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于是茅盾从这个观点出发构思了《子夜》,并且从 1932 年到 1948 年塑造了一系列民族资本家形象,包括 1932 年《子夜》中的吴荪甫、朱吟秋、陈君宜、周仲伟、孙吉人、王和甫等人,以及 1936 年《多角关系》中的唐子嘉,1938 年《第一阶段的故事》中的何耀先,1942 年《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的王伯申,1945 年《清明前后》中的林永清和 1948 年《锻炼》中的严仲平等。虽然作品中的细节很多是茅盾根据理论需求虚拟出来的,但是仍成功地把某些人的阶级性铸成了人物特殊的性格。陈平原教授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中指出:“不能说某一社会背景必然产生某种小说叙事模式;可是某种小说叙事在此时此地的诞生,必然有其相适应的心理背景和文化背景……”瞿秋白评价《子夜》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长篇小说,称茅盾能够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此后,涌现出了描写民族资本家形象的一个小高潮,宋霖于 1945 年发表了《滩》,塑造了萧鹤声这一有理想抱负而又刚直不阿的企业家形象。甘永柏于 1946 年出版了《暗流》,描写了“善良而热烈,有抱负而又带着先天的矛盾的”顾频。曹禺于 1946 年推出了《桥》这一剧本,塑造了钢铁公司的总经理沈蜇夫的形象。这些人物构成了三四十年代资本家形象的风景线,他们自身的阶级地位与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对立的尴尬状态,所以几乎演绎着相同的命运,在生不逢时的困境中挣扎反抗却难以避免地走向失败的悲剧。
继茅盾的《子夜》之后,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以史诗般的气势呈现了在新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下民族资本家的命运以及融入新社会的改造过程,塑造了在新的历史话语语境下的资本家形象,如城府极深的潘宏福、“铁算盘”徐义德、“智多星”唐仲笙、八名玲珑的冯永祥、积极运作的马慕韩等等。经过了五六十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经济纳入国家经营的范围,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1997 年毕四海发表的《最后的资本家》更多地是塑造了将资本家本性和爱国热情集于一身的资本家龚建业,从他的身上烛照出新的社会制度下经济环境的冰山一角。在新时期涌现出了一批企业家的形象,在现实的社会结构中,他们与资本家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因此,本文将描写这一形象的小说纳入研究范围,并选取了形象较为完整饱满的一些小说加以分析,主要有李国文《花园街 5 号》、张洁《沉重的翅膀》、张炜的《古船》和《刺猬歌》、刘玉民的《骚动之秋》、黄晓廷的《玉碎》、王梓夫的《异母兄弟》等,对这一形象“类型”在文学史上变迁的轨迹进行考察。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民族资本家与当代企业家是两个内含不同的概念,它们分别是对两种社会制度下的某种社会角色的“命名”,但是,就现实生活中这两类人物来看,他们的社会身份特征有相似之处,他们的历史使命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假如我们用“实业家”来统称这两类社会角色的话,就有可能突破社会制度的局限,将其纳入同一个批评视野下来对待。具体到文学形象,我们完全有理由整合两种文学形象,把它们放在同一框架内进行研究,这样做能够透视两种文学形态下的类似的文学形象不同的内涵,并有可能透视某种文学形态的演化过程。这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资本家形象的象征意义,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家形象的历史蕴涵,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较还可以在一种新的背景下重新认识民族资本形象的现代意义。我们所进行的是文学史批评,而非政治制度史、经济制度史研究,这个简单的事实也是我们这种操作的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 民族资本家的由来以及资本主义精神内涵..........5
第一节 民族资本家的由来及文学形象..........6
第二节 资本主义精神.8第二章 民族资本家形象..........12
第一节 在子夜前行的“骑士”..........13
第二节 五六十年代的被改造者..........18
第三节 最后的“资本家”..........22
第三章“民族资本家”与 “企业家”的当下参照..........25
第一节 任重而道远的改革新人..........26
第二节 新时期的农民企业家形象..........29
第三节 形象变迁及其当下意义..........34
结论:
民族资本家和企业家在不同的社会环境甚至是不同的意识形态下对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新旧时代二者的精神结构和价值观念相去甚远。纵向地、历史地看,资本主义并非彻底消失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环境中,资本主义的一些东西被改造成有利于社会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因素。从文学的角度进行观照,作品中的资本家形象和企业家形象有很大的差别,这应该作何判断,现在我们该以怎样的价值标尺去衡量,笔者认为应该在综合个人视野和民族视野的基础上,将文学批判和社会批判相结合。恩格斯称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一切文学作品都应该是审美的作品,同时,又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在这两个角度对人物塑造的微观解析和具体评价才可能达到应有的准确尺度。民族资本家形象和企业家形象作为有深层逻辑关系的文学形象承载着现实象征意义和审美意义,这种逻辑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审美现代性的延续的角度看,不同时期的资本家和企业家身上都承载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气息,这种延续是以历史和社会的变迁为基础的,人物形象的审美内涵和现代品格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些文学形象身上所体现的社会象征意义或许远大于其文学审美意义,但是这或许正是我们可以将其连贯起来进行比较的线索。从文学形象谱系的角度看,任何一类形象都不是可定义的扁平化形象,民族资本家形象和企业家形象并不是不同意识形态下的不同称呼,他们有着一些共同的形象因素,同时又具备不同的特质,纵观半个多世纪的文学作品,荷戟独行的骑士、身陷浅滩的战士、对抗改造和自觉进步的资本家、意气风发的改革者、强势崛起的农民企业家等等极大地丰富了文学长廊的人物谱系。因此,这类形象的塑造不仅是以文学为镜子反射社会政治经济特征,也为文学长廊贡献了一类特别的形象。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下,我们应该以本着文学性和人文性的原则去重新评估定位这一形象,将民族资本家置身于当时的社会语境和人文情境中,除去阶级话语的外衣,审视他们在日常生活和企业管理中行为和心理方面的种种挣扎,把他们作为独立意义上的人来分析其性格和精神特征,这才是明智的态度。
参考文献:
[1].茅盾:子夜[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年
[2].周而复:周而复文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年
[3].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10
[4].张洁:沉重的翅膀[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
[5].胡子婴:滩[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2 年
[6].张贤亮:龙种[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2 年
[7].张锲:改革者[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年
[8].蒋子龙:锅碗瓢盆交响曲[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 年
[9].李欧梵:现代性的追求[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12
[10].李欧梵:未完成的现代性[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