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下肢力量素质的效果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291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体育论文,笔者认为加压力量训练与传统大重量抗阻训练,在对运动员最大力量及膝关节峰值力矩的训练效果相当,前者被用作跆拳道项目下肢爆发力的辅助训练方法;另外,6 周加压力量训练会对运动员下肢围度、静蹲跳、下肢反应力量、肌耐力提升产生积极效果且优于传统大重量抗阻训练。

2 文献综述

2.1 跆拳道运动研究综述
跆拳道是一种使用拳和脚的运动项目,它是一种基于下肢步法和腿法的运动,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跆拳道是一种通过东亚文化发展起来的韩国武术。它以东方精神为基础,继承了悠久的传统,以“始于礼而终于礼”为武术精神。
2.1.1 跆拳道运动起源与发展
跆拳道于 1988 年在汉城奥运会被列为示范项目,在 1992 年在巴塞罗那被列为试验比赛项目,并在 2000 年在悉尼奥运会被列为正式运动。2000 年 9 月 30日,在悉尼奥运会上,跆拳道运动员陈中获得我国第一块跆拳道奥运会金牌。现如今,跆拳道运动已成为我国在奥运会上排名第六的夺金项目。继里约奥运会之后,世界跆拳道联盟对跆拳道竞技规则进行了修改,并且在技术得分上有部分调整,因此对于运动员来说,改变技术打法,调整训练方向,对日后比赛制胜起到关键因素,跆拳道技术和战术的发展趋势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因此,在日常训练运动员中,不仅要加强跆拳道的技战术,还要对新规则如何获得最高分值进行研究[10],并且,跆拳道将现代技术融入这门运动,即保护者评分系统(PSS)、即时视频重放系统(VRS)以及相关竞争规则的改变,研究表明,这些比赛规则的修正使跆拳道比赛特征的明显转变,比赛产生比以前观察到的更大的身体运动动力学、更高的强度和更大的运动后疲劳。除了通过提高跆拳道比赛的强度来改变练习反应之外,最近的规则修正案迫使教练员和运动员修改他们的训练制度。即使训练课在运动量、重复次数或运动/休息比率方面没有改变,但由于踢方式的细微但关键的改变,运动强度也可能发生变化[11]。其次,运动员使用前腿横踢技术更加频繁,加强运动员进攻连续得分的成功率[12]。因此,教练应强调对运动员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特别是短时间内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专项力量训练,以使运动员具有较快的进攻能力和较强的踢腿力量。
2.1.2 跆拳道运动对体能的要求
国际跆拳道运动员拥有低水平的体脂身体类型,其特点是中等肌肉骨骼组织和相对身体线性的混合,以支持比赛的代谢需求,并促进连续比赛之间的恢复[13]。跆拳道运动员表现出下肢高峰值无氧力量的特点[14],这一属性似乎有利于在国际比赛中取得成功。使用向心收缩和“伸展-缩短周期”的下肢肌肉动作产生和维持功率输出的能力对于支持比赛中的技术和战术行动可能很重要[15]。跆拳道运动员也表现出下肢和上肢的中等至高的最大动态力量特征,以及躯干和髋部屈肌的中等耐力特性[16]。比赛时技战术动作要求下肢具有较强的灵敏素质。
...............................

2.2 加压训练的研究综述
2.2.1 加压训练定义
血流量限制(BFR)是一种在运动中部分限制动脉流入和完全限制静脉流出的训练方法,从而以小的运动强度产生较好的力量训练效果。Scott 等人[32]通过限制肌肉近端的血管来减少血流量的运动可以追溯到日本的佐藤佳昭博士(Yoshiaki Sato),也被称为“kkaatsu 训练”,意思是“增加压力的训练”。Kaatsu 训练现在在世界各地进行,通常被称为“BFR 训练”,并使用压力带系统[33],适当的限制动脉流动,进行短时间小强度的训练。加压后膨胀的加压带限制静脉回流、减少动脉流入、改变中枢和外周血流动力学,并增加运动过程中的代谢压力,同时,使肢体远端出现静脉池效应,诱发肌细胞肿胀。 Loenneke 等人[34]认为使用气动止血带系统的肌肉 BFR 技术包括向上肢和/或下肢的最近端施加外部压力,通常使用止血带袖口。Manini 等人[35]认为当袖口充气时,袖口下面的血管逐渐受到机械压迫,导致动脉血流部分受限于袖口远端的结构,但更严重的是影响从袖口下流出的静脉,这也是阻碍静脉回流的原因之一。骨骼肌近端血管压迫导致肌肉组织缺氧(缺氧)。 Larkin 等人[36]认为静脉血流量的减少会导致闭塞肢体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汇集,这通常由可见的红斑所反映。供血水平可能受压力的影响。此外,当在 BFR 条件下进行肌肉收缩时,袖口下面的肌内压力会增加,这进一步扰乱了血液流动。
美国运动医学院建议在阻力训练中使用至少 70%的外部负荷 1RM,以发展肌肉力量。关于肌肉肥大,文献显示有更广泛的训练选择。一些研究表明,低(LL)值和高(HL)值的外部负荷都是有效的。其他研究表明高强度抗阻训练在肌肉肥大的有效性方面明显优于低强度抗阻训练运动方案。应该指出的是,Schoenfeld等人[37]在常规阻力训练(CRT)中,适应肌肉肥大的关键因素是足够高的运动量。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使用 CRT,特别是在高外负荷和高运动量的情况下。Cook 等人[38]发现在不需要使用 HL 的情况下,通过阻力训练来刺激肥大和增加肌肉力量的方法正在被广泛探索。其中一个选择是体育训练和血流限制(BFR)相结合。BFR,也称为加压,可用于任何形式的体育活动。然而,BFR 在RT 即加压结合抗阻训练的应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Takarada 等人[39]认为有血流限制的阻力训练(RT-BFR)可以在任何外部负荷下成功使用,然而,大多数的研究已经研究了在低外力作用下 RT-BFR 的作用. 它对临床人群的肌肉适应过程有显著影响,无论是在体力活动人群中还是在竞技运动员群体中 。Abe 等人[40]表明,与常规抵抗训练(CRT)相比,RT-BFR 在某些情况下具有可比性,甚至更高的效率。多项研究[41-42]认为 RT-BFR 刺激肌肉肥大,改善肌肉力量,特别是在非运动员组中,即使在使用低外力(LL)时也是如此。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选取上海体育学院竞技体育学校跆拳道队 20 名有 3-8 年训练经验的专业运动员为研究对象。20 名运动员被随机分到加压组和传统组。随机方法为:运动员随机选择预设的 1-20 号标签。奇数是加压组,偶数是传统组,最后统计数据加压组为 10 人,传统组 10 人。加压组接受杠铃抗阻训练+加压训练,传统组只接受单纯杠铃抗阻训练。为了运动员的安全,在试验开始前与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沟通,确认运动员是否健康。对受试者的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进行了统计和记录,使用 SPSS 软件对所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 T 检验,检验的结果说明(表 2)加压组和传统组在年龄、身高等方面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体育论文怎么写

