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消闲客,唱述市井新——《红杂志》新论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868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小调合为时而唱

第一节 唱时事叹民生,世俗杂志“红”彤彤
1920 年代的上海,经济繁盛,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催生出新的市民群体,也带来了与传统社会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而与市井生活息息相关的时调也融入了新的时代元素。原本流传于茶楼、酒馆等娱乐场所,善咏风花雪月等男女情思之事,或转唱历史故事的民间俗曲(时调),吸收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题材,唱起这接踵而来的诸多变化现象,或评述,或感叹,也成为可以回溯“时代”的窗口,探索议题的媒材。笔者就《红杂志》中的时调所唱述的内容方面,将其分为时政类、社会新闻类、世俗生活类、童歌类、历史典故类、咏“红”类、风景类七大类。统计情况如下:

当然,任何分类都不是绝对的,小曲曲词由于长久广泛的流传于民间,在互相牵连影响的发展下,事实上不管以何种标准做分类,都不可能将之截然的划分。在进行分类时,这些时调存在着明显的内容交叉现象,有的既唱述世俗节令又反映时政,有的童歌内容完全是唱述社会政局的,所以,此分类就其相对明显的内容侧重点将其分为七类,另外还有内容交叉比较明显的,在图表中也做了相应的叠合处理。
........................

第二节 唱尽哀乐百姓事,劝诫善恶世俗心
一、妇女与家庭“批判
封建专制束缚女性,提倡妇女自由解放”从晚清到民国一直是文人们绕不开的话题。《红杂志》同人们也不例外,他们哀叹底层女子的痛苦,讥讽新式女子的浮躁,批判旧式妇女的封建。对于“过旧”带来的压抑人性的痛苦与“假新”引起的孝节伦理的消亡,这两种世风各打五十大板,但是,对于“旧与新”的权衡,是否又有一套新的见解呢?
《童养媳新山歌》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小小年纪就到婆家当童养媳受到婆家打骂的悲惨场景,时调唱本声声含着血泪,鞭辟入里。
童养媳,年纪小,只为爷娘穷,想把公婆靠,临去格时候娘说道,倷过去仔末公婆就是亲爷娘,弗要惹俚笃生气恼,说完仔格句话末,眼泪就像断线珍珠抛,奴奴年纪虽然小,听仔各种伤心说话也知道,心里好像搠仔千千万万把格离支唠。
童养媳,过门了,公公面孔还和平,见仔婆婆就像老鼠见仔猫,从此淘米挽水烧饭洗衣要奴一身都做到,空闲时候还要奴把姑娘小叔抱,抱得奴奴折仔腰。
童养媳。年纪渐大了,姑娘小叔真放刁,时时刻刻登拉婆婆面前把火吊,弗是说奴懒断筋,就是说奴害馋痨,惹得婆婆朝也打夜也打,打得奴奴身上(朗)青一条来紫一条,各种苦头吃仔亲娘洛里晓,只好冒拉被头洞里呜呜咽咽哭不了。
童养媳,併亲了,以为苦头从此吃穿了。洛里晓得天蓋地格压制真难逃。过仔三朝依旧要打要骂弗轻饶。婆婆啊,倷也有女儿的,为啥自己亲生个个心肝肉宝宝,看得人家儿女性命还弗如盐换格猫。
..........................

第二章 小说合为事而做

第一节 从世俗生活看自由之路
当底层市民的自由因为金钱而被剥夺的体无完肤时,他们出卖能够出卖的一切来换取生存所需。如《雄媳妇》一文中,叔良从小丧父,老母抚养三个儿子,着实不易,而两位哥哥也只勉强可以糊口,媒婆千哄万骗使其入赘到残忍的“老虎娘娘”家,最终,叔良不堪受辱而跳河自杀。
妪以此意告孟昭、仲达,二子均言此大好机会,不宜错过,弟入人家作赘婿,前途幸福无量。吾家减少食指,亦可稍轻担负。惟叔良意不谓然,力请妪拒绝婚约,愿作穷人子,不愿作富人婿。妪怒斥曰:“癡哉儿也,有金窠、银窠而不居,乃恋恋于家中草窠耶,阿母抚汝至此业已筋疲力尽,债务未了,柴米价又逐步飞涨。汝苟失此机会,母子将以黄馘终矣……
未入赘之前即使贫穷却不用寄人篱下,叔良至少是自由的,但为了“面包”,为了减少家庭负担,他选择了住进“金窠、银窠”这座人身牢笼,遭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禁锢,可怜可叹。
每值进餐时须母女餐毕,乃敢啜其残羹冷炙,胡乱充饥,才捧饭碗,食未数口,丈母喃喃骂曰:“饭桶只知自己饱,不顾猫儿饿耶,厨下猫饭未拌,猫儿嗓子叫破矣,饭桶汝乃不生耳朵耶?”子良无奈何,往拌猫饭,拌毕,重捧饭碗,食又未数口,阿翠申申詈曰:“摸饭长工,汝吃一顿饭值得消磨两时许耶?门前顾客来将购大批砖瓦,速去接洽,汝若误此主顾者,仔细抽尔筋剥尔皮也。”子良无奈,又放下饭碗至店堂招待顾客,比客去,子良三捧饭碗,而饭冷如冰矣。终日服劳如牛马,而母若妻尤责其贪逸,一语不合,鞭挞随之,所施之刑具,因地而异……
.......................

