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策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8688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农业论文研究,笔者对河源市农民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所得结论具体如下:首先,概括并定义了“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分别将二者界定为懂得运营技巧、技术知识、文化涵养,专业能力过硬、具备一定运营规模的现代化农业从业人员。一种农业职业化发展活动,它将政策扶持、认定服务与培育培育有机结合了起来。其次,对目前河源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际情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当前河源市传统农业缺乏技术含量、生产效率低、需要大量劳动力等缺陷愈发暴露出来,河源市当前亟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培育主体、培育环境、培育方式、培育体制、培育环境以及农民自身的问题。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就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出台了大量方针政策,此类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使农民收入得以平稳增长,粮食产量在不断增加,无论在会事业方面还是在农村基础建设上都取得了巨大突破。但在我国朝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的同时,激增的人口以及不断上升的居民消费结构使得农产品的需求得以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乡村地区的劳动力持续向外部转移,乡村地区的大部分年青人前往城镇地区从事非农产业,使农业现有的劳力已无法与当代农业发展之需求保持同步。且国内乡村地区的劳动力普遍存在学历层次低、老龄化严重、鲜有参加专业培训等问题。据统计,2018 年我国共有 31422 万人务农,而年龄超出 55 岁的务农人员总人数为 10551 万人,所占比例为 33.6%,相较于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第三次普查中 55 岁以上的务农人员所占比例更高。事实上,在国内大部分地区,老年人已成为务农人员主力。此外,乡村地区社会保障、基建水平较为落后,农业效益较低、农民的不佳舆论导向以及较低的社会地位都使得乡村地区的年青人对农业存在一定偏见,产生了厌弃心理,进而在农业生产中引发后续者严重匮乏的问题。目前农业生产后续者匮乏是国内农业发展的重大短板,生产者人手不足、生产方式等问题愈发尖锐,故而培育及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团队是夯实我国农业根基的核心保障,也能为推动国内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对于核心农产品的供应、提供粮食安全保障而言,都具有关键意义。

河源发展小农经济由来已久。受产业特征及自然禀赋制约,当地的农业规模化进程始终较为滞后,农业发展缺乏竞争力。为此全力推进河源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要注重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职业农民。最近几年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带领当地农民创收已经成为河源的重点。但在现实中,仍有如下问题需要尽快处理:一是农民科学素质有待提高;二是农民种植技术较为落后。为此,研究河源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帮助当地尽快培育出一批具有科学创新意识的现代化创业型农民,对于推进当地农业发展、提高当地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迅速推进,我国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数量持续减少,大批农村地区劳动力开始流入到城市地区,很多农村地方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谁来种地”这一问题凸显出来。我国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国,要想让我国的农业发展“后继有人”,就必须要建立起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积极摸索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同时培养出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市场意识强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后续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奠定人力基础。为此,本次研究拟订在深入剖析了河源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当前河源市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从而加快我国“新农村”的建设进程。
从理论上而言,我国学术界有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参培对象、人员素质、建设模式等方面还没有统一的理论共识和研究范式。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涉及到经济学、培育学、社会学等多领域,为此本次研究将立足于多学科知识,并围绕广东省河源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展开理论分析,提出针对性改进对策,丰富农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完善农村职业培育的理论基础,为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

在现实方面,在农业农村部倡导各地区结合当地特色开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试点工作的形势下,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响应该倡议,甚至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果成为了典范。在此背景下,河源市应把握时机,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工作视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全方位推进的一个核心课题,强化组织领导,快速推进的同时并加大施行力度。由此可见,立足于广度、深度两大层面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一课题进行大力调研,采集相关资料并汲取成功经验,挖掘河源市目前面临的问题及成因,深入探究了应对方案,对于促进该市 “三农”工作的开展,小康社会的全面推进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民
在发达国家,含农场主在内的“农场工人”与农民的含义存在相通之处,大都是指农业、农场的运营人员。而我国则是将农民界定为务农人员,《辞海》中对农民做出如下界定:“农民是务农人员,在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殖民地半殖民社会下,分别是指集体农民、贫农、中农。”但在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劳动渐渐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传统方式中按照职业属性定义的 “农民”无法覆盖如长期生活于城市的农民工、农民企业家等新型农业劳动群体,此类群体经历了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因城乡与乡村地区二元结构体制的存在,外加上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 “农民”并不具备职业的含义,大多数人将之解读为一种属于户籍范畴的身份概念。
综合以上,本研究中的 “农民”均是指按照传统思想认定的农民身份,并不包含具有农村身份或户籍但并非将农业生产作为核心收入来源与生计方式的其他农民,

而仅指代传统意义上的农民。
2.1.2 新型职业农民

中共中央于 2012 年提出应“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为了培育现代化农业运营主体,与当代农业发展之需农村劳动力机构的变化保持同步,“新型职业农民”取代了传统的 “新型职业农民”一词。作为一个阶段性发展中的概念,该词汇是相对于兼业身份传统农民而言的。作为理性经纪人,新型职业农民将农业视为运营产业,全面发挥市场规则与体系的优势进而从中获得最为可观的收入。

综合以上,在笔者看来, 可将“新型职业农民”的含义分为狭义、广义两类。前者是指农业生产运营领域中,掌握专业技能、具备运营管理能力、良好文化素养、现代化意识、与农业生产、服务以及运营管理相关的专业从业人员;后者是指务农人员,属于职业概念的范畴。
...........................