.......................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在文献收集的过程中分别以 “加压训练”、“血流限制训练”、“跆拳道”、“力量”、“下肢力量”、“KAATSU training”、“blood flow restrictiontraining”、“BFRT”、“Taekwondo”、“strength training”等关键词在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SpringerLink、Elsevier(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进行检索,所搜索文章的标题和摘要中应至少包含所提及的关键词之一,查阅与加压训练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阅读相关中英文体能训练及相关专著,了解跆拳道运动和加压训练及力量训练的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跆拳道力量训练技巧和加压训练对力量素质的一般规律,力求科学使用加压训练增加力量素质提供帮助。
3.2.2 专家访谈法
为确保试验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研究访谈了体能专家 4 名和 2 名资深跆拳道教练,为本研究在跆拳道领域的提供要的参考价值。从 6 老师进行访谈获取不同领域对跆拳道运动员的加压训练建议,并且在跆拳道专业领域上能进一步的为本试验进行合理的试验设计和安排。
3.2.2.1 访谈内容
对体能训练专家、跆拳道教练员进行咨询。探讨加压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下肢力量素质的影响。访谈主题包括:第一,跆拳道力量训练包含哪些内容;第二,跆拳道力量素质的主要测试指标;第三,加压结合力量训练动作的选择、干预周期、训练频率、训练时间、间歇时间等;第五,您认为本加压干预训练在其他方面的不足之处;第六,您对本研究的其他建议。
3.2.3 实验法
使用加压抗阻训练(加压组)和常规抗阻训练(传统组)干预上海体育学院竞校跆拳道队 20 名运动员 6 周试验,选取下肢围度、最大力量、力量爆发力、力量耐力、反应力量相关测试指标,对加压组与传统组试验前后的各测试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验证加压抗阻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的运动表现是否起到良好的效果。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6
3.1 研究对象..............................................6
3.2 研究方法.......................................7
4 研究结果与讨论.........................13
4.1 结果.........................................13
4.1.1 试验前后下肢肌肉围度变化.............................13
4.1.2 试验前后下肢爆发力变化.......................................14
5 结论与建议..........................23
5.1 结论......................................23
5.2 建议..........................................23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结果
4.1.1 试验前后下肢肌肉围度变化
对加压组和传统组运动员在训练前后的下肢肌肉围度进行调查测试,对比组间和组内在前后两时间的训练效果,结果如表 7 和表 8。


体育论文参考

通过测量所得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对试验前的加压组和传统组进行差异性检验,如表 7 得出结果显示,试验前加压组和传统组左右大小腿围度通过T 检验分别为 P=0.759>0.05、P=0.792>0.05、P=0.910>0.05、P=0.783>0.05,表明试验前两组的下肢各围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样本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干预对象分组不会对干预结果造成影响。
.............................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本研究训练计划模式下,试验前后加压组和传统组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加压训练组更能凸显出来一定的优势,那就是低强度加压训练对于肌肉力量的提升也有着很好的效果。
(2)加压力量训练与传统大重量抗阻训练,在对运动员最大力量及膝关节峰值力矩的训练效果相当,前者被用作跆拳道项目下肢爆发力的辅助训练方法;另外,6 周加压力量训练会对运动员下肢围度、静蹲跳、下肢反应力量、肌耐力提升产生积极效果且优于传统大重量抗阻训练。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