第二节 从“婚恋观”看自由之路
上一节,讲到金钱统治下的市民自由之路艰难崎岖。那么,具体到男女婚恋方面,这自由又如何呢?《红杂志》同人们通过一系列描写男女婚恋的小说展示了“五四”退潮之后,一部分青年男女打着“自由”的幌子,招摇撞骗、一味享乐、不求上进、甚至堕落等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这其中确实有世俗文人的保守偏见在里面,但也反映了自由改革的不彻底性。那么,他们在对新文化运动留下的弊病进行批判、修补的同时,是否提出了新式的自由婚恋观呢?笔者试图从其一系列短篇小说中窥探一二,相关小说分类如下:

在《片面的恋爱》一文中,国永与同校的女同学自由恋爱并同居结婚,他为了达到自由恋爱的目的,屡次向家中写信,要求解除原先的封建婚约。即使,家里强烈反对并断绝其生活来源,也在所不惜,一切皆源于这自由恋爱的美好,他沉浸在自由恋爱的甜蜜中:
他和淑珍认识有三个月了,他从淑珍平时的谈话里,知道她是倾向新思潮,主张自由恋爱的。他觉得淑珍的美真是说不完的,容貌性情无一不称心,又想到自由恋爱的好处,使他得了这样好的一个女朋友,因此他每天的生活都沉浸在愉快中间。
可是,这种打着“自由”的旗号的爱情欺骗,最终显现出它的弊端:有的说常常看见他与人一道吃西餐,看影戏。有的说他从前已经和别人订过两次婚了,有的还说可以寻出他和别人订婚的像片来。
............................

第三章 执笔唱和酒肆中...................................44
第一节 “士气”与世俗“同流合污”.....................44
第二节 市民与报人“身兼数职”..................52
第三节“忧天下”与“说日常”——两种文人倾向的内在契合..................60

第三章 执笔唱和酒肆中

第一节 “士气”与世俗“同流合污”
如果要寻找《红杂志》同人们植根于血液中的传统文人气息的话,单单充溢在《红杂志》“补白处”或者“余兴栏”中大量的古诗词补白以及诗钟唱和、文虎、对联等文字游戏恐怕就是最好的证据之一,因为这些文字形式并不那么市民化、通俗化,也就是没有去迎合市民口味儿,而是处于补充纸面的位置。这足见文人们在商业化大潮中,内心中无法割舍的传统浪漫情怀,甚至会因为某一字、某一词、某一联的绝妙而拍案叫绝。如此的可爱、滑稽、浪漫色彩又何止于此?那么,从他们的琐碎有趣的交游中,还留有多少文人“士气”呢?
一、风流余韵
文人雅集自古就是文人之间交游的传统,如历史上有名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并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作《兰亭集序》一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而到了晚清民国时期,经济的发展,交通、传媒的便利,使得文人集会更加频繁。星社雅集、狼虎会聚餐、旅游、婚宴等各种交游活动,将志趣相投的市井文人们连结到一起,形成庞大而复杂的文人关系网。在《红杂志》对这些文人交游的记述中,彰显着文人内在的文化性格特征以及群体文化身份认同。
陆澹盦在《白门三日记》一文中,记述了 1922 年农历八月和施济群与郑醒民应黄玉麟(名伶绿牡丹)之邀到南京游玩的趣事。文人出游无非是访名胜古迹,谈古道今;于茶肆戏院,畅饮谈天。但其中也不乏趣事、糗事,比如文人招妓之“雅兴”。
.........................

结语
本论文对《红杂志》进行基础性的整理分析,并且通过对《红杂志》与新文学相关部分在时调、自由探索层面的小说、文人活动三大维度的比较发现,在时调方面,以《红杂志》为代表的市井文人对时调的批量性、生活化创作与新文学家对时调史料的整理研究相比,尽管各自有文学性或是广泛性的不足,但两者互为补充的同时又对整个时调的发展产生了一暗一明的补充;而在自由探索层面的小说方面,市井文人对经济的过分关注,实则是市井生活的选择,不管是谋生还是嫁娶处处彰显着金钱万恶的观念,因而为金钱而堕落也便成了某种生活的诅咒,而在他们还未深入人性层面的解读时,此时的新文学家对自由之路的探索也处于挣扎时期,但不同的是新文学家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挣扎,还在彷徨和选择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时的部分新文学作品里的主人公也隐约有着与市井小说家笔下的角色相似的命运。可以说,二者不仅不矛盾,而且在时间上还充满延续性,一种是在重压下的堕落选择,一种则是还在彷徨挣扎,凸显了同时期对于自由之路的两种并非矛盾的态度存在;而最后从文人活动的层面的解读来看,市井文人是新旧结合体,他们融汇着传统士大夫的风流不羁与小市民的琐碎,又有着对市民公共空间参与建设的理想,虽然细致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婆婆妈妈到新文学家所不齿,但是,高屋建瓴的新文学家们又是不是太“不接地气”地将生活忽略了呢?当然,二者无好坏之分,一个是生活广度一个是精神深度,显然还是有某种契合的,只不过互相的交集太少,不免让人遗憾。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