原中央地带的浅层地下水多为高氟水[26,27]。针对吉林西部地区的高氟状况,有团队研究发现,吉林西部地区高氟严重是由于大兴安岭岩浆岩和松嫩平原松散沉积物中含氟量巨大,水分的蒸发和河流的活动导致了氟的迁移[28]。蒸发浓缩作用使得氟出现蓄积而出现高氟,同时,风力和人为活动也对水土氟浓度有一定影响[27]。
............................
第 2 章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2.1 遗传因素
不同品系的母猪,繁殖力差异巨大,因此,选择合适的品系进行培育是提高母猪繁殖力的重要措施。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杂交的方式,获取杂种优势,得到繁殖性能更加优秀的母猪。比较杜洛克、大白和长白的窝产仔数可以很直观的发现:长白和大白的窝产仔数明显高于杜洛克且 21 日龄活仔数也相对较高[32]。此外,我国也有很多繁殖性能优良,产仔数高的地方品种,如太湖猪,其单胎产仔数能达到 15 头左右,是我国地方品种中的高产代表[33]。据记载,曾有太湖猪和梅山猪配种后产出 42 头仔猪,活仔 40 头,创世界纪录。除了窝产仔数是衡量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PSY(Piglets weaned per Sow per Year )[34]也是重要的评价标准。丹麦猪[35]作为年产仔数记录的保持者,其 PSY 能达到 30 头之多。由此可见,不同品种、不同品系的猪在繁殖性能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
.....................
2.2 环境因素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规模化、现代化猪场的出现,舍内环境受到猪场管理者更多的重视。众所周知,高温极易引起母猪的热应激[36]。伴随着应激会出现母猪采食量减少,内分泌失调等一系列症状,这不仅会延长空怀母猪的发情期,更会导致弱仔率和死胎率增加[31]。有研究发现,舍内温度超过 35℃,会引起妊娠母猪的窝产仔数和产仔率大幅度降低[37]。高温的季节配种同样会影响到母猪的分娩率,较其他季节降低 4%~5%左右[38] 。另外,光照时间对于产仔数也有一定影响,研究发现,配种前和妊娠阶段适当延长光照有助于促进母猪E2 和 P4(Progesterone)的分泌,这两种激素能够增强生殖系统的功能,有助于胚胎的着床和发育[39]。还有研究指出,延长光照能够促进母猪返情,减少哺乳期体重降低[40]。
卵母细胞的发育潜力是评价卵母细胞质量的重要标准。研究表明,卵母细胞在离开卵巢进入输卵管之前就已经开始发育,包括细胞核成熟和细胞质成熟。其实,原始生殖细胞早在受精后第 18 天的生殖嵴处就开始出现[54]。生殖细胞从胚胎期便开始进行有丝分裂,从胚胎发育的第 13 天一直持续到出生后 7 天左右[55]。交配行为发生后,生殖细胞数量开始迅速增加,从交配结束 20 天后的 5000 左右增加到交配 50 天后的 110 万,伴随着部分生殖细胞的坏死,其他生殖细胞将停止有丝分裂。大概出生 35 天左右,卵母细胞的发育进程停滞在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的开始发生在出生的 40 天左右。当发情期到来,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的排出标志着卵子成熟,此时的卵子具备了参与受精过程的能力。
.........................
第 2 章 NaF 对后备母猪卵巢组织和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 .................................... 24
1. 材料与方法 ................................... 24
1.1 试验样品 .......................... 24
1.2 试验器材 ............................. 24
1.3 试验试剂 ................................. 24
1.4 试验方法 .................................... 24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0
2. 结果与分析
2.1 NaF 对后备母猪卵巢组织的影响
2.1.1 NaF 对后备母猪卵巢组织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图 2.3 结果显示,在基础日粮中添加 500 mg/kg Na F,SOD1 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30.33%(P<0.05),CAT 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 36.8%(P<0.05),BAX 和 BCL2 基因表达量分别提高 29%和 16.1%,差异不显著(P>0.05),但 BAX 与 BCL2 基因表达量的比值显著提高12%(P<0.05)。
..........................
结论
1. 饲料中500 mg/kg Na F饲喂配种前后备母猪,对生产性能和肉质指标无显著影响;情期受胎率降低12%;仔猪初生重、平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窝产健仔数无显著影响。
2. NaF会引起母猪卵巢组织凋亡水平显著提高,抗氧化基因表达显著降低,抗氧化蛋白含量显著增加;卵巢颗粒细胞存活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降低,ROS水平提高,GSH水平降低。
3.建议高氟地区猪场重视饮水和饲料中的氟检测。若饲料中氟浓度长期超过国家饲料标准100mg/kg,需采取措施去除氟离子。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