2.2 理论基础——人力资本理论
教育与培训之间对于人力资本的作用巨大,若要让农民群众以从事农业生产为自身终生职业,就必须要对其开展职业化教育培训。因传统思想在我国农村地区根深蒂固,很多农民并未树立职业化理念,认为自己作为农民并不用专门去接受专业化培训或教育,更没所谓的资格认证,是典型的“自由职业”,因此这些农民也没有主动学习意识,缺乏上进心,这显然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极为不利。为此,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过程,它需要长时间学习和训练,同时还要经过正规的考试认证,只有拥有相关农业技术与耕作能力才能胜任更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对于农业经济发展而言,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技术水平,才能促进农业生产量与农业生产量的提升。总的来说,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不仅有助于提升农民自力更生能力,带动农民群众提高收入水平,同时也是促进我国农业全面发展的出路所在。

作为经济欠发达区域,坐落于粤东北山区河源市农民的综合素养仍有待进一步提升。鉴于河源市当前接受高等培育、相关技术能力培育的农民占有极小比例,该市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进而积极响应中央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相关的政策,使该市农民缺乏专业技术实力以及综合素养较为低下的问题得以切实解决,自 2012 年以来,该市财政局、职业技术学院、市委组织部便联手办理了旨在培育地方村干部,进而为该市做好农村带头人的人才储备工作。自该培育班最初创办以来,已连接举办了五届,当前累计有 2150 名学员。自 2014 年以来,该班每年分别共有 356 名、457 名、593名、301 名、443 名学员。河源市村干部大班的成功创办使得该市村干部的专业技术实力以及综合素养均有了大幅提升,培育了大量管理技巧、运营策略、技术实力、综合素养兼备、具备良好农业生产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为该市乡村地区的平稳发展、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输送了优质人才,做好了人才储备工作,并为新常态下农业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小康社会的全方位建设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铺垫作用。

..............................


3 河源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9
3.1 河源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发展概况......................................9
3.1.1 河源市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历程.......................................9
3.1.2 河源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措施.................................10
4 河源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20
4.1 培育对象存在的问题.........................20
4.1.1 农民自身观念更新缓慢,缺乏继续学习意识..........................20
4.1.2 农民自身科学文化素质较低................................20
5 国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和启示........................................27
5.1 国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成功之处................................27
5.1.1 美国......................................27
5.1.2 德国..........................................27

6 河源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建议

6.1 转变观念,全方位提升农民整体素质
6.1.1 提倡全民健身,有效提升新型职业农民身体素质
(1)加大体育保健活动的推广力度,使新型职业农民的体魄更加强健
除了需具备从业所需的基本技能以外,新型职业农民也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农民身体素质的提升等同于农业生产力的提升,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日常保健与锻炼有助于强身健体,对于这一点,新型职业农民应建立充分认知,进而为个人身体素质的提升做好铺垫。相关部门也应设置健身场所进而在乡村地区大力推广健身活动,提升农民的身体素质,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
(2)普职结合,有效提升新型职业农民文化水平
在开展该项培育工作的过程中,应以培育为切入点,改善教学设备、全方位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为了帮助新型职业农民不受时空限制地自主学习,可采用网络教学的方式开展该项培育工作,将网络技术的优势全面发挥出来。接通网络,为新型职业农民配备多样化的文娱设备、多媒体电脑、新型阅览室,为乡村地区文化基础设备的日臻完善起到一定助推作用,进而基于文娱活动的广泛参与摸索出一条与新型职业农民自身相符的培育方式,进而革新乡村地区成人培育的培育模式。可将其培育形式划分为两大类别,即职业化培育、普通培育。其中,后者是指九年义务培育。为了更好地提升此类群体的文化素养,在培育形式、培育时间上都应灵活使用。

........................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作为农民发展之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与我国“三农”问题紧密结合了起来。对此类农民群体进行大力培育,能为社会主义引领下新农村建设、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这是乡村地区后期的主攻方向。应突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进而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提升农业的效率、产能,进而将新型职业农民的竞争力全面展示出来。基于对相关政策资料以及文献的参阅,笔者对河源市农民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所得结论具体如下:
首先,概括并定义了“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分别将二者界定为懂得运营技巧、技术知识、文化涵养,专业能力过硬、具备一定运营规模的现代化农业从业人员。一种农业职业化发展活动,它将政策扶持、认定服务与培育培育有机结合了起来。
其次,对目前河源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际情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当前河源市传统农业缺乏技术含量、生产效率低、需要大量劳动力等缺陷愈发暴露出来,河源市当前亟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培育主体、培育环境、培育方式、培育体制、培育环境以及农民自身的问题。

最后,针对河源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基于调研,针对开展该项培育工作中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方案:(1)积极更新观念,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养;积极更新观念,加大文化与体育培育力度,推动此类农民群体全方位发展;进一步发挥运营主体的优势,实现此类农民群体的精细化分工合作。(2)多样化的培育主体:使该项培育工作的主体更加多元化,凝结成一股合力;在开展该项培育工作的过程中,加大师资库的建设力度。(3)在开展该项培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健全其环境、投资、管理、扶持政策以及法制体系。(4)在开展该项培育工作的过程中,应改善其培育方式:分别实现在校培育、分类培育、农业技能培育与远程培育、普及培育、系统化培育的有机结合。(5)在开展该项培育工作的过程中,应使其培育内容更加充实;结合实际需求,明确培育内容,以提升农民学员的运营管理能力。(6)在开展该项培育工作的过程中,应改善培育机制;明确组织规划,强化监管机制